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神兽(揭露上古大神兽真实面目)

/ 0评 / 0

中国十大神兽(揭穿上古大神兽真实面目)

最近一直在看古本《山海经》发明传说中的上古华夏神州,万物皆有灵性,在广瀚的三界之中,出没着一些极富灵性的神兽。它们长有各种奇怪的外形,并且有着不为人知的神奇力气。神兽的涌现能给世人带来幸福,也能招来灾祸。虽然,谁也没有真正见过神兽的真面目,但是自古以来,还是传播下来许多关于它们的传说。

这些上古传说中有很多种神兽,如白泽、夔、凤凰、麒麟、梼杌、獬豸、犼、重明鸟、毕方、饕餮、腓腓、诸犍、混沌、庆忌等。而这些被后世从中选取的“上古十大神兽”,想必很多人是只闻其名,不知其形,即便知道其形也都是从动漫或影视作品中所看,而不知其真实面目。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上古神兽世界,见识一下这十大神兽的神奇魔力!

NO1、夔(ku)

夔是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山海经大荒东经》记录:夔牛是古时期神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涌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烁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神魔志异灵兽篇》记录:上古奇兽,状如青牛,三足无角,吼声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降生,降生则风雨起,雷电作,世谓之雷神坐骑。

《黄帝内经》载:“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九天玄女令军士宰夔牛制造八十面战鼓,使黄帝在得到九天玄女帮助之后,带兵与蚩尤大战于中冀。当黄帝摆下“奇门遁甲”阵之后,即令军士以雷兽之骨,大击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时鼓声大作,只见全部战场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喊杀冲宵汉,蚩尤兵卒神魂颠倒,冲杀无门,败倒如山。“蚩尤铜头啖石”,即把石头当饭食,且能“飞空走险”。但在夔牛鼓震声中,“九击止之,尤不能走,遂杀之”。尔后,黄帝又诛榆罔于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经过这场大血战,天下始得大定。

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代青铜器的装潢上,夔龙纹是重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构造线相合适,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示一足的、相似爬虫的物象都称之为夔,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记录。其实,一足的动物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写形,故不采取夔纹一词,称为夔龙纹或龙纹。

夔是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NO2、“白泽”

“白泽”是传说中昆仑山上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

据《云笈七签轩辕本纪》记录,白泽曾向皇帝讲授关于动物的种种知识。据说当时黄帝正在全国各地巡游,懂得自己所辖领土的真实面孔。在东海边,他碰到了会说话的怪兽白泽。白泽博学多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过去,晓未来,对各种动物了如指掌,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方术。凡是各种采天地灵气、集日月精髓而发生的怪异物种,它都一一跟黄帝说明清晰,前后一共谈到1522个物种。黄帝命人将白泽所言一一画图记载,并制成《白泽精怪图》(又称《白泽图》)。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办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

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

从很早开端,白泽就被当做驱鬼的神和祥瑞来供奉。尤其到了中古时代,对白泽的尊崇更是盛大。当时《白泽图》一书非常风行,到了几乎家手一册的水平。在禅宗语录中,也常见有“家有白泽图,妖怪自清除”“不悬肘后符,何贴白泽图”“家无白泽图,有如此妖怪”一类的语录。人们将画有白泽的图画挂在墙上,或是贴在大门上用来辟邪驱鬼。

后世常将它的形貌应用在物品之上,当时还有做“白泽枕”的习俗,即做成白泽形象的枕头用于寝卧,其用意也是为了辟邪驱鬼。《唐书五行志》记录中宗韦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泽枕以避魅。在部队的舆服设备中,“白泽旗”也是常见的旗帜。《通典》记帝王之旗就绘有白泽的形貌,被称为白泽旗。人们甚至以“白泽”来为自己命名,涌现了许多叫“白泽”的人。

NO3、凤凰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羽毛一般被描写为赤红色,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逝世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拟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量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变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逝世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壮大的性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逝世鸟”的名称。

凤凰是中公民间传说中的四灵(龙、凤凰、麒麟、龟)之一。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构造。凤凰齐飞,是吉祥协调的象征,代表着幸福的灵物。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凤凰的形象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庞杂。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点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飞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定。”《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凤凰的来源约在新石器时期(原创版权www.isoyu.com),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含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想。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件陶器上的神鸟图案即凤凰,要比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明的凤凰图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明的最早的凤凰图案。

