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大峡谷导游词(洛阳龙潭大峡谷)

/ 0评 / 0

龙潭大峡谷导游词(洛阳龙潭大峡谷)

龙潭峡谷景致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西北部群山之中、黄河的主要支流——青河川的深处,东距洛阳市80公里,属新安黛眉山峡谷群世界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由新结构活动发生的峡谷多 由碳酸盐岩构成,石英砂岩峡谷并不多见。它发育于太行山东西麓的嶂石岩地貌,其特点是单面崖墙,沿横向笔挺延长;惟独新安的石英砂岩峡谷,是双面崖墙,两 壁高矗立陡,曲折延长很远,构成逶迤壮观的伟大峡谷群,从而丰硕了这类地质地貌形态的类型。因此,在全国大峡谷的比拟中,新安峡谷群地质遗迹占领不可替代 的主要地位,在科学上具备稀有性、典范性和特别性的特色,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研讨价值和科普价值。

龙潭峡谷处地偏僻,受人类生涯干扰较少,生物物种丰硕,植被笼罩率达90%以上。空气清爽,水质干净,生态环境幽美。植被重要由天然次生林——栎树林、杂木林、侧柏林、刺槐林构成,重要景致树,有青檀、白蜡和三叶槭等。

龙潭峡谷,以它罕见的地质结构,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清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独具特点的地质博物馆。

一、峡远景点

在青河川的前段通往龙潭峡谷的路上,有三处景点,各具特点。它们依次为惠风洞、将军石、千年古檀。

惠风洞:走进青河川,首先见到的是右首崖脚的石洞。它是由白云质灰岩沿裂隙溶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含有泥质白云质灰层。裂隙比拟发育,洞体宽窄不同,洞深莫 测,洞口有风流动;盛夏森森然冷气爽人,隆冬则暖风融融,似有盎然春意。所以,无论三伏数九,总是清风宜人,招人驻足流连,被人们称为惠风洞。

将军石:惠风洞外左侧,高高的石崖上有尊将军石,形象宛然一位将军披甲戴盔,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龙潭峡谷的路上。将军石旁边有小象鼻造型石,对面山上有巨石像坦克等。这些都是由白云质灰层岩沿裂隙溶蚀和崩裂塌陷而残留的地表剩余物。

千年古檀:再往深处,有一棵千年古檀,傍崖而立,高约30米,冠幅约40米,树冠硕大,枝叶茂密,遮天盖地;树干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围6.5米;树 根袒露抓伏在岩石上,纵横交织,如盘龙卧虬,仅靠接收白云质灰岩和石英砂岩之间的水份生长。它倔强求生的铮铮铁骨给人以深入启发。

二、峡谷奇观

青河川中段突现一座山峰,叫红崖山,山前有红崖寺遗址。

红崖山:处在青河川正中,宏伟挺立,峰峦叠翠,把青河川岔开:右边为山窝河谷,地势较缓,是古道通往黄河渡口的必经之地,并与峪里峡谷景致区衔接;左边就是龙潭峡谷,又称“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黄帝密都青要山腹地,与双龙峡谷景致区衔接。

红 崖寺:山前的红崖寺,始建于唐朝初年,武则天当政时代,曾经名播四方,香火极盛;唐武宗时,大兴灭佛活动,红崖寺一度被毁。宋、元时代,更名为“三教 堂”,仍由佛家法师住持,还是这条古道上名闻遐迩的有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毁于战火。明正德年间由法师宗玺主稳重修,到嘉靖龙飞甲辰岁秋仲月由净恩法师 主连续建竣工。后来,随着时势的发展,这条古道逐渐被放弃,寺院也随之萧条。

