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是指哪五种颜色?(一文教你秒辨“五彩”和“粉彩”)

/ 0评 / 0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对于内行人来说五彩瓷百思特网器和粉彩瓷器就跟西瓜和芝麻一样差别巨大,但是,对于一些初来乍到的古玩爱好者而言,面对琳琅满目的五彩瓷和粉彩瓷傻傻分不清楚,2021-09-28 小编就从五彩瓷与粉彩瓷的根源讲起,一文教你秒辨别五彩瓷与粉彩瓷~

五彩云鹤纹罐,高19.3cm,口径13.百思特网2cm,足径11cm

五彩天马纹盖罐,明嘉靖,通高18.0cm,口径8.5cm,足径8.7cm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明万历,高1.9cm,口径10.6cm,足径6.6cm

五彩瓷器通常是指在13百思特网00℃左右高温烧制的瓷器上,用毛笔采用多色釉绘制图案后,再经过800℃的二次低温烧制而成的彩色瓷器。有些专家将五彩瓷器的开端断定为明嘉靖年间,其实不然,早在明代洪武年间曹昭所撰写的《格古要论》中明确记载:“今江西饶州(今景德镇)府浮梁县,(元)有青色及五色花者”。“青色”即指青花瓷器,而“五色花者”则指当时所烧制的五彩瓷器。除此之外,考古出土文物可以佐证,早在1992年7月,吉林扶余岱吉屯的三座元代土坑竖穴墓中出土了18件青花和五彩瓷器,其中有两件釉上五彩瓷器尤为引人注目,一件是口径为14.5cm的红、绿、黄彩牡丹花卉纹瓷碗,足底矾红双重圈内用楷书字体书写“至正年制”(至正年间为元代最后一个皇帝妥欢贴睦尔元顺帝的年号)款识,印证了《格古要论》中所述无误,也充分证明元代已有五彩瓷器的烧制。由此,五彩瓷器也被称为“五色花”,当然,五彩并非指五种颜色,而是指必须包括红色在内的两种以上釉色的瓷器。

五彩耕织图瓶,清康熙,高46.5cm,口径12.3cm,足径13.2cm

五彩仕女纹罐,清雍正,高34.1cm,口径14.6cm,足径15.3cm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清乾隆,高2.5cm,长8.6cm,宽4.3cm。清宫旧藏

五彩瓷器烧制始于元代,兴于明代,到了清代烧制水平几乎达到巅峰。元代五彩瓷的釉色以红、绿或者红、绿、黄彩居多,其中是以红色为主色调并勾勒全部纹饰的轮廓,绿色映衬,黄色点缀,画面较为浓艳。明早期基本继承元代的传统工艺也主要以红、黄、绿为主要颜色做装饰,但随着制瓷工艺的不断发展,到宣德年间,开始出现了工艺较为复杂的青花五彩的品种。到明代中期,逐渐有了独具时代特征的五彩,像成化五彩瓷,采用釉下青花描绘轮廓,在釉上在轮廓内加彩,这也就是早期“斗彩”称谓的来源。清代五彩较前代五彩有了较大发展,除了继续(www.isoyu.com原创版权)沿用明代的红、黄、绿等颜色釉外,还加入了蓝彩(其浓艳程度超过青花)和黑彩,改变了明代釉下与釉上结合的青花五彩烧制技法,减少了烧制的工序,大大提高了五彩的产量。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彩色,除了白地五彩和青花五彩以外,还增加了豆青地的五彩、米地五彩、蓝地五彩、黑地五彩、红地五彩等等,烧制品种多样,纹饰趋于多样,颜色更加娇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