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高度(珠穆朗玛峰新高度8848.86米,45年长高73厘米)

/ 0评 / 0

珠穆朗玛峰高度(珠穆朗玛峰新高度8848.86米,45年长高73厘米)

依据最新的珠穆朗玛峰测绘成果,我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告,珠穆朗玛峰长高了,新身高是8848.86米(雪盖高度)和1975年的数据8848.13(雪盖高度)相比,长高了73厘米。(2005测量的是雪盖下方岩石高度是8844.43米)。

可能会有人质疑说,仪器的误差,以及冰雪的笼罩等都会导致珠穆朗玛峰身高变更,那如何肯定此次珠穆朗玛峰长高不是因为误差,而是真的在长高呢?再者,珠穆朗玛峰是一座山,山又是怎么长高的呢?

测绘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今年有一部大片《攀缘者》,讲述的就是我国在1960年以及1975年两次攀缘珠峰,并完成测绘工作的故事。偶合的是,我国珠穆朗玛峰测量队的工作人员也在今年攀缘珠峰,开展测绘工作。

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现如今我国的技巧那么发达,科学如此先进,那为什么现如今的我们依然要和45年前的人一样,选择人工攀缘珠峰测绘呢?

这其实是因为,卫星遥感技巧虽可以测量珠穆朗玛峰的身高,但是它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测量的是从峰顶到大地的高度,是以地球椭圆球体算的身高,而不是以我百思特网国的海平面基准线为基准线。

全球各国的海平面基准线并不雷同,我国的海平面水准零点地位在青岛地域,这意味着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青岛地域的水准零点作为起点,山顶高度作为终点来盘算。

另外,卫星遥感测量的精度在高程方向是1-2米,而人工测量的准确度可以到达厘米级,测绘成果更为科学、严谨、有说服力。

至于为什么没有采取直升飞机的方法,则是因为珠穆朗玛峰空气稀薄,且气象恶劣,风速会到达十几级,无人机以及直升机等都无法达到此地,因此只能选择人工将测绘装备背到山顶,完成测绘工作。

尽管此次的测绘工作和45年前一样,但在这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时,首次应用了我国的北斗体系,工作人员登顶之后,会在峰顶上设置GNSS吸收机,依托北斗体系以及外围的GNSS监测网联机同步观测,获得精准数值,这样测量出的高度更为精准,误差更小。正是基于以上的硬核科技,我们能力够自满地宣告珠穆朗玛峰的新高度是8848.86米。

珠穆朗玛峰是怎么长高的?

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而且还在不断地长高之中。和人类不同的是,珠穆朗玛峰长高并不是依附食物,而是:板块活动。

板块活动一共有三种模式,一种是相互挤压,如果两个板块的密度(原创版权www.isoyu.com)、厚度等相差无几,那么这两个板块将会不断挤压,使得地势隆起,形成山脉。

如果两个板块的密度、厚度等相差过大,那么密度较大的板块将会俯冲到密度较小的板块之下,这一情形多产生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之中,俯冲边界会形成海沟,比如:已知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就是这样形成的。

还有一种活动方法是相互分别,当两个板块不断分别时,此时就会形成大裂谷、湖泊甚至海洋。

珠穆朗玛峰之所以“长高了”,原因就在于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欧亚板块。

早在恐龙还未兴盛之前,地球上只有两个超大陆,一个是劳亚大陆,一个是冈瓦纳超大陆。

到了侏罗纪晚期时, 这两块大陆开端所有松动,印度次大陆逐渐从冈瓦纳大陆分别,并不断向北漂移。大约在1亿年前,印度次大陆开端与喜马拉雅地域交界,而且还在向北漂移,挤压欧亚大陆。

我们知道,当两个大陆的厚度、密度雷同时,此时板块挤压时,就会使得板块之间的地势隆起。喜马拉雅山脉就这样地势不断抬升。

据研讨表明,大约在4000-5000万年前,珠峰的高度已经到达了1000米的高度,之后迟缓生长,而在最近500万年前,珠穆朗玛峰的隆起速度快速,到达了如今的高度。

珠穆朗玛峰以及它所在的青藏高原地域的隆起转变了我国的气象环境,使得我国的夏季风加强,避免了我国东部和南部涌现沙漠景观。要知道在全球南北纬30邻近,许多都是热带沙漠景观。

而且,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冰雪,这些冰雪融水成为了亚洲许多水系的发源地,比如:黄河、长江、澜沧江等百思特网,因此青藏地域又被誉为“亚洲水塔”。

总结

如今,我们通过一系列测绘手腕得到了珠穆朗玛峰的新高度,这百思特网不仅意味着珠穆朗玛峰长高了,还意味着印度板块仍在不断挤压欧亚板块,未来珠峰的高度或许还会再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