红崖寺遗址南侧新建一座石牌坊,是龙潭峡谷景致区的入口。牌坊前、

后各有坊联。

前联为:八里迷谷,桩桩迷景逗客伫;千尺险峡,步步险象着人惊。

后联为:关峡相望,岚为轻云绕;潭瀑联珠,水呈青龙飞。

两副对联形象地概括了峡谷内天造地设的雄奇景观,这就是我们要游览的地质公园——龙潭峡谷景致区。

龙潭峡谷全长4公里,从平面图上看,它很像一条东西横卧的巨龙,而且峡谷内处处以龙的传说为宗,所以历来人们都叫它龙潭峡谷。

从 地质学的角度看,这里又是石英砂岩地质奇观展览馆。龙潭峡谷(包含周围的峡谷群)反应的是距今12亿年前后华北古海洋沉积的特点,属于典范的中元古界紫红 色石英砂岩结构。峡谷内悬崖如切,绝壁欲倾,长峡瓮谷,盘旋迷离。崖壁高低,由流水长期冲洗旋蚀深切而浮现的层理、节理纹路,把崖墙装潢得如帐如幔,幅折 弧曲,形成高峡瓮谷,置身于此,大有如梦如幻的感到。而且,由于地壳抬升和下陷交织形成的落差瀑布和水潭十分发育,每处潭、瀑都与周围地质环境,组合成一 组别有韵致的自然景观,亦奇亦幻,原始古朴,具有特别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1、峡口组景

关于五龙的神话传说:传说上古时期,茫茫宇宙本 是混沌一团。自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清淡为气者冉冉升腾,慢慢聚成蓝天、白云、日月星辰;浑浊为物者沉沉下落,慢慢凝成大地,丛生万物。时有黑、白、青、 黄、赤五龙,在大地形成之初,因布设山河功业卓越,被玉皇大帝封于黄河岸边、荆紫山下一处极其安静的山间休养。天长日久,它们化作五条山脉,围清潭而卧, 于是这里便有了“五龙潭”、“五龙瀑”、“五龙洞”、“五龙庙”和“龙潭峡谷”之说。

五龙潭:龙潭峡谷的第一道景观是由赤壁丹岩和龙潭、瀑布组成 的山水画。赤壁丹崖为第四纪深切峡谷,位于峡谷口,高过百米,长达150米。峡谷崖墙下,是经人工堵截而形成的水潭,潭面长300米,宽50~150米, 潭内碧水潋滟,可以荡舟行船;潭周围有五条山脉,犹如五条巨龙围绕着这清水一泓,人们按山脉水系,给它命名为“五龙潭”。关于五龙的神话传说就是由此附会 而来的。

五龙瀑:龙潭峡谷的河水从五龙潭后的绝壁悬沟口处跌落而下,轰然作响,犹如龙吟虎啸,声震山谷,形成一条壮观的瀑布,人们叫它“五龙瀑”。

五龙洞:在五龙瀑西侧岩壁上有一个深2米、宽3米、高5~6米的石洞,传说五龙庙里各位龙爷在五龙潭戏水之后,常来此洞中修神养性,所以人们称其为五龙洞。这里水雾蒸腾,时有岚烟聚散,颇具仙风神韵。其实,它原是由石英砂岩崩塌而形成的天然石洞。

五龙庙:传说五位龙爷在这里定居之后,常年耕云播雨,造福一方百姓,百姓们为它们建起了一座“五龙庙”。它们在这里常年安享人间香火,倒也安闲自得。

龙潭峡谷:传说五龙庙内黑、白、青、黄、赤五位龙爷中,惟有赤龙(就是人们常说的火龙)性格最为暴躁,一天兄弟间因点小事产生口角,赤龙一负气腾身跃起,一 直飞到青要山南畛河上游择地另居,独自生涯去了。现在那里还有座火龙庙,就是它的家。赤龙腾身飞走后,在它本来卧伏的身下,留下了一条蜿蜒弯曲的深沟,就 是我们2021-09-28 的“龙潭峡谷”。

2、黄龙峪组景

黄龙峪:从长61米的人工隧道进入峡谷之后,首先是地势比拟平缓的黄龙峪,这是进入大峡谷的缓冲地段。在宽不足10米的狭谷中溪水淙淙,两侧悬崖上怪石嶙峋。这里水草丰美,重要有鳞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欲滴。

黄龙峪的其它景观尚有:镇山虎、锯齿崖、降龙棒等,都是依据岩石形象命名的象形景观。

幽谷海棠:走进黄龙峪,我们会发明一种草本植物特殊旺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里阳台上、书案上爱好摆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叶子,有婴儿巴掌大小,叶面嫩 绿,叶背泛白,叶边和叶脉淡紫,开着粉红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挂伏的肥嫩紫茎上,婀娜多姿,显得特殊精力。尤其在高峡内立陡的石壁上,几乎不见水土,它也 能生长得那么兴旺,更显得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着倔强的性命力。

