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上古汉语好神秘)

/ 0评 / 0

上古汉语(上古汉语好神秘)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发明,上古的人称代词吾、汝,只用于主格和属格。我、尔只用于与格和宾格,同一人称的主格属格(www.isoyu.com原创版权)仅仅表示为词尾元音的不同,可见原始汉语是一种屈折语。与现代汉语的孤立语构造完整不同。

虽然现在汉语是一种剖析-孤立语,但可能阅历了从综合-屈折百思特网语向剖析-孤立语的改变。第一,通过音韵学对上古汉语音的拟构得出了屈折现象。第二,汉藏语系其他语言拥有屈折语特点。比如汉语的近亲藏语有屈折语特点,汉藏语系的“活化石”较原始的嘉绒语屈折更为庞杂。如果汉语从一开端就是剖析语-孤立语,是否预备否认汉藏语系一说?所以我以为拥有汉藏语系共有屈折特点的汉语受到了剖析语的其他语言的影响而产生了变更,也许古汉语曾经是介于综合语与剖析语中间的一种形态。或者它是一种特殊的以汉藏语为主的双语系语言,这比以为汉语从一开端就是剖析-孤立语更为可信。
    
原始汉藏语估量来源于甘、青,源于古羌语。古羌人向中原、青藏、西南地域的分布与汉藏语系的散布吻合,亦有古文献和分子人类学证据支撑。炎黄部落即来自羌人族群,在炎黄部落将原始汉藏语带入中原的同时可能又融会了当时壮大的东夷部落的语言,最终构成原始汉语。汉语的剖析语特点与藏语不同,我以为可能正来自于东夷的影响。原在中原的苗瑶语系语言(蚩尤九黎部落)和南方百越的语言(壮侗语系起源)都是剖析语,也许东夷语也一样。所以很可能汉语是一种东夷化的古羌语-原始汉藏语,或者原始汉藏语与东夷语的混杂语,即双语系语言。
    
商代成熟的甲骨文被以为可能来源于东夷的原始象形文字(商为东夷部落),可能与最早涌现于山东龙山文化的陶文刻划相干。那么,这一象形文字体系可能对汉语的剖析语化有影响。第一,是因为象形文字不表音,不体现原始汉藏语通过语音变更(屈折语的前后缀变更)表示庞杂的语法现象,所以本来的语音的综合语特点通过文字而弱化。第二,因为东夷百思特网的语言可能本身是剖析语,他们形成的原始象形文字体系体现自身的剖析语特点,因而原始汉语在书写进程和以文本为工具的流传进程中也强化了它的剖析语偏向的演化。
    
汉语不是汉藏语系的唯一剖析-孤立语,彝语也是。我同样以为它是原始汉藏语向西南的散布中受到了苗瑶语系和壮侗语系的剖析语影响,而逐步拥有了剖析语特点,相似汉语的阅历。
    
通过音韵学和汉藏语系原始语言的拟构,上古汉语体现出与现代汉语非常不同的特点。上古的汉语(秦汉前)是没有音调的,而且汉字可能有多音节,不同于现在的单音节,有复辅音(如“目”为[mruk])。不仅如此,还有庞杂的动词形态和前后缀。汉语之所以变成现在的形态,无论是发音还是语法,是东晋十六国,即“五胡乱华”以及后来屡次北方民族南下统治中原导致民族大迁徙和混淆的结百思特网果。而汉字的构造(象形文字)可能也有助于语法形态的转变。下面是Wikipedia的一些摘录:
    
大部分语言学家以为,原始汉藏语的语音和语法和嘉绒语类似:没有明白的音调体系,有复辅音,有庞杂的动词形态。法国学者奥德里库尔(Haudricourt)早在1954年发明汉语的音调是后期的,战国时的汉语没有音调,到了南北朝韵尾-s和喉塞音分离演化成去声和上声。上古汉语也有庞杂的形态,例如:使动的s-前缀:登(端母登韵)上古汉语teen,增(精母登韵)s-teen(e为倒写,n为长脚后鼻音,从音标。这里无法准确显示)。嘉绒语和藏语里存在着同样的s-使动前缀。

依照历史语言学的定论,音调的有无、语序(动词、主语和宾语的相对地位)、音节构造等类型特点无法支撑或者否定语言同源关系的假设,因为这些特点容易扩散到不同的语系。惟有共同的形态成分(前缀、后缀、中缀、元音交替等)和根本词汇能力证明这种关系。
    
上古汉语有次要音节说

以前广泛以为上古汉语是一种以单音节为主的语言,每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但是近几年,中国学者潘悟云和法国学者沙加尔不谋而合到达了一致的结论:上古汉语不仅有复辅音,也有次要音节,汉朝以前,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重要音节,第一个音节是弱化音节,其主元音为e,没有韵尾。这个结论目前还存在争议。
    

上古汉语的形态变更
    

由於汉字体系不能直接反应上古汉语的形态变更,因此为了懂得这些变更,必需应用隋朝和唐朝的反切里涌现的异读现象。例如:“解”,有几个读音:中古「古隘切」(见母启齿佳韵上声,普通话ji)和中古「胡买切」(匣母启齿佳韵上声,普通话xi);第一个有清声母(见母,中古k-)有自动意义,是及物动词,第二个有浊声母(匣母,中古f)有被动意义:声母的清浊和动词的自动/被动性有关。有时候,不同汉字可以代表同一个词根的几个形态,例如:“见”(中古古电切见母启齿先韵去声)代表自动意义,“现”(中古胡甸匣母启齿先韵去声)代表被动意义,这对动词相似于上述“解”字的两个读音,但与之不同的是,这里应用两个符号来区分自动和被动的读音。

汉语的发展进程是由综合语发展到剖析语。我们试用构词办法来看,古汉语大都是单字词(除了少数绵延词(比如凤凰)外),例如,“马”字部的汉字,可发明各类“青马”、“黄马”、“白马”……等等不同类属的马。如果把“马”作为词根,右边的部首作为后缀来看,上古汉语都是用具综合语特点的单字词表达:

骠:黄毛白点马
骢:青白马
骓:青白杂色马
骐:青黑格子纹马
骥:好马
骏:好马
骕:一种良马
駃:另一种骏马
驵:骏马;壮马
驹:少壮马
骟:已阉割的马
骝:黑鬣黑尾红马
骖:车前两侧的马
騑:即骖马
騧:黑咀黄马
骙:壮马貌
骎:状马疾驰貌
骋:马驰貌
骒:雌马
骀:劣马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驷:一车四马
驸:一车数马
駹:a)暗色面额白马;b)青马;c)杂色牲畜
骍:赤马(也指赤牛)
骃:浅黑带白杂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