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可再生资源吗(水到底是不是可再生资源)

/ 0评 / 0

水是不是可再生资源(水是不是可再生资源)确实是个大问题。一般来说,地球上的水是恒定的,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化学反应和彗星撞击会增加非常少量的水,从大气逃逸到太空的水分子会减少更少量的水)。

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毫无疑问,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由于太阳辐射和重力,水以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中不断循环。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

平时需要节约的是“可用淡水”。

地球上97.47%的水是咸的,如海水、咸湖水和高矿化度地下水。地球淡水约3500万立方公里,占总水量的2.53%。不幸的是,它们大多停留在极地、冰川、冰原和永久冻土中。就我们的技术水平而言,我们很难利用它。深层地下水也很难开采。我们不能玩99.6%的淡水。我们可用的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万分之一。

这14万立方公里的淡水来回循环,为人类提供了生命之源。严格来说,这部分水不能称为可再生资源,但我们可以称之为半可再生资源。

淡水供应依赖于海洋表面的蒸发。每年,海洋蒸发50.5万立方千米的海水,陆地表面蒸发7.2万立方千米。约80%的降水落入海洋,即45.8万立方公里,其余11.9万立方公里落在陆地上。地表降水和蒸发的差异形成了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补给——约4.7万立方公里。

河流自净和地表/地下水循环也能提供一些淡水供应。

然而,随着工农业水污染的加剧,这些淡水供应的质量大大下降。有消息指出,研究发现,来自9个国家的瓶装水样本中,超过90%含有塑料颗粒(甚至是依云)。

当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开始超过自然循环净化的水量时,显然可利用的淡水已不能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在人类使用的所有淡水资源中,约70%用于农业灌溉,约20%用于工业,约10%用于生活用水。最重要的部分是我们的饮用水。你无论如何也节约不了水。目前,世界饮用水的整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直饮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因为有“多喝热水”的说法,中国也把自来水的饮用风险降到了几乎为零。

在古代,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喝生水。这也是造成几次大规模瘟疫的主要原因之一。你总是在电视剧里看到古代的外国人一直在喝酒,因为酒比水干净。当别人改善水质时,我们烧开水也不过百年。在古代,能源非常昂贵,穷人一般不喝热水。直到1934年,民国政府提倡所有的饮用水都要先煮后喝,形成了全国人民喝热水的风气。但是,当水质达到一定标准时,必须煮沸。

如果世界走到尽头,没有自来水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必须自己净化水。最好的方法是用木炭吸收过滤,然后煮沸饮用。但是这种方法是浪费能量的。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做一个最好的网池用来储水,让水在里面自然沉淀一段时间。

用一个里面有几层砂石交错的大桶,在底部打孔滤水。

在得到的水中加入熟石灰(胶体能有效结合水中的杂质)沉淀一段时间。

找一个底部有“1”回收标志的塑料瓶,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紫外线和热量可以杀菌),半天就可以直接喝了。如果你找不到这种瓶子,我建议你在喝之前煮沸它。

一般来说,净水是为了消除化学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好方法。热水在60℃以下开始滋生细菌,在37℃左右旺盛生长,所以喝热水要注意卫生。回家告诉妈妈:放茶时间一样长比较安全,过夜的温度比白天放的温度低。你可以放心,你可以喝一夜茶。

最后,我们来说一个困扰很多人的话题:在车内可以长期喝瓶装水吗?

汽车中水的主要威胁是供暖。夏天,车内温度可高达60℃,瓶装水的温度也可超过40℃。让我们集中讨论热的影响。

水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化学结构极其稳定,除了电解几乎无法破坏。四五十度的高温对水来说不算什么。纯水根本不会变。经过实验,矿泉水或矿泉水在高温天车中放置一个月后,总溶解物质和pH值不会发生变化。

重点是装满水的塑料瓶。大多数人认为塑料在高温下会溶解掉有害物质。当然,事实并非如此。PET“1”作为我们水瓶的材质,如下图所示。

请大家看清楚,PET根本不含双酚a。当加热到70℃时,它会变成玻璃状,稍微软化,但它永远不会释放毒素。买假瓶装水,不管在不在车里,都是有害的。

需要注意的是,PET如果反复使用或含有100℃的沸水,会溶出。一定要警告老人不要做这些蠢事。

如前所述,饮用水的风险在于化学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化学没有错,但微生物没有错。瓶装水用百特网无菌灌装,但瓶盖没有严格密封。幸运的是,微生物附着在灰尘上,从天而降,所以瓶盖可以完全阻挡微生物的渗透。一旦盖子打开,情况就变了。30-40度的温度最适合微生物繁殖。一般48小时内水中菌落总数会超标。(不用太担心,致病菌还是很少,患病概率还是很低的。但是最好不要喝。)

结论来了。把瓶装水放在车里很长时间,安全饮用。

当然也有例外。万一是碳酸饮料,咳咳,你很有机会花大价钱把车内饰洗干净。那东西会爆炸的。果汁也很危险,太适合微生(www.isoyu.com原创版权)物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