且说五龙庙五位龙爷中数白龙最小,大家都叫它小白龙。它生性生动,爱好异想天开,弄 奇作祟。一日,它在五龙潭戏耍,突发奇想,一跃而跳上悬崖,摇身化作一个漂亮少年,自称“龙娃”,连蹦带跳地走进龙潭峡谷里。他左瞅瞅,右看看,突然发 现:满沟的海棠花鲜艳夺目,而峡谷两边的石壁上却是光溜溜的,没有一丝绿意。于是他就把地上的海棠轻轻拔下,趁着根上带的那一点点泥土,一棵一棵地沾在峡 谷的石壁上。不知是他龙的神力,还是峡谷里石头有灵气,这海棠一沾上石壁就活了,而且活得那么兴旺,那么有精力,本来光溜溜的石峡,一下变成了锦峡绣谷, 充斥了朝气。龙娃一看,心里好不愉快!

他一路走来,一心想为龙潭峡谷锦上添花,在后面还有不少神来之笔,随着游程再给大家一一介绍。

3、高峡瓮谷组景

走过黄龙峪,突然高峡矗立,雄关挡路。放眼峡谷上空,岚烟四横,犹若淡云薄雾在轻舒曼卷。这就是在国内独具特点的双壁对立、高峡绵延的石英砂岩大峡谷。峡谷 内依次有青龙峡、青龙潭、青龙瀑,黑龙峡、黑龙潭、黑龙瀑,飞龙峡、飞龙潭、飞龙瀑等。潭前有关峡,潭后有飞瀑,关峡相望,潭泊联珠,瀑布连叠,飞练悬 空,沟深谷狭,令人望而却步,真可谓桩桩迷景逗客伫,步步险象着人惊。

⑴ 青龙峡、青龙潭、青龙瀑:青龙峡全长60米,高30米,宽不过5米,两侧石壁立陡;峡底为青龙潭,碧水如带,水深难测;潭后绝壁上,悬挂一条瀑布,水花四 溅,高约10米。两侧石壁上布满四季海棠,倒映水中,绿色溢满水面,在气象晴好的中午时分,由于太阳光的折射,崖壁上犹如青龙游动,故以“青龙”名之。

⑵ 黑龙峡、黑龙潭、黑龙瀑:黑龙峡全长20米,高过50米,两侧立壁欲倾,仰视高空,仅露天光一线;由于峡内少光水深,潭水呈暗黑色,故名之为“黑龙潭”。 潭后有黑龙飞瀑从断崖上泄下,如白练飘忽,哗哗作响;暗中有亮,静中有声,幽光亮灭,亦奇亦幻,置身其中,恍恍然如临梦境,冥冥中如在世外,不禁令人毛骨 悚然。

⑶ 飞龙峡、飞龙潭、飞龙瀑:飞龙峡蜿蜒弯曲数百米,崖墙高下参差,峡谷宽窄不一,走势若飞龙,故名。飞龙峡内飞龙潭直径约25米,深10米。潭后有15米高 的飞龙瀑布,如一条巨龙插入水中,气概壮观。飞龙峡内还有两组连体水潭,分离叫阴阳潭和串珠潭。阴阳潭由两个水潭连接一起,像一个卡腰宝葫芦,水深约12 米。因高峡内阳光照耀不匀,明暗有别,所以有“阳潭”、“阴潭”之说。串珠潭是三个近似圆形的水潭连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叫故名串珠潭;三潭之间,串珠 潭溪水相连,清澈见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图案,艳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联珠潭”。

⑷ 石龛瓮谷组景

飞龙峡内有一段呈曲面对立的崖墙,崖墙 上的平行层理和纵向节理纵横交错,像高高挂起的麻帐丝幔,幅折弧百思特网曲,在崖墙中间出现出类乎半球形的石龛,使整段峡谷变得口小肚大,仰视若置身瓮中,这便是 地质学上的奇观——瓮谷。这也是华北古海洋沉积石英砂岩,经过长期流水冲洗旋蚀而形成的地质现象。飞龙峡中有两处瓮谷:第一个瓮谷最为典范,直径达20 米,弧度270;第二个瓮谷,经流水的切割后贯通为嶂谷。

