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本草》是哪个朝代的(救荒本草和朱瑶)

/ 0评 / 0

《救荒本草》是哪个朝代的(救荒本草和朱瑶)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热爱医学的皇室成员,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朱尧就是其中之一。朱瑶热爱医学。他的医学著作有《保余省录》、《口袋方》、《朴济方》、《救荒本草》,尤其是《朴济方》、《救荒本草》。其中《救荒本草》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描述和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原创版权www.isoyu.com)书籍。

朱尧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也是明太祖朱迪的同父异母兄弟。《明史·百世网》中说朱洪武三年封为吴王,十一年改周王,十四年复开封。朱有着独特的“双面人生”。一方面,作为一个君主,他过着奢侈和富有的生活,生活在寺庙的高度。另一方面,由于他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争夺王位的斗争,他一度被流放到云南边境。这时,朱Xi“远涉江湖,忧国忧民”,看到当地百姓生活困苦

元末明初,战乱、旱灾、瘟疫、饥荒等灾害频发,百姓过得并不太平。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朱尧幼年多次听从父亲的教诲,从而养成了“知民冷暖”、“观民疾苦”的道德观,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尧年轻时对医学很感兴趣,认为医学可以治病救人,延年益寿。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他热爱学医,作为一个主权者,他有足够的财力物力进行科学研究,这为他的医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尧组织一些学者编纂了《保录方书》两卷,然后开始编纂方剂学名著《普济方》。

朱尧作为太子,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洪武二十三年(1389年)被流放到云南。他政治生涯的起起落落促使他全心全意投身于自己热爱的医疗事业,以摆脱烦恼和痛苦。朱瑶看到当地居民恶劣的生活环境,组织召集了一批有着丰富医学造诣的学者、技艺精湛的画家等辅助人员编写《沙漠救济本草》。

朱尧非常重视古籍。他博览群书,吸取前人的优秀经验,继承和发扬。《赈灾本草》一书相当一部分出自北宋苏颂的《本草》一书。同时,他重视实践和实地调查。他模仿神农尝百草,把植物移植到园林中,亲自观察植物的生长形态,品尝并获得第一手资料。朱瑶还组织人员走访河南等代表性地区,采集实物标本。根据《救野本草》对野生植物区域分布的粗略统计,书中所列植物的起源和分布是我国最早的以植物区系为基础的河南植物区系。他的实地考察和收集实物的方法,体现了科学研究细致严谨的务实精神,影响了明清时期的一批自然科学家。

正因为如此,朱瑶善于把握书中植物的花、叶、种子的一些主要特征,并注重与其他大众熟悉的植物进行比较。在书中,他生动准确地描述了植物的形态,让普通人获得感性认识,识别各种植物。现在,书中的几个例子表明,描述生动、简洁、通俗:

紫苏:苗高两尺,茎方,叶细小似紫苏叶,茎叶背紫,空气清香,花粉红色,小囊,子形似小米。味道刺鼻,温热。而云味微辛,微甜。孩子无毒。

省饥:摘叶煎,或煮饮。喝晏子汁的粥很好。叶子可以生吃,可以和鱼一起做汤,味道很好。

苎麻根(即苎麻根):皮可以是布。苗高七八尺,一科十多茎,叶似构树,背白,上有短毛,似紫苏叶,叶间有细穗,花长似白杨。每株有十多穗,花青白色,种子成熟深褐色,根淡黄白色,如指粗,中间到春天不用藏籽。景阳一岁就割皮。他用竹刀刮表,厚了就自己拆。如果他进去了,他可以煮了用。根是甜的,自然是冷的。

省饥:挑根,刮削去皮,煮熟,甜甜地吃。

于谦树:它的木头很高,树叶不是春天生的,它的树枝上长满了豆荚。它的形状像钱但又细又小,颜色是白色。它通常被称为于谦,叶子生在后面,长得像山茱萸的叶子。榆树皮甜,扁,无毒。

救饥:把肥嫩的榆树叶摘下来,泡在水里,用油和盐调节食物。吃糯米汤是好的,但会让人多睡一会儿,或者焯一下晒干备用。或者酱,都可以吃。刮掉榆树的干涩皮,把软嫩的皮锉在中间,晒干,炒熟磨成面,拌入糠(粗糠)草粉蒸熟,以滑易吃,以云、榆树皮、檀香皮为末,使人不饿。榆树皮也可以磨成面食。

因为编这本书的目的是救荒济民,也就是防止旱涝灾害的侵袭,或者是为了满足青黄两色的需要,所以书里更注重对植物形态的详细描写,方便人们识别,避免误摘有毒植物。而且每一种草药都标明了救饥的食用方法,既实用又体现了自古以来药食同源。

原书第二卷有414种可用于荒政的野生植物,其中历代草书已发现138种,新增276种,可分为五类(草245种,木80种,稻20种,果23种,菜46种)。书中的植物配有生动的地图。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没有数码相机可以拍照,但书中对例子的描述和图片仍然与2021-09-28 植物的照片高度一致。

朱尧的《救野本草》不仅在救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开创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在国内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