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病历书写范文(写叙事医学病历,体验患者冷暖)

/ 0评 / 0

完全病历书写范文(写叙事医学病历,体验患者冷暖)

撰写叙事医学病历,体验患者冷暖—— 聚焦关注叙事医学:病历,有了人的故事

白剑锋

1.“每名病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触动心灵的故事,作为医生,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呢?我们是否愿意去懂得、去倾听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率先“吃螃蟹”,医生们尝试撰写两份病历:一份是冰凉的科研病历,一份是温暖的叙事医学病历。

叙事医学病历,又称“平行病历”或“影子病历”。医生在书写临床尺度病历之外,还要用非技巧性语言书写病人的疾苦和体验,相似于“临床札记”。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赵国光接诊了一位来自江西抚州农村的癫痫患者,名叫德蓉。在病房里,赵国光倾听了她的故事:德蓉和哥哥小的时候都发育正常,不知什么原因,20年前的同一天,他们两个人同时发烧,最高达40摄氏度,连续三天不退,还涌现了高热惊厥。在治疗一周后,兄妹俩脱离了危险,此后都落下了癫痫的缺点。从此,疾病转变了两个人的命运,哥哥结婚后有了个儿子,孩子不到1岁,媳妇就抛下他和孩子跑到外省,至此杳无音讯,后来听说她又嫁人了。德蓉由于有这种病,下降了结婚尺度,嫁给了身材有残疾的邻村男子,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看不到头。

“德蓉的手术顺利完成。显微镜下可见清楚的脑构造和萎缩的海马,脑组织比正常人显著变硬。其实,前颞叶切除手术对我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但此次德蓉的手术让我更加细心,必定不能出并发症,必定要把癫痫病魔去除,这种想法一直缭绕在我的脑海里。显微镜下放大的不仅是迂曲的大脑皮层和跳动的血管,仿佛还有放大的一张张德蓉家人百思特网的面貌,焦虑期盼的眼神与信赖。”赵国光在叙事医学病历中写到。

赵国光以为,每名病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触动心灵的故事。可是,作为医生,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呢?我们是否愿意去懂得、去倾听呢?

所谓叙事医学,最早是2001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丽塔卡蓉提出并发起的。她倡导医者把从医进程中正规病历之外的细枝末节、心理进程乃至家眷的感受都记载下来,使临床医学更加富有人性,更加充斥温情,弥合技巧与人性的鸿沟,丰硕人类对生逝世、疾苦的懂得和认知,也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松绑”,令医学人文精力回归。

美国六成的医学院将叙事医学纳入课程系统,而我国只有极少数医学院开设了叙事医学课程。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史炳忠以为,目前医学生的人文教导课程缺失,比如只有诊断学,没有接诊学。叙事医学通过讲故事的情势,让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敬畏性命、关爱病人,这可能是解决医患抵触的一把钥匙。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说,人都有仁慈的天性,叙事医学正是基于这样的天性。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既然是人学,就要有温度、有情感,这种情感在叙事医学中得到体现,否则医学就是冰凉的。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讨院教授王一方说,叙事医学在很大水平上推进了医学人文走向临床。其实,很多人去看医生,都有倾诉的欲望和沟通的渴求。从叙事医学的观点来看,疾病是一个故事,病人有眼泪要流,有故事要讲,有情感要宣泄,有心理累赘要摆脱,这个进程就是治疗。病人期望医生能够懂得他们,见证他们的苦难。现代医学不再是人与人的故事,而是人与机器、人与金钱的故事。叙事医学的价值就在于改正这种偏差,寻找新的前途,将“找证据”与“讲故事”联合起来。

疾病和疾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医生的世界,一个是病人的世界。王一方以为,医生在视察与记载疾病,而病人在体验和叙述病痛;医生处在寻找病因与病理指标的客观世界,病人却在诉说身材和心理苦楚阅历的主观世界。再多的客观检讨指标,也无法替代病人诉说出正在蒙受的苦楚。


2.现代医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医生更多的是去抚慰。只有真正进入病人的世界,能力发生信赖和爱

魏鹏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一名年青的住院医师。不久前,他遇到一位鼻咽癌患者,是贵州大学的教师,癌细胞已经侵占颅底。一天夜里,魏大夫见她还没休息,就把她叫出病房谈话,长时光地凝听她的故事。

这位患者有一个13岁的女儿,为了不影响孩子,她一直在试图隐瞒病情。可是有一天,女儿回家后不说话了,也不弹古筝了。她问为什么,女儿扑倒妈妈的怀里,边哭边说:“妈妈,你就别隐瞒我了。”于是,母女俩哭成一团。那天晚上,一家人躺在一张床上,和气,安详。听到这一幕,魏大夫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