其实,在全部龙潭峡谷两侧红崖绝壁的底部,因水流冲涮旋蚀而形成半球形石龛很多;瓮谷内的半球形石龛是在地壳活动中被抬升到崖墙中间的,因此才使整段峡谷出现为瓮的形态。这类半球形石龛,在研讨本地域新结构活动的特点以及地壳抬升速度等方面具有主要的科学意义。

⑸ 巷谷组景

巷谷:飞龙峡之后,有峡如百尺胡同。两边岩壁峻峭直立,谷底平直,步入其中,犹如穿街过巷,故名。

佛 光罗汉像:走进巷谷,有许多柱形石并排立在崖壁上,高约20~25厘米,形似一排排罗汉像;午后阳光从谷底水面上折射到崖壁上,那一排排罗汉像闪闪发光, 好似佛光闪烁,形成这“佛光罗汉像”的奇观。这本是石英砂岩柱状节理经过球状风化而形成的地质现象,却也有一段关于小白龙的故事。

话说龙娃在峡谷内一路走过青龙峡、青龙潭,黑龙峡、黑龙潭,飞龙峡、飞龙潭,如同身在画中游,心里好不自在。忽然他看见前面有一群游方和尚,就急匆忙忙赶上去打话,问:“各位师傅,不在佛堂念经,来到这深山峡谷干什么?”

和尚答道:“我们周游四方,是为了广布佛事,美满功德。”

龙娃说:“既然这样,这里景致多好,你们为什么不在这里打坐,为百姓做点功德呢?”

和尚指指峡谷上方道:“那里一片佛光,我们正盘算呢。”

龙娃仰脸看看,窄窄的胡同,暗淡无光,便说:“黑沉沉的,哪来的佛光?”

和尚道:“诚恳佛事的人,往那里一站,佛光就浮现了。”

龙娃摇摇头不信。和尚看他小孩子好玩儿,便逗趣说:“敢打赌么?”

龙娃一想,顺手指指脚下的河水说:“你能在这胡同里发出佛光,我就叫

这河水往高处流!”

谁料龙娃的话音刚落,只见这群和尚一跃而上,整整齐齐地站在了高崖上,霎那间金光闪闪,一片光辉。龙娃愣了一下,拔腿就跑。他顺着巷谷往里跑了好一阵,刚要停下来喘口吻,就听到后面远远传来和尚的声音:“小孩童,你跑什么?”

龙娃说:“师傅,是我一时唐突,我哪能叫水往高处流呢!”

那和尚的声音又道:“你不是也在这里做好事么,凡事只要诚恳,说出去的话就必定能变成现实。你现在就往你的脚下看看……”

龙娃往脚下一看,果然河水涌涌,却是从低处往高处流的……。

水往高处流:前面说的只是一段传播民间的神话故事,现实中不会有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细心视察这“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只是人的一种错觉。

本来这段河谷正好垂直于地层的走向,岩层的偏向与水流的方向相一致,人们视觉总是会把地层的层面误认为程度面,并把它作为流水的参照物,在河流的坡度小于地层的倾角时,就会发生这种“水往高处流”的视觉误差。

三、白龙湾小白龙永生

白龙湾:走出巷谷,豁然爽朗,来到一处河湾;比起刚刚过来的狭谷,真可谓天高地阔,完整是一片新天地。因为传说小白龙在这里为我们勇敢献身,人们把这道河湾叫白龙湾。

天 然盆景园:传说当年龙娃从巷谷走进河湾,见林茂草盛,阳光亮媚,心里特殊愉快,就随手折下一些树枝插在了石头上。令人称奇的是,像移栽“幽谷海棠”那样, 那些树枝霎那间就变成了一丛绿树,而且枝叶繁茂,青翠欲滴,龙娃有意无意又给我们发明了一个“天然盆景园”。尤其是那棵高高的青檀树,傲然生长在光明亮的 巨石上,潇洒临风,卓然不群,不禁令人肃然起敬。“青青石上檀,贫居寒苦岩;虬虬固执根,傲立万古年。”它的精力品德,足可为人榜样百思特网。

