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文运动(唐朝中期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

/ 0评 / 0

唐代古文活动(唐朝中期韩愈发起的古文活动)

在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文学体裁就是散文,在古代的时候,政府的诏书,官方的历史记载以及主要的政治文件都是以散文的情势完成的,因此其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适用水平最高的文体了。

不过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散文的内容情势却阅历了多次变更,散文的发展方向涌现了必定的分歧,有的人以为散文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应当和诗歌一样寻求言辞的精巧,因此他们宣传在散文中添加尽可能多的骈文并参加其他修辞手段,一味寻求其文学价值的晋升。而还有一部分人则以为文学作品的终极目标是为生涯服务,因此他们强调要让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古文活动的发起者韩愈

这样的分歧在唐朝中期到达了高峰,当时唐朝的主流散文创作是骈俪文体,这让包含韩愈,柳宗元等人在内的文人大为不满,他们愿望人们能够更加看重文章的内涵,并且能够将散文的创作与儒家文化接洽起来,一起来反抗南朝时代佛教文化对于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他们的尽力被称为古文活动,这次行为对之后中国文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古文活动的另一领袖柳宗元


古文活动产生的背景和韩愈等人做出的尽力

在中国历史上散文的发展过程大体经过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东汉之前,那时的散文创作多是以文章内容为重要着眼点,散文的作者们力求论述清楚的观点,对于修辞的手段和遣词造句的打磨并不是十分上心。这样的写作方法也是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从涌现开端就一直秉持着的。

这时的散文既有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也包括了西汉时代贾谊等文人所做的策论文章,这些文章中蕴含了先贤们的政治智慧和人生经验,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而这些文章也成为了古文活动中韩愈等人想要效仿对象。

先秦时期的多位思想家

不过到了东汉时代,中国的散文创作理念涌现了必定的变动。之所以会涌现这样的变更与当时其他文学种类的发展有着亲密的接洽。我们知道在西汉时代文学作品的代表有两类,一类是散文,其中以司马迁的《史记》最为出彩。

而还有一种文学体裁在那个时期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那就是汉赋,其中尤其以司马相如等人的作品最为令人称道。在汉赋的发展进程中骈文的写法以及华美的辞藻逐渐成为汉赋的标记。而文采也逐渐成为了评价一篇文章好坏的主要因素。

汉赋大家司马相如

到了东汉时代,这样的趋势变得愈创造显,当时的文人们纷纭将注意力放到了修辞技法晋升上面,对于散文的内容却不再那么注意。而在东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文坛的风向并没有涌现太大的改观,尤其是南朝时代,散文的文辞已经从华美变为颓靡,这让大多数的散文空有艳丽的外形,却只有空泛的内在,这让南朝的文坛变得逝世气沉沉。

而在隋唐时代,虽然北方文人的粗犷在一开端改革了文坛的风尚,但是当时在数目上占领绝对优势的依然是南朝的文人,这种重视修辞的文化气氛快速在全国规模内流传开来。这样的行文方法甚至影响到了朝堂之上,当时官方的上疏也被请求以骈俪文的方法书写,这让官员们都更加看重文字的搭配而疏忽了文章的实

唐代建造的寺庙

虽然在上疏之外,大臣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手腕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但这已经对朝政造成了干扰。而文化界受到的影响则更大,从东晋时代开端,佛教文化就已经在中国文化界占领了十分主要的地位,而唐朝时代由于几位皇帝的佞佛,这样的情形变得更加显著。而当时的散文也多以佛教文化中倡导的降生理念作为主旨,这让儒家文化的发展在唐朝中期面临着极大的挑衅。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以韩愈为首的一批文人站了出来,他们提出了用古文的情势来书写散文的理念。在这里我们要明白是,韩愈对于古文的倡导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内容方面,他以为文章应当有其实际的社会价值,而最能够赋予文章价值的则是其中蕴含的精力内核。作为一名坚定的儒家支撑者,韩愈以为文章的终极意义就是"文以载道",因此他倡导用散文来论述儒家学说,并以此澄清当时的社会风尚。

