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玉皇大帝有什么性格特点(《西游记》中的玉帝及其形象渊源)

/ 0评 / 0

玉皇大帝是等级森严的仙界的最高统治者,是道教塑造出来的四大部洲之上的天国的最高神。玉皇大帝又称作“玉皇上帝”,在道教中属于“三清”手下的“四御”之一。民间简称为“玉皇”或“玉帝”。“玉皇”与“玉帝”的名称最早见于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不过,那时候的“玉皇”、“玉帝”分别列于元始天尊左右,全称为“玉皇道君”、“高上玉帝”。但到后来,“玉皇”与“玉帝”两位神合二为一了。早在《初学记道释部》引《龟山元录经》中就有“上皇玉帝君”与“高上玉皇上圣帝君”的称呼,这就是“玉皇大帝”较早的名字。

由“玉皇大帝”名称的演变,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一条宗教和世俗相融合的线索。在早期的道教人物图中,“玉皇大帝”的地位并不是非常尊贵。他只是“三清”的手下,位列元始天尊左右。但在中国古代,名称中有“皇”和“帝”的两位神仙只能做个一般的神仙却是很难让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满意的。因为他们认为与人间世界相对应,天宫也必须有(原创www.isoyu.com版权)一位至高无上的皇帝,由于“玉皇”和“玉帝”名字的特殊性,所以他们被选择来做天宫最高的统治者。并且为了强调皇帝的唯一性,“玉皇”和“玉帝”两位神仙被合并为一个人。

《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是个昏聩糊涂、不辨贤愚而又刚愎自用的独夫。这一百思特网点在与孙悟空的较量中得到鲜明体现。当东海龙王敖广、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进表告状时,玉皇大帝马上要“遣将擒拿”,听信一面之辞,没有一点调查研究。当太白金星提出招安的妙策后,玉帝“闻言甚喜”,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后,怕他“身闲无事”,别生祸端,命其掌管蟠桃园,根本就没有考虑孙悟空是石猴、喜食蟠桃的天性。

在对待孙悟空这件事上,他既不能量才录用,又昏聩糊涂之极。同时,他还大耍两面派的伎俩,时而凶相毕露,对孙悟空实行武力镇压;时而又无可奈何,只好玩弄招安骗局。但事实上,他这两手都运用得不成功。镇压时,他对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可谓一无所知,派遣的正印先锋巨灵大将又是十足的草包。既不能知“彼”,又不能知“己”,因而两次派遣天兵天将征讨孙悟空,其结局必然是失败。招安后,他又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第一次招安只封孙悟空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根本就是敷衍了事。第二次虽然满足了孙悟空做齐天大圣的要求,但却只是个无俸无禄的闲职。而派孙悟空掌管蟠桃园,则更是玉帝用人的一大败笔。在镇压与招安这百思特网两件事上,玉帝可谓步步走错,招招皆输。

虽然昏聩无能,但玉帝还是牢牢坐稳了天宫皇帝的宝座。这主要依赖于他那长期修持的资历。当然,也和他凶残暴虐的“铁血政策”有关。当他依靠二郎神、观音菩萨等人的力量逮住悟空后,他当即下令天兵将悟空押上斩妖台,刀砍斧剁,雷打火烧,必欲碎剁其尸,置之死地而后快,哪里还有一点“慈爱和逊”的影子。

对待下属,他也是毫不留情,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沙僧。沙僧本是灵霄殿下的卷帘大将,只因为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便被玉帝施以辣手,要将其送上断头台,幸亏赤脚大仙求情,才免去死罪,重杖八百,贬下天庭。就是他亲妹妹,一旦思凡下界“配合杨君”,他也会处以重罚,压制于桃山底下。耐人寻味的是,当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玉玻璃时,旁边的天兵天将竟也吓得“惊心胆寒”。何故?无疑是担心玉帝迁怒于己。在玉帝的淫威之下,整个天宫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战战兢兢,谨慎度日,唯恐哪一天不小心触犯龙颜而遭受严酷的惩罚。

玉帝还是一个心眼极小、睚眦必报的小人。小说第八十七回,天竺国凤仙郡干旱三年,孙悟空上天询问原由。原来是三年前玉帝出行百思特网监观万天,浮游三界,到凤仙郡时,“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而事实上是,郡侯在献供斋天时,由于夫妻吵架,一时“怒发无知,推倒供桌,泼了素馔”,以致被狗吃了。本来只是无心之过,但刚愎自用的玉帝却断言是有意冒犯,下令降灾全郡,三年不雨,致使全郡所有百姓遭殃,“三停饿死两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一次小小的冒犯,便惹来惊天大祸,玉帝的气量实在太小。而只图报复的畅快,不管百姓死活的做法又和他那君临仙界的身份极不相称。

天宫虽然富丽堂皇,仙人自可长生不老,但真正能享有特权的只有玉帝一人。天宫各类神仙都按部就班,不得擅离职守,只有玉帝可以到处逍遥。天宫杜绝情欲,一旦触犯便会像天蓬元帅一样遭受重罚,而只有玉帝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任何限制。他比人间的帝王享受更多的权力和财富。整部小说,他的所作所为都令人生厌。虽然我们不能肯定地说玉皇大帝便是影射明世宗朱厚熜,但至少可以说,在玉皇大帝身上,依稀可见朱厚熜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