千变万化的 波纹石:在龙潭峡长达4公里的红石峡谷内,散布着大批的崩塌片石,以白龙湾最为集中,最为典范。这些片石大小不一,大者平面有数十平方米,小者仅有几十公 分见方。在这些片石的层面上,可以看到上百种不同类型的波痕,是国内罕见的天然波痕博物馆。石面上的这些波痕,是在地球进化进程中,原生地质沉积物在水百思特网或 风的作用下,产生物理变异而形成的波痕层面,其形态包含层理结构、波痕结构、帐篷结构、球状结构等,我们统称其为波纹石。

有的呈羽状,这是在中元古界时代,此地原是滨海沙滩环境,潮涨潮落发生的双向水流,使此时沉积的石英砂岩细纹层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雅观的羽毛状和“人”字形的层系,这是沉积岩的一种根本结构形态,我们叫它羽状交织层理波纹石;

有的呈棋盘格局状,这是受区域结构作用的影响,岩石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两组几乎呈直交状且连通性好的垂直节理;这种垂直节理与层面一起将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由于这两组节理在层面上表示出“棋盘格”的形状,我们叫它棋盘格局节理波纹石;

有的呈人的指纹状,是典范的干预波痕,我们叫它指纹石;

有的柱状节理结构呈竹节状,我们叫它竹节石;

有的呈日、月、星辰图案,我们叫它天象石;………

峡谷内还有一块比拟特别的波纹石,共有五层不同形状的纹理构造组成,表明它是经过五个不同时代的沉积而形成的,我们叫它五代(www.isoyu.com原创版权)波纹石。其科学价值在于:它体现了地质沉积岩层理结构的演变进程。

神 秘莫辨的天书石:这类片石是由于差别风化所形成的一种景观。在中厚层石英砂岩的层面上,常常会有薄层状的泥质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在崩塌裸露地表后,由于差 异风化的作用,一部分风化流失,一部分残留下来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一些典范图案,看似文字,有的清楚可辨,如“一人一石”;多数则无法识别,人们称 其为天书石。

无头冤神洞:白龙湾北面山崖下有有一个两米见方的石洞,洞中有一块巨石,酷似一尊石雕神像,只是少了神头,人们称它为“无头冤神”;称这个石洞为“无头冤神洞”。

传 说当年龙娃在龙潭峡谷,任兴趣所至,随手发明了幽谷海棠红、佛光罗汉像、水往高处流、青檀盆景园等离奇景观,受到事事胜利的鼓舞,最后竟然冒险飞到天上为 人间偷来了“天书”,因此触怒了玉皇大帝,惹下大祸。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抓他归案,他手拿“天书”和二郎神奋力相争,把天书抖落了一地。二郎神一怒之下杀 了小白龙,弃刀于地,把散落的天书整理起来,提着小白龙的头回天庭复命去了。这块天书石,是二郎神忽视大意,遗落在人间的。

后来,造人圣母娲皇到 各地观察她的子民,来到龙潭峡谷,听说小白龙冒逝世为她的子民偷天书的业绩,大为激动。于是,就收了龙娃的无头冤尸,唤回他的冤魂,封它为“无头冤神”,把 他安置在山崖下的石洞中。从此,不忘小白龙恩德的人们,常来为他烧香上供,深情思念地称这个石洞为“无头冤神洞”。

洗冤一线瀑:无头冤神洞侧,有断崖高50米,崖上有一股细流飘然而下,如银练,如串珠。据说,当年娲皇为了给小白龙净身洗冤,特意从黄河岸边引来一脉地水,造成了这一线瀑布,所以人们叫它“洗冤一线瀑”。

