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宋徽宗女儿肛裂而死)

/ 0评 / 0

唐睿宗李旦(宋徽宗女儿肛裂而逝世)

说起大唐王朝,许多人就象打了鸡血一样,有的人高兴的满面红光,有的人不侃得唾沫横飞绝不住口。的确,大唐王朝有贞观之治,有开元盛世,有炫耀四海、令宋、明相形见拙的赫赫武功。但有唐一代宦官弄权、藩镇跋扈,朝堂政事之波谲云诡也是鲜有其匹的。环绕帝位更迭的权利之争的残暴,同样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唐睿宗李旦在有唐一代的帝王中是一个被疏忽的小角色,似乎无足轻重。其实这是对他的一种误读,他一生两度登基,三让天下本身就是个传奇。读懂李旦,有助于深刻懂得唐史。

李旦是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他第一次做皇帝是嗣圣元年(684),以豫王的身份代替了皇兄李显;第二次登基是景云元年(710),这次是以相王的身份代替了兄长之子李重茂。两次作皇帝期间相距27年。在这27年间,朝堂政局变幻令人目不暇接。李旦侧身其间,得以保全原来很不容易,两次登上帝位更是令人啧啧称奇。李旦的职场人生不是传说,而是传奇,所以说是传奇,是他将一个“让”字施展到了极致。

睿宗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的第二天。这时,武则天对朝堂时局的掌控力稍显不足,莽撞的改朝换代只能引来反对者众。李旦顺理成章被立为新君做为过渡。

于是,李旦成了继兄长李显后的另一傀儡皇帝。

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开端应用周历。第二年,武则天再出新招,更名——曌。很快,就有数万人上表请愿,要求武则天改朝换代。李旦见状,也上表要求母后(原创版权www.isoyu.com)荣登大宝,并恳请赐自己姓武。睿宗此举在给了母亲武则天一个台阶下的同时,也等于是为自己购置了一份巨额平安保单。

武则天扭扭捏捏一番后,赞成了儿子和群臣的要求,改唐建周。睿宗赐姓武,名字也改为“轮”。

睿宗第一次让天下,不是出于本心,显著是顺势而为。

圣历元年(698)三月,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中宗李显从贬地召回。武则天将李显接回到宫中,既有监督居住的考量,也有视察李显、李旦两个儿子到底谁更优良的一面。年迈的她必需斟酌接班人的问题,接回李显,至少表明这个儿子是有继承权的。

当心翼翼活在母亲暗影下的李旦,立即明确了母亲用意,“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唐睿宗表示的知情识趣,为自己加分不少。

武则天可以顺水推舟重立唐中宗,同时避免了兄弟阋墙。李旦的推让掩护了李显安全,同时与使自己解脱了母亲的周密监督。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动员政变,杀逝世二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为表现对弟弟的谢意,中宗复辟后封李旦为安国相王,又别出心裁地把他立为皇太弟。

对这一称呼,李旦坚决推脱,李显只得作罢。

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韦后立少帝李重茂,其实是自己临朝称制。韦后大权在握,李旦表示出了高明的政治智慧,仍一如既往地逆来顺受,安然躲过了韦后的政治危害。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李旦的三子李隆基百思特网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父亲重新登基。

李旦在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做为政治回报,将三子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景云。很快,李旦妹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就爆发了剧烈的权利之争。受太平公主的蛊惑,李旦一度曾经动了废太子的心思。

延和元年(712)七月“彗星出西方”,原来是件极普通的天象变更,太平公主却派术士向兄长进谗言称:天象有变,预示着除故布新,太子要百思特网起兵叛乱以下犯上。太平公主原来是搬弄是非,愿望兄长废掉李隆基,哪知道弄巧成拙,李旦居然做出了“传德避灾”的决议。李隆基听说后,匆忙入宫来见父亲,大表忠心请父皇收回成命。李旦推心置腹地说:我这位子也是你替我争得的,天意如此,你既然是孝子,又何必等我逝世了再柩前继位呢?(汝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后即位耶?)

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又做了两年多皇帝的李旦再一次让位,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让位也宣布完成。原来,李旦是盘算裸退的,却不知抽住了哪股筋,事到临头却改口称“朕虽传位,岂忘家国?其军国大事,当兼省之。”

最后,李旦与儿子达成的政治让步是:三品以下官员李隆基说百思特网了算,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自己说了算,每五天他还要在太极殿接收群臣朝贺。《新唐书》称皇帝“听小事”,太上皇“听大事”。

李旦做了太上皇后,太平公主仍不消停,甚至变本加厉的和李隆基斗。

年青气盛的李隆基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儿,即位后的第二年七月,李隆基声称收到太平公主叛乱的铁证,在事变前一天抢先发难,率军将太平公主的政治权势一网打尽,将自己姑姑逼得自尽。

李旦得知资讯的反响如何不得而知,但震惊于儿子的果于屠杀是确实无疑的,因为就是事情产生的第二天,他就宣告废弃一切权利(“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罚。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并于当天自动搬离了皇宫太极殿。

睿宗的三让天下,其实都是不情不愿。让,最大的利益就是得以苟全生命于盛世,没有逝世于非命。《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如此评价:“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

不是李旦愿意让,而是他认为权利与性命两相比拟,活着才是硬道理。让的慢了,难免会有生命之忧。李旦的人生际遇,现代人美其称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