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了没 文章(大学生了没)

/ 0评 / 0

大学生了没 文章(大学生了没)

写在前面:文章写于2012年6月,快大学毕业的前档。是的,我又炒冷饭了。虽然这个文章矫情、幼稚、又稚嫩,但我还是搬出来给大家看了,可能对于邻近毕业的人,有必定的同感。

其实我并不愿意来写些这样的东西,回想前路总是令人难受的,抑或让人对来日的未知际遇更加的害怕,又或者对过去的某段过程而觉得更加的羞愧。

可是,有些思绪和一些一直以来无疾而终的念头,如同藤蔓一样缠绕在心头,在“毕业”这个字眼的面前,时常跳出来搅乱我的情感,既然如今再也无法选择回避的态度或是抱着等一等的侥幸心理,也就只能一鼓作气,去直面这些看似无实则烦乱的问题,或许真的能像古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一样,以昨天为镜,而能找到一条通向2021-09-29 的康庄大道。

有时候,我总是想起那年初次来到这个城市,就读这所所谓的大学时的情景,我记得那时我异常的镇静,提着行李,挤着火车,一路上并没有太多的情感波动,在日记里也只是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火车飞驰,窗外的景致转瞬即逝;第一次一个人去一个生疏的城市,似乎忘却了自己。”

我想起这些,恍若隔世一样,如今的我甚至无法从这一句让我嗤之以鼻的句子里领会到当时的自己是一番怎样的心情。我已然忘了太多的东西,忘了自己在指定的站牌下车后,许久之后才找到这个并不心仪的学校的大门时,是怎样的落寞?事实上我非常明确,自己是没有落寞的权力的,这境况无非是自己高中三年生涯罪有应得的必定成果。

我时常说,无论怎样,对于任何过去的事物,我是不会懊悔的,至于是贪念说不懊悔时的那种决绝的洒脱,还是深知自己没有重新来过的勇气和历史无法重演的事实而不得不这样推辞,我自己其实也是不得而知的。

因为在往后的某些日子里,在我独自走在属于别人的真正的校园里时,看到路旁一排排异常高大飘百思特网着落叶的树木时,心中会臆想着摘朵小花写首小诗弹个吉他追个女孩的大学生涯;尽管我知道这些已是那些影响着我们这一代的上一代的人们的历史故事,但假若还有着些许回光返照的遗迹的话,那应当也是存在于那些真正的校园,而非我们这个狭窄拥挤的“盲肠”里。特殊是当我随大流的整日过着凌晨从中午开端的腐烂生涯时,心中与日俱增的失落感就可想而知了。

但究竟这样剖开自己的大脑,面对这些最心底的所欲所求的时候并不太多,平日里倒是相安无事,吃着有上顿没下顿的饭,上着有上午没下午的课,绝大部分的自由时光懵里懵懂不知所终。每天听着不是你说就是他说总之涌现频率异常高的“无聊”这个字眼,却总也没有谁去武断的转变现状。

细细想来,这样的日子也算是一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酣畅吧,没有压力,没有义务,也许是大家在通往社会这个鬼门关之前,在进行了十来年封锁式的教导管制后,像一只脱缰的野马一样,在这个没有太多禁忌的象牙塔的最后一层里,恣意的挥洒着自己的青春。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抱着这样抵触的状况进行着这样似是而非的大学日子,一切都显得没那么主要,而让人满不在乎,可是到了这样一个毕业的主要关头时,所有的人才开端大梦初醒,那天在关于毕业的某某聚集会议上,当我对一个同窗窃耳说,我想百分之八十的人大概对毕业的去向是没有自己确实的意向的,他只是默不作声,想是他和我一样大概也是这其中之一吧。

许是应了我的那句话吧,时光真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往往不到一段过程的止境时,便不叫人看穿,而毕业,便是大学的止境。