韩愈《原道》书影

而韩愈改造的第二个方向则是愿望能够一改南朝甚至是东汉以来的浮华风尚,让文章的用语用词能够回归自然简练,以表达思想为主,不应为了应用骈文等修辞手段而疏忽了内容的论述,否则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动。

韩愈在倡导之外,也积极的用自己的行为来向当时的人们展现了他愿望看到的散文是什么样子的。他先是做出了《原道》等文章,以此来鞭挞当时风行的佛教文化,以为中国文化的精力内核是儒家文化,而复兴儒家文化是当时的重中之重。之后他又用古文的写作方法做了《谏迎佛骨表》,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愿望唐宪宗能够废弃对佛教的崇信,将精神投放到政治工作之中,不过这也让他受到了宪宗的记恨,因此遭到了贬谪。韩愈的《原道》中是这么阐释人间之道的: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逝世,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韩愈被贬潮州

从韩愈的尽力中我们不难看到其实支撑韩愈进行古文活动的并不是文化因素,而是政治需求。当时韩愈等人对唐朝政府的无能觉得十分苦楚,他们以为只有通过文学改造的方法让读书人将注意力重新放到儒家经典之中,才有可能从基本上解决当时的问题。这样的想法固然是很好的,但是想要以此来抢救时局未免太过幻想化,因此古文活动的真正影响要到儒学复兴的宋代能力真正浮现出来。

北宋文人对于古文活动的继承和发扬

前面我们提到韩愈等人在唐朝中期曾经积极推进过古文活动,愿望将散文的书写从技法导向重新引回到内容导向之中,不过当时韩愈的支撑者究竟是少数,而且儒家思想也没有恢复元气,因此古文活动对于全部文化界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北宋经学家孙复

而到了之后的北宋时代,社会的文化气氛产生了极大的转变。宋太祖赵匡胤看到了五代军阀的相互倾轧,这让他觉得复兴儒家思想是保护稳固统治的基本。因此北宋一朝统治者对于儒生都十分尊崇,文人的位置得到了空前的晋升。而在这样的价值提倡之下,北宋的儒家文化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孙复等人的尽力下,北宋的儒学研讨恢复到了极高的程度。

儒学经典

而与此同时北宋政府也愈发看重儒家文化在实际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在北宋时代科举测验的科目与唐朝相比产生了极大的变动,测验标题大多从儒家经典中而来,这就让学子们开端认真研读儒家典籍,这样的文化气氛为古文活动的再次兴起供给了条件。

在北宋时代推进古文活动发展的主要人百思特网物是欧阳修,百思特网其博学多才,在文学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而且其乐于提携后辈,对北宋的文化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在散文方面尤其推重韩愈的文章,欧阳修对于韩愈文章学体裁还有内容都及其观赏,并且自己也开端仿照韩愈的方法来创作散文。而在欧阳修之前,北宋文坛上的散文还大多以文辞为重,欧阳修清爽隽永的文章为北宋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风。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而欧阳修对于韩愈的推重更症结的还是在内容的选择方面,欧阳修等人也愿望人们能够将文章当做思想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表达文采的工具,他们建议用古文的方法来书写策论,以此来改良朝政的风尚。在他的影响下,王安石,曾巩,苏轼等后辈都纷纭效仿,他们用文章做载体,将自己的思想公之于众,引百思特网发了新一轮的学术讨论。可以说北宋的儒学复兴给古文活动的再次推动供给了土壤,而古文活动也让儒学思想的发展走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北宋中期文化大发展的成果。

而在这里我们须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还是北宋的欧阳修苏轼等人,他们虽然倡导古文体裁,但是对于骈文也并没有那么排挤,相反他们在骈文的创作上还有极高的成就。像苏轼的《赤壁赋》就是其中代表,现摘录如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彷徨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北宋文学家苏轼

而他们真正反对的是人们为了韵律和对仗的工整,完整疏忽了文章的内容,一味堆砌辞藻的行动。因此古文活动虽然对文学多样性造成了必定的影响,但是绝对不是毁灭性的,而且其淘汰的大多数也都是华而不实的糟粕,古文活动在中国散文发明发展进程中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