依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变而成。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载,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办庆贺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典礼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以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雷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气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应用,凤附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点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批的相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被以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NO4、麒麟

麒麟,亦作“骐麟”,雄性称麒,雌性称麟,简称“麟”。麒麟是中国古籍中记录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现实中常以为长颈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来比方出色的人。

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于一身,乃是吉祥之宝。据古籍的描写,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马;圆的头顶,有一对角。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毛之虫的意思是有毛的动物)

麒麟是中国古人发明出的虚幻动物,这种造型是把那些备受人们珍重的动物所具备的长处全体集中在麒麟这一理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的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大众生涯中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名贵和灵异。

麒麟在四灵兽中位置仅次于青龙,后由于封建皇帝对龙凤的褒扬,麒麟被排斥到民间,成为民间祥瑞的奇特代表。麒麟主太平,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妙。玄学称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含仁怀义。

麒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如麒麟送子,就是中国旧时生育民俗。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虽伪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见载于王充《论衡定贤》及晋王嘉《拾遗记》。民间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称。南北朝时,对伶俐可爱的男孩,人们常呼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图”制造为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下状元郎”,以此为佳兆。民间广泛以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多绝奇,感应吉梦相跟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胡朴安《中华全国风气志湖南》引《长治新年事俗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麟麟送子来。”(注: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百思特网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属于龙族,此乃以龙灯代麒麒者。)

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NO5、梼杌 tow

梼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传说为远古“四凶”之一,是鲧逝世后的怨气所化。

梼杌人面兽身,虎背熊腰,力大无限,传说是鲧逝世后所化,能变更黄龙,吞吐息壤,止天下之水,举凡水族,皆不能伤,克尽天下水族,也是穷奇克星。

梼杌本来只是令人畏惧厌恶的恶人,依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录:“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著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逝世后最终演变成上古有名的魔兽。

东方朔在《神异经西荒经》记录:“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试验失败核泄露的产物。现在被用来比方固执不化、态度凶狠的人。

梼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NO6、獬豸 xizh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古代神判与神裁思想下发生的有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依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相似麒麟,全身长着稠密漆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百思特网,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俗称独角兽。据传角断者即逝世,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

传说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对不老实不忠诚的人就会用角抵牾。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明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产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逝世的人用角抵逝世,令犯罪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精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平的化身。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取代獬豸。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可从古代“法”字的构造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平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重。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代,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乏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期以神判法的遗迹。

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相似麒麟

NO7、犼 hu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据《偃曝馀谈》记录,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犼溺着体即腐。但人仍一般叫它“石狮”,常立于华表和房顶。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呼啸,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据说犼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它每天蹲在华表上亲密关注皇帝的行踪。两只面南而座的犼是专门守候皇帝出巡的,每当皇帝久出不归,荒淫作乐时,它们就会呼叫皇帝:“国君快回来料理国是吧,我们希望你回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归”。位于城楼后华表上的两只面北而座的犼则是监督皇帝在宫中的举措的,如果皇帝久居宫中,不理政事,它们便会催促皇帝:“国君快出宫体察民情吧,不要总呆在宫中享乐,我们希望你出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出”。

《述异记》中描述的是,犼乃是以龙为食,相传是麒麟的祖宗。《述异记》中记录:“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高低,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康熙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鬣。逝世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

犼似乎还和僵尸有关系。中国的僵尸一般分为6级,最恐怖的一种僵尸,应当说它已不再是“尸”,而是魔王,拥有着与神叫阵的恐惧力气,数千年甚至万年的道行。相传华夏大地只涌现过一个这样的魔王,千年前它被观音菩萨收服为坐骑,赐名为“犼”。

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

NO8、重明鸟

重明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据晋代王嘉《拾遗记》记录,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睛,言又眼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此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

它的力量很大,能够搏逐猛兽,能辟除猛兽妖物等灾祸。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旧时新年风气,贴画鸡于门窗上,实即重明鸟之遗意。因重明鸟模样相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殊看重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召唤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说当太阳刚百思特网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

故事传播

尧当国君几十年,英明、节省的荣誉远播四海,在晚年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支国给尧进献了一只名叫重明鸟的奇鸟。重明鸟又叫双睛鸟,它的两只眼睛中,各长有两个瞳孔。

