10月1日起禁止大数据查杀行为——大数据查杀是什么意思

/ 0评 / 0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相信大家平时都听说过用大数据杀人,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用大数据杀人意味着什么。但根据文化旅游部近日发布的《网络旅游业务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从10月1日起禁止使用大数据杀人。接下来,让我们和巴克斯特·边肖一起了解一下从10月1日起禁止大数据杀戮意味着什么。

从10月1日起禁止大数据查杀行为

【/h/】文化旅游部近日颁布的《网络旅游商务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游客合法权益。律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对客户实施价格欺诈,客户可以要求3倍赔偿,至少是500元的赔偿。”

购物、旅游和出租车是大数据致死的重灾区

【/h/】2018年,一位滴滴用户在网上透露,新用户和老用户的预估价格不同,揭示了互联网公司“扼杀大数据”的赚钱方式。两年多后的2021-09-28 ,政府终于介入,下令取缔。

百思特网

【/h/】根据文化旅游部最新颁布的《网络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从今年10月1日起,网络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有律师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客户被价格欺骗,客户可以要求3倍赔偿,至少是500元的赔偿。

【/h/】此前,《前瞻性经济学家》发表了一系列专题文章,分析互联网公司大数据的杀戮现象,其中购物、旅游、出租车是重灾区。

央视将APP命名为“大数据杀人”现象

这是网友普遍反映大数据在杀人的现象。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但是老客户看到的价格比新客户看到的价格贵很多。

【/h/(原创版权www.isoyu.com)】9月15日,央视第二套财经频道点名网游平台大数据杀现象。报告中提到,在线旅游平台needle Baxter在同等条件下,对同一产品或服务,为不同消费特征的游客设定差异化价格。

【/h/】10月1日后将明确禁止这种行为,文化旅游部最近颁布的《网络旅游商务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网络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游客合法权益。

【/h/】律师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客户有价格欺诈行为的,可以要求3倍赔偿,至少是500元的赔偿。

未经授权禁止删除评论或刷赞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线口碑已经成为人们选择产品或服务的重要参考。差评的数量和描述往往会影响人的最终决定,但有了它,差评就无缘无故的消失了,或者预定的酒店都被赞了,但入住之后就不是一回事了。

【/h/】针对上述情况,《条例》第十三条明确指出,网络旅游经营者应当保障旅游者的正当评价权,不得屏蔽或者擅自删除旅游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不得误导、引诱、替代或者强迫旅游者进行评价,旅游者做出的评价应当予以保留和公开。网上旅游经营者删除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传播的评价信息的,应当在后台记录保存。

禁止用大数据分析扼杀成熟

大数据查杀从去年开始就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机票越贵,网游的焦点疑似被大数据杀死。“在某个地方搜索一张票,搜索一段时间后,价格会变化,搜索次数越多,价格变化越大。换一个APP搜索的结果会完全不同。这不是大数据杀人。是什么?”有网友举报。

【/h/】《条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网络旅游经营者应当保护旅游者个人信息等数据的安全,在收集旅游者信息时,应当事先明确说明收集旅游者个人信息的目的、方法和范围,并征得旅游者同意。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网络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不得根据旅游者的消费记录和旅游偏好设定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不得侵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不合理低价最高罚款30,000

【/h/】99元四天跨省游,199元跨省双飞游……这样明显不合理的低价产品,以后在线旅游平台可能见不到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网络旅游经营者应当协助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管理不合理的低价游,不得为其提供交易机会。《条例》第三十六条明确,网络旅游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为以不合理低价组织的旅游活动提供交易机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h/】此外,《条例》第三十四条还明确规定,未取得质量标准,使用相关称号和标识进行信用评级的,由县级以上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h/】随着网络旅游运营商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近年来利用超低价格吸引下载和消费的案例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有贪小便宜的心理,以为买超低价的产品就是羊毛,其实羊毛在羊身上。”

业内人士表示,以前只有无良商家用“套路”来欺骗不懂旅游业务的消费者。但是现在还有一个新现象,不合理的低价很难破坏,就是有些消费者还是想知道这是不合理的低价。买,以为靠自己的小聪明就能从商家那里拿到真羊毛,但这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可能会有人身伤害问题。这种做法不仅助长了无良商家的嚣张气焰,还有更多的

扼杀大数据
是什么意思

【/h/】所谓“大数据杀”被一些人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的用户数据歧视老用户的行为。也就是说,对于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互联网厂商向老用户展示的价格高于新用户,利润也相应最大化。

大数据查杀案大数据查杀现象可以追溯到2000年亚马逊的一次差别定价“实验”。当时有用户发现Titus对于常客的价格是26.24美元,但删除cookie后发现价格变成了22.74美元。这件事的曝光让亚马逊面临消费者的谴责,最后CEO贝佐斯亲自道歉,说一切只是为了“实验”。这是否只是一个“实验”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调整价格是为了“追逐利润”。

【/h/】有网友反映,通过旅行社网站预订特定酒店时,朋友的账户只需要300元,自己的账户需要380元。同样的房间,不同的价格,这就是算法的“功劳”。算法通过深入挖掘消费者过去的消费甚至浏览记录,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很多互联网平台明确知道消费者的“卡”,于是就有了上面提到的看着人吃菜。

扼杀大数据的原因

有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对用户进行分类。最简单的分类方法是将用户分为价格敏感用户和非价格敏感用户。由于使用习惯,老客户大多是非价格敏感用户,而新用户对价格更敏感。企业为不同类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价格,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如何理解大数据扼杀

这种现象与其说是“杀了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不如说是“杀了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一罐可乐在超市只能卖2元,在五星级酒店只能卖30元。这不能叫价格歧视,但是因为人家买得起五星级酒店,就要被打死。这种理论在应用于“大数据扼杀”时并不合适。一个关键问题是一罐可乐的正常价格是透明的,所以五星级酒店的保费是公开的。但“大数据扼杀”处于隐藏状态,大部分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付了溢价”。另外,把老客户等同于“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也有偷换概念的嫌疑。

扼杀大数据的几种方式

“杀熟”,字面意思是同一个平台上的同一个产品,每个账号看到的价格都不一样。老用户购买价格比新注册用户贵。
大数据的技术基础是大数据,也就是海量的用户数据。你可以通过你的基本属性数据来判断你的用户群体和人群特征(比如消费能力),通过你的行为来判断你的喜好、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然后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推不同的商品价格。

一般来说有几种情况:

1。根据地理位置,如果你附近的商场或商店很少,展示给你的产品的价格就会增加。前几年美国有一个案例是“如果附近没有肯德基,那么对于用户来说披萨的价格会更高”。还有,如果你在一个“富人区”,卖给你的东西价格不涨35%,好像是对不起大数据。

2。根据你的消费记录,如果你属于那种买得起钱的,会给你加价。

3。根据你搜索的词汇、时间、频率,判断你是“四下里看”、“心里种草”甚至是“赶时间”,从而调整你的引用。

4。还听说不同手机看到的价格不一样。比如苹果手机看到的价格可能比其他普通手机高。

5。如果你是新用户,商家可能会给你更高的优惠券或者新的体验优惠券,最终购买价格可能会低于老用户。

微信搜索:买易买,关注买易买微信官方账号,可以了解更多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