古文活动的余波-唐传奇的兴起

我们知道古文活动的重要改造对象是散文,而在唐朝中期开展的古文活动其实还对其他文学体裁造成了必定的影响,其中最先产生转变的是诗歌,而影响最为深远的则是唐传奇的创作。我们先来看看古文活动对于诗歌的影响,在唐中期之前,唐诗的写作是雄伟和艳丽的,在盛唐时代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当时的大国气候和诗人的乐观精力。

唐代诗人贾岛

而到了韩愈的时期,社会环境急转直下,诗人们的生涯变得相对艰苦。而古文活动中韩愈倡导文以载道,因此在当时韩愈经常通过诗歌来直抒胸臆,这也让他的诗歌像极了散文。在他的引领下,中唐时代的诗人也开端用诗歌来抒发自己心坎的情感,他们不再将自己的情感进行隐蔽,而是直接将它们展现给世人。而且古文活动中反对浮华的导向也让这个时期的诗人们开端在自己的诗中普遍采取"奇峻,清冷"的意象,孟郊贾岛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诗人,他们的作品也拓宽了唐诗的种类,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

除了唐诗之外,古文活动影响最大的文学体裁是唐朝时代涌现的传奇小说。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志怪的传统,像先秦诸子的著作中,有许多都是寓言故事,其中也不乏神话传说。而针对相似内容的创作在南朝时代却几乎陷入了停止的状况,这重要是因为在南朝时代风行的骈俪文虽然文辞华美,但是实在不利于叙事。即使作者有叙事的盘算,其最后成型的作品也往往因为艰深晦涩而无法传播开来。

《庄子》中庄周梦蝶的故事

而韩愈的古文活动则让先秦诸子那种简略易读的散文再次涌现在中国文坛之上,这样的创作方法有着其独到的叙事优势,因此有不少文人开端收集民间的故事素材,发明了大批的唐传奇作品。而唐朝风行的华丽文风对于这些作者的创作也依然存在着必定的影响,这让他们的传奇作品相较于之前的志怪小说更有可读性,这也促成了其在中国国内的大规模风行。

这些唐传奇作品的取材内容十分丰硕,既有神话题材,也有现实题材,而其中的《莺莺传》等篇目更是对之后的文学发展发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叙事类的作品成为了日后戏剧编写的灵感起源,像《莺莺传》在日后就被改编为了有名的《西厢记》。而《西厢记》其实也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现摘录片断如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你说的是: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飞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徘徊. 愿言配德兮,携(www.isoyu.com原创版权)手相将.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而且其着眼于民间故事的创作理念也增进了中国世俗风行文学的大发展,可以说我们日后看到的元杂剧和明清小说其实都是发源自唐传奇,而唐传奇的兴盛则要感激韩愈等人推行的古文活动了。

《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会晤的情景


结语

文学从出生之日起就有着艺术和适用的双重属性,而在不同的时期中这两种属性会交替占领上风,文学体裁与情势也因之不停变换其形态和特色。在唐朝中期之前,散文的艺术性一直占领着优势位置,这让韩愈这样的儒生觉得十分忧虑,因此他们推进了向先秦散文看齐的古文活动,愿望借着文学的改造,来让儒家文化重新回到百姓的生涯之中。

不过韩愈等人的力气究竟是不够的,唐朝中期佛学对于儒家文化的优势位置也是比拟显著的,韩愈的古文活动毕竟还是没能取得胜利。不过在儒学复兴的北宋时代,古文活动又被欧阳修等人重新推行,他们在政府的支撑下将文章和儒家道统进行了有机的联合,一改当时的华美文风,让当时的散文拥有了极高的思想性,这对于文化交换有着十分主要的意义,也为近代之前的散文写作规范了框架。

与此同时韩愈推行的古文活动还催生了品德更高的唐传奇的出生,这种倾向于叙事的文学体裁成为了日后中国戏剧及明清小说的起源,这也是古文活动的贡献之一,而这也促成了中公民俗文学的大发展,可谓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