它的身形像鸡,叫起来声音像凤凰一样响亮动人。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体抖落,用光光的翅膀拍打着没有羽毛的身子,在高空中起舞盘旋。它能驱赶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多种妖魔鬼怪不敢伤害人类。它对人类的请求也很低,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点琼玉的膏液,就很心满意足了。

不过,这鸟十分眷恋自己的故乡,人们于心不忍,只好赞成它自由往来。

重明鸟很仗义,它懂得人们的好意,有时一年中不辞辛劳,来回光顾好几次。有时人们得罪了它,就隔几年都不来。于是,家家户户都清扫庭院,摆上琼浆玉液,希望重明鸟前来栖息。禽兽鬼怪往往趁重明鸟不在时出来伤害人,人们就用木头或铜铁铸成重明鸟的形状,安置在门户间,这样,禽兽鬼怪见了,也会畏惧,躲得远远的,不敢来扰乱。

后来,人们在过大年时,有的用木刻、有的用铜铸、有的用纸剪,做成鸡的样子,挂在门窗上,据说这就是从那时用重明鸟驱降邪恶的风气演化而来的。

重明鸟的故事传播至今,不能不说与尧英明的口碑有关。

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

NO9、毕方

毕方的名字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据古书记录,毕方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树木中。毕方的外形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材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毕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据说毕方的涌现预示着大火。而传说黄帝在泰山集合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载,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毕方。

《海外南经》中说毕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

《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 在张衡《东京赋》中说:“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祟灾也。”

《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

《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关于毕方的传说还有一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候,大地还没有火,人类吃饭只能像野兽一样活剥。这些还不算,更恐怖的是寒冬。大雪封冻一切,一下子冻逝世了好多的人。人类祷求天帝能够救他们,天帝却将能救人类的火种藏在自己的怀中,不肯施舍。毕方是天帝身边的一个童子,他不忍心人类就此而消亡,在天帝睡觉的时候,毕方把火种偷了出来,悄悄地带下了大地。大地此刻正是隆冬,到处是白白的雪。毕方在一个野外的树下,救了一个快要冻逝世的年轻人,用火温暖的他的心,让他恢复了活力与力量。因为救人花去了不少的时光,毕方担忧天帝醒后会追来,他就将火种送给被他救活的年轻人,吩咐他要把这火与热传遍大地,让天下所有的人不再畏惧寒冷,不再有人被冻逝世。从此,有火的处所就有毕方的足迹,毕方为人类带来了火花带来了温暖。

NO10、饕餮 Toti

饕餮,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色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逝世。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干形象。

《辞海》中记录: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潢。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涌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域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远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涌现。

饕餮是商周鼎的重要纹饰。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像山魈,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而在诸纹饰中,以饕餮纹为虎形的认知最广。

传说龙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是上古一种凶悍且残暴的魔兽,喜食人,食量大。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饕餮其实就是当时社会黑暗一面的具体代表,而人们也很愤恨奴隶制社会的压迫,以饕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饕餮也就越来越被人们熟悉。把饕餮比方成吃人的奴隶制社会,这是古代饕餮文化最主要的含义。

由于饕餮是凶悍的魔兽,具有壮大的力气,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数民族当作附身符,把它的图纹刻在器具、食皿上,以为这样就可以借助饕餮壮大的力气,不被其他猛兽所吞噬。饕餮逐渐代替了本来吃人残暴的一面,成为了神兽。

兽面纹所指称的神兽的真正名称与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后人因其面相凶狠、神秘、恐惧,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赐名为饕餮。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近世学者已指出把兽面纹命名为吃人的饕餮纯是牵强附会,有悖于商周的社会文化状态。

因为面相凶悍恐惧,又行饕餮恶名,此兽在中国文化与艺术演化中的踪影几乎无从寻觅。西周中期,风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潢主纹的范畴。但是,与饕餮纹同时涌现在青铜器上的几种动物纹样,如龙、虎、凤、龟等,在以后的文化演化中,都大批涌现在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艺术表示源源不绝的主题。特殊是龙,在青铜器时期,多数也都拥有与饕餮纹雷同的凶狠面貌。若论神秘、威武和位置,龙在青铜时期远逊于饕餮。然而,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象征的最高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期的至尊,踪迹难寻了。

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