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屈原和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吃粽子的)

/ 0评 / 0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屈原和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吃粽子的?)进入汉代以后,阴阳学说盛行。作为一年中日照最长的夏至所在的月份,五月被赋予了新的诠释意义。所谓“阴阳相争,生死相许”,从夏至开始,阴阳在天地之间发生了变化,而后阴盛而阳衰。对于古人来说,这个时间点和“端午”一样重要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屈原和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吃粽子的?)进入汉代以后,阴阳学说盛行。作为一年中日照最长的夏至所在的月份,五月被赋予了新的诠释意义。所谓“阴阳相争,生死相许”,从夏至开始,阴阳在天地之间发生了变化,而后阴盛而阳衰。对于古人来说,这个时间点和“端午”一样重要,两大节日习俗融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粽子(古代称“醮米”)原本是夏至的食(原创版权www.isoyu.com)物,后来融入了端午节的习俗。早在人们吃粽子祭祀屈原之前,古人就在夏至和端午节吃粽子,同时缅怀祖先,祈求神灵保佑。

为什么这么说?众所周知,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如果说粽子最早是为了纪念他而出现的话,其记载出现在战国晚期或者秦汉时期,但迄今为止在这一时期的史料中并没有发现相关的线索。文献中较早提到,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是东汉末年应劭的《关隘》:“五月五日,人以彩丝缚臂,作兵作鬼,使人不病而暖,也是因屈原。把穿彩丝的习俗和屈原联系起来,没有粽子的痕迹。“粟米”最早的记载是在西晋和周朝(长期生活在中原)。在《地方风俗》中,“仲夏末煮玉米黍”,还有“常见的是把玉米黍包在叶子里,用浓浓的灰汁煮,使其熟透。5月5日和夏至”。孔子曾称小米为五谷之长。这种生长在北方的作物不仅可以作为主食,还可以用来酿酒。由于其在先民饮食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丰年盛产小米”),每年的5月中旬——小米成熟的月份,都要举行小米祭祀仪式和品尝新礼仪。”天子与幼者尝粟,以韩桃为耻,先荐庙。“作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品,小米是献给祠堂的。渐渐地,祭祀小米的传统延续了下来,用茭白叶(茭白叶)烹制包裹,这就是粽子的雏形。形状不能是正方形或圆形,但它是有角的。这是从祖先祭祀神灵的传统中继承下来的。夏至吃玉米小米有什么用?周代有句话值得注意,“取阴阳尚裹不散之象”。在阴阳学说中,夏至是阴阳发生剧烈变化的一天。用属于阴的叶子包裹属于阳的小米象征着阴阳被包裹而不散。吃了它有调节阴阳的作用。随着夏至与端午习俗的合流,玉米小米被列入端午必吃之物。这时,屈原什么也没发生。

屈原从什么时候开始和端午节吃粽子联系在一起的?这要从梁朝吴郡写的一部奇怪的小说《齐和续》说起。这本书讲述了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后死亡的故事。“每天竹筒存米,泼水祭祀”。屈原投河300年后,汉朝建武时期,有一天,一个长沙人欧惠遇到了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对他说:你每年都坚持给我祭祀,真是太好了。但是管饺子经常被河里的龙吃,这让我很苦恼。希望以后你牺牲给我的时候,“可以用印楝叶塞住,还用彩丝绑着。这两件事也被小龙为难了。”按照他的要求,欧慧告诉身边的人,消息传开了,然后“全世界用五颜六色的丝绸和印楝叶包了粽子”。汨罗的遗产也是”。

吴军很欣赏皇帝的仁慈,但他没有为国效力的热情,也没有地方展示。他一生只是一个闲散的官员,如“朝贡”。这种经历与屈原相似,使他在南朝动荡的形势下,以奇书的形式表达了对屈原的喜爱和赞美。有一个细节,吴军说的是米藏在竹筒里,和玉米小米不一样,涉及到南北粽子的起源和端午节的习俗。

包谷粟,清甘龙,徐杨,绢本,长20.7厘米,宽18.2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用火做饭,用大叶植物的叶子把食物包在火里煮或扔进开水里煮,把叶子剥下来。这曾经是一种普遍的饮食习惯,通常发生在大叶植物广泛分布的南方。就像把米和水储存在新切的竹筒里,在火上烤成熟的食物一样。它属于南方稻作民族制作最佳净菜的古老方法。在闻一多看来,“端午节就是一个龙族节日”。为了得到祖先和龙的保护神的保护,吴越民族不仅有削掉纹身、在身上刻画龙的形状的习俗,还在5月5日举行盛大的图腾祭祀,“把各种食物放在竹筒里或者用树叶包起来,丢到水里交给图腾神吃,自己吃。之后,我还在划着鼓里描绘成龙形状的独木舟(当时没有尴尬),玩着水上竞技、给图腾神、给自己找乐子的游戏。”古代吴越的祭龙习俗和北方的用粟米祭祖习俗,起源于先民的生存需要,但时间越往后,随着南北方端午习俗的融合,梁宗在南北朝时期发明了“荆楚时代”,说“夏至节吃粽子,周朝称粟米,人用新竹当管粽子”。北方的粟米和南方的管粽子合称粽子,曾是端午节的祭祀用品,南北朝时用来纪念屈原。到了唐代,糯米逐渐取代了北方的小米。不仅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市场上也卖粽子,种类繁多,样式巧妙。

看来粽子和端午节的起源确实远在屈原之前。只是知道其形成原因的祖先早已不在,人们无法理解这些习俗和活动的真正动机。因此,根据他们自己的想象,给了他们新的解释。如果这些解释配上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或者戏剧性的情节,就会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被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