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模式图(从血液循环来理解中医)

/ 0评 / 0

血液循环模式图(从血液循环来懂得中医)

在中医概念中,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等等,这些脏器都和血有关。但是心主血中的“主”是什么意思?脾统血中的“统”是什么意思?肝藏血中的“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三个脏器和血的关系这么亲密?

看下血在身材中是怎么循环的:

心脏的(原创www.isoyu.com版权)血液经过脾胃和小肠大肠之后,血液都从门静脉回到肝脏存储起来,然后再回到心脏。

心主血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

这个大家都比拟容易懂得,心脏就是一个动力泵,把血液泵到身材各个部位。如活动剧烈的时候心脏加快泵,以便把更多的血液营养送到四肢支持剧烈运作。

但是有时候心脏泵血力气加大了并不是因为剧烈活动,而是因为百思特网一些血管瘀堵了,导致到身材末梢毛细血管的血液不够了,这个时候心脏误认为身材末梢组织须要更多的血液和营养,所以会加大泵血压力,这就是高血压。这压力大到必定水平,就会在瘀堵的处所发生血管爆裂出血,从而导致中风。

所以中医在治疗很多高血压中风的时候用的是疏通管道的办法能够起到很好的后果。而西医是清一色地下降心脏泵血的力气,长期服药,成果导致心脏涌现问题,比如心衰的问题。

脾统血

脾统血重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脾胃为气血之源,二是性格统摄血液于血管内部不流溢出来。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从上图可以看到,食物在胃腐熟之落后入十二指肠和小肠,其中的养分物资以及津液通过胃肠体系的毛细血管进入到血液中,然后再回到肝脏和心脏中去,所以脾胃是血的起源。

注意区分的是,中医里面说的脾,不单单指的是解剖学上的脾。中医说的脾更多的是指接收与运化功效。接收这个功效很大一部分是由小肠和大肠来完成的,但是接收后的养分物资输送到身材各个部位是由脾来实现。这些养分物资的输送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血液输送到身材各个部位,二是通过三焦网络输送。所以内经是说“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那么正使是谁?是血脉。

脾统摄血液

这里的脾统血,通俗地讲,就是脾脏负责统管血脉,防止管道泄露。

若性格衰弱,气不摄血则血溢于脉外,即所谓“脾不统血”,可涌现鼻出血、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慢性出血疾患。比如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用黄土汤治疗脾虚下血。

但是,不是所有的出血都是因为性格虚,有一些出血是因为内热或者血压太高导致出血。

肝藏血

《灵枢本神》提到:“肝藏血,血舍魂。”《素问五脏生成百思特网》亦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从血液循环体系图可以看到百思特网,脾胃肠体系的血都留回到肝脏。人体血液的80%在心脏和血管里流动,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效,但是还有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在体力运动加强时,这些储备的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肝藏血,调节身材所须要的血量。

如果肝不藏血,那么进入到人体其他处所的血液就会增长,局部的血压升高,很容易造成局部的出血。

比如很多人突然朝气发怒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中风。那是因为一朝气,肝里面存储的血会多流很多出来,一下子把全部血液循环体系的血压升高,而身材其他组织里面并没有须要很多的血,而且脑袋离心脏距离比拟近,所以很多血就先往脑筋上面涌,所以一发怒脸就红。血压如果再升高,脑里面毛细血管就会爆裂,从而形成脑溢血中风。

另外从血液循环体系也可以看到,肝和胃有关联,肝和脾也有关联,肝和心有关联,肝和大肠小肠也都有关联,肺和心关联,心和其他所有的脏器都关联。所以五脏六腑是广泛接洽的,是一体的,这个接洽的物资基本就是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