自此,魏大夫只要有时光,就会凝听她的故事,到她床边站一会儿,哪怕是一言不发。尽管做得很简略,但是他收获了当医生以来患者的信赖。有一次,魏大夫在给这位患者旁边的病人做治疗,她知道魏大夫没有吃饭,非给他香蕉吃。魏大夫不吃,她几乎要哭出来了。出院的时候,她在爱人的陪伴下,一起给魏大夫鞠了一躬,同时交给他一封信。这是他当医生以来收到的第一封感激信。

在叙事医学病历中,魏大夫写道:“我深深意识到,哪怕自己不会给病人很英俊地操刀完成一例手术,哪怕能给病人解决的问题不多,哪怕能做的只有凝听,只要留心患者的疾苦,哪怕仅仅是在患者床头停留一会儿,也能让患者激动不已。”

看到这份病历,凌锋很受激动,她在评语里写道:“平时看你病历写得一塌糊涂,还记得我痛斥过你吗?这次让我信任,一个对病人充斥同情和爱惜的医生,才是真正的好医生。”

凌锋以为,现代医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医生更多的是去抚慰。只有真正进入病人的世界,能力发生信赖和爱,树立起医患之间的情绪共同体。否则,医生做得再多,病人也是不会领情的。她建议,医院应把医生撰写叙事医学病历纳入医德考察,这将有利于医德水准的整体晋升。

王一方以为,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医学提高的懂得存在偏差,涌现了过度物化和客观化的偏向,认为医学提高就是技巧前行、装备先进,造成技巧至上、金钱崇敬,懂病不懂人、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人,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医生做得越多,病人埋怨越多。

他指出,叙事医学是在医学向人性回归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新的医学理念与范式,是对技巧医学的改正和弥补,将医生从技巧的迷宫中拖回病人的主体生涯,倾听、记载病人的疾痛故事,捕捉疾病中的心灵密码与隐喻,在灵魂深处与病人相遇,真正懂得病人,与病人缔百思特网结情绪与道德的共同体,乃至精力和价值的共同体,使医学从技巧主义的歧路上回到人的医学的轨道上来。这将从基本上解决医患关系的恶化,重建以敬畏、悲悯、感恩、利他为基线的协调医患关系。

北京军区总医院刘端祺教授说,医学的发展须要叙事医学,医生的进步须要叙事医学。叙事医学可以增强医患沟通,亲密医患关系,使医生和病人还原为战友关系。


3.

生老病逝世是人的宿命。只有建立准确的性命观、疾苦观、医疗观,能力活得幸福、逝世得安详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案例库”中,有一个最俏丽的逝世亡故事:演员傅彪弥留之际,他的妻子张秋芳大胆地喊出:“彪子,勇敢地往前走,往光明的处所走!”

当性命即将停止时,每个人的表示都是不一样的。如何让逝世亡更安详,是叙事医学的重大课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原创版权www.isoyu.com)经外科医生王建生曾收治过一位晚期癌症患者老杜。一天夜里,老杜因肠梗阻引发沾染中毒性休克。如果手术,很可能下不了台。于是,王大夫告知老杜的儿子:“趁着你爸还苏醒,让他把家里主要的事情交代一下,以免没有机遇了。从现在开端,你不能再分开医院了。”早百思特网晨6点,老杜的儿子给王大夫发来短信,说他爸清晨走了,走之前交代了几件事情:一是好好造就孙子;二是要对王大夫好;三是如何办理后事。尽管老人逝世了,但患者家人对王大夫非常感谢。

前不久,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叙事医学——如何懂得性命”研究会上说,逝世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没有人能绕开它,只是有的人恐怖逝世亡,常常躲避这个话题。老百姓认为医学这么发达,生了病都应当能治好,乃至认为病人活着进医院,怎么可以逝世着出来呢?那必定是医院有问题!我们只有对医学技巧有了准确认识,对疾病和逝世亡有了深入懂得,医患关系能力变得越来越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梁恩写了一篇叙事医学病历,标题叫《再苦,父母也不离不弃》。他曾遇到一位因骑摩托车产生意外的农村青年,家境贫困。他向其父母说明病情,并暗示废弃治疗,但父母都不接收。成果,病人涌现术后并发症,住院一月,已将家中全体积蓄花完,但父母始终没有废弃治疗,即便是家徒四壁。

梁恩写道:“此事前,我是认为废弃治疗能使患者得到摆脱,避免家庭走到绝境,是更适合的做法,更加实在。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家眷,都有利益。此事后,家眷的一句话让我觉悟:孩子病了,我们必需带他就医,更主要的是要陪他一起治疗、一起康复、一起成长。也许,父母的不离不弃,才会让孩子有克服疾病的信念和勇气。是一家人,解释是缘分,既然做了就不懊悔,不做,连懊悔的机遇都没有,那才叫懊悔……”

王一方说,生老病逝世是人的宿命,肉体的性命无法永恒,医学是赞助我们在有限的时空里活出品德、活出尊严的科学。只有建立准确的性命观、疾苦观、医疗观,能力活得幸福、逝世得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