擎 天刀碑石:无头冤神洞对面,有一个块直里立的巨型片石,其形状侧看似刀,正看似碑,高达50米,稳插地下,直刺云天,大有凌空遏云之势,堪称“天下第一 刀”、“人间第一碑”。这是一块崩塌岩块,是在地壳活动中,由于崩塌时产生位移,使它巍然挺拔于峡谷一侧。这块象形石高大宏伟,气概恢弘,而且一景多变, 步移景换,从不同角度仰望,或苍鹰、或飞鸟、或飞鱼、或大刀、或天碑,大自然赋予其无穷的美感令人叫绝。

传说,这本是二郎神斩杀小白龙的大刀,圣母娲皇在安顿了小白龙神位之后,又把二郎神丢下的大刀竖立起来,刀背对着无头冤神洞,于是二郎神斩杀小白龙的大刀,成了纪念小白龙的无字碑,人们称其为“擎天刀碑石”。

当然,小白龙的故事未必真有,但多少年来人们一直颂扬的小白龙精力却是难能宝贵的。

四、关于皇姑埯和骆宾王的传说

(一)皇姑厂干的传说

东汉末年,宦官乱政,董卓专权,朝廷内祸事不断。传说,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为了回避权臣的逼婚,逃出洛阳,乘车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盘算去绛州 避难。护送她出逃的有一位宫廷的小银匠,和一位马车夫。他们逃难的马车一路狂奔,走进了青河川,刚到红崖寺前,听到后面追杀声越来越近,情急之下,马车夫 想出一条让皇姑脱身的计策:他让小银匠扶皇姑下车,顺着荒漠的龙潭沟逃进深山;自己却驾着马车顺着山窝河川古道,直奔黄河岸边,最后驱车跳进黄河………当 追杀的骑兵赶到,见黄河里漂着一辆宫车,料想皇姑已身赴黄河殉难,就拨转马头回洛阳复命去了。

话说皇姑和小银匠逃进龙潭沟,走进一个小村落。村民们很同情皇姑的遭受,就领他们到村后,安身在两个山洞里,前边一点的住小银匠,后边隐秘一点的住皇姑,村民们习惯地叫这两个山洞为大皇姑厂干和小皇姑厂干。

皇 姑隐居在龙潭沟后,由于百姓们的看顾,生涯虽无法与宫廷相比,却也衣食无忧。一年以后,洛阳政局渐趋安稳,皇上探听到皇姑在龙潭沟栖身的资讯,遂命大臣来 迎接她回宫。这时的皇姑已经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习惯了布衣素食的平民生涯,也迷恋这安静俏丽的山野,再也无意回到那血腥不断的皇宫里。听说皇上派近臣来 接,她和村民们一起磋商,把村头一家较宽阔的民房修整一下,做了临时的“接官厅”。皇姑在接官厅会面了来迎接她的京官,表明了自己坚不回宫的心志,特使无 奈,只好回京去了。

此后,皇姑和小银匠结了婚,在这朴素简陋的山洞里自食其力,安心度日,一直到他们偕老百年,人去洞空………关于大、小皇姑厂干的一段佳话却一直传播到2021-09-28 。

2、骆家村——骆宾王魂归之谜

龙潭峡谷深处半坡上,有个骆家村;说是村,其实只有一户居民。这家姓骆,自称是骆宾王的后裔,因此引起众多人的关注。

骆宾王是唐代有名诗人,系唐初四杰之一。后来他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不知去向。是被杀?是逃匿?传说颇多。

新安有个景致非常幽美的去处,叫漏明崖,传说骆宾王逃匿之后,辗转多时,最后到新安隐居到这里,并有多首题咏漏明崖的诗。如:

1、 渑邑漏明呈奇景,悬崖万仞石棱曾;(古时,曹村漏明一带曾属渑池)

唇山白雾共旋绕,河水波绿萦带风。—《漏明吟》

2、层石远接天,绝顶上栖烟。松低轻盖偃,藤细若钩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暂策为龙仗,何处得神仙?—《过石门》

民国年间,漏明崖傍崖而建的庙宇中还存有多首骆宾王的题诗;至今邻近村民家中还存有两块纪念骆宾王的诗碑。漏明崖近边有骆岭、骆村、骆庄等村名;龙潭峡谷这家骆姓居民还能指出骆宾王墓之所在。“骆宾王魂归何处”这千年历史之谜,能否在这里得到破解,有待专家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