我想起“妄想”这个词语,我从来不敢于宣称自己的妄想是什么,也特殊信服那些在年少时便毫不避讳这个词语到成家后到江河日下时仍旧为之拼搏的人,我却总是认为它像是一个伟大的累赘一样驮在自己的腰背上,我背负不起它,也不忍也解脱不了它,它另我渐渐的佝下头颅,低微到尘埃里。

有时候,我疑惑自己并不曾真正的有过妄想,我只是将实现它视为一种出人头地受人刮目相看的手腕而已,而并不是纯洁的想实现妄想,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那天,我们在填写毕业鉴定表,里面有一个栏目是写自己三年来的总结,我大致说了下面这些。真真假假,我也分不清,久长以来,我已经习惯于在书面上的东西里骗自己了,从小学时“一件有意义的事”开端,到现如今的大学毕业自我总结,虽然有了从百分之百的虚伪到如今接近“本相”的递进,但仍旧会有虚伪的成分在其中。

我愿望,在以后,至少在书面上,在自己的笔下,我可以也能够成为一个纯洁的自己,这也便可以称之为是我的一个妄想吧。

在我未进入大学之前,我便在思考,在这个世上里我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该怎样去实现?我想这正是每一个学子所要面临的问题,而大学,正是供给这样一个更灵巧的思维环境和更辽阔的思维空间的场合,他只打开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世界而又不至于在我们人格尚未完整健全的条件下毫无保存的将我们至于社会之中,我们自由地游移在“降生”与“入世”的边界点,以三年的时光来思索自身的麟角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社会而免于过多的摸爬滚打。

而这些年,我到底在政治、学习、和工作、道德方向毕竟思考和实践了些什么呢?不敢说建树,而得到了些怎样的启发和果实呢?

我在政治方面其实并没有积极的去参与入党的事宜,没有呈递入党的申请书,当然也没能成为准备的或是正式的党员,我总认为政治是一个极大的课题,他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人类从半群居半独居的半社会状况成长为一个更壮大的群体。

而我们巨大的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尤其是他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作为党章,更是人类的福音,虽然我现如今还不是党内的一员,但对党的准确认识和支撑的态度必将一如既往的保持下去。(为什么要写政治上的认识呢?我也不知道,因为格局就百思特网是这样的。)

在大学里,有一个永恒的争辩赛,便是,社会实践也就是工作和处置好学习哪一个更利于学生自己的成长,我想作为一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固然主要,但也不能一味想着丰硕社会经验以及赚钱而看轻“本职工作”,但单一的沉浸于象牙塔之中,以为只要弄好学业等到毕业时便高枕无忧未免也太过于乐观主义。

这两种顾此失彼的做法都不可取,社会经验好比是一个人的“外”,而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思维模式则是一个人的“内”,一个完全而全面的大学生须做到内外兼修,方能造诣自我。言归正传,我在大学期间虽然(原创www.isoyu.com版权)没有过多的开展一些社会实践,但好在也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我的学习成就也始终名列中等,也许我还不太出彩,但50%的内外兼修总是好过100%的虚有其表和100%的“闭门造车”。(不得不说,这段里面的道理还是有的,不过我没做到这么好。)

我一直没有停滞,也未曾懈怠,一直致力于完美并升华自己的人格,并且一天天的更多认识到,一个人的操行修养是多么的主要,就好比鱼之于水,鸟之于林。在平日闲暇的时间里,我总是博览群书,遍观各类影片,从听到的或是看到的一个个不同人生际遇的故事中,接洽自身的性格和周边的环境,丰硕自己思想和感悟。

我全面的接收来自文艺作品中的营养,除了这是一种百思特网习惯外,更想借此丰硕自己的知识,强化自己的精力世界,以致使自己在以后人生途径上,面临难题时,决议自己做出选择的会是知识,而不是愿望和简略的情绪。(这才是我想说的话,不过有点大。)

台词时刻:

于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后,你站在一扇蓝色的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你仍有几颗青春痘。你笑着,我跑向你问你好不好,你点点头。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虽然我闭着眼睛,也看不见自己,但是我却可以看到你。

——《蓝色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