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目诊(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

/ 0评 / 0

瑶医目诊(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

目诊重要根据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地位构造的动态变更,借助7倍左右的放大镜进行操作,来断定相应脏腑可能产生的病变、损伤和机能杂乱,是传统医学望诊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黑晴诊法、白睛诊法和全目望诊。目诊是精致的微诊体系,对某些疾病产生和发展的监测,颇具见微知著作用.有助于早发明、早诊断和早防治,但其难度也相对较大,仔细显得十分主要。

(一)瑶医目诊的特色

瑶医目诊是独具特点的一门科学,办法简略,可用五个字对其特色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更与目诊定性

白睛诊法上要视察巩膜,球结膜上涌现的血管形态、色彩等变更,来断定相应脏器可能产生的病变。巩膜质地牢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笼罩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拟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肤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色彩相对深沉.青紫、暗淡。临症中球结膜上涌现异变信号,表现病程短,新病;巩膜上涌现异变信号,表现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

(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

属固执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伤害。如心(原创www.isoyu.com版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

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长

血丝很长,延长到其他区域,多表现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规模,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

延长的血管在必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止,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现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小、阻塞。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

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相应脏器炎症播散、扩大或血液供给障碍。如痔疮,可从血管分叉条数来断定痔核多少及大小。

(6)隆起

血丝浅表、显著、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现为急病、新病,急性炎症开端。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沾染等。

(7)雾斑

片状青紫斑,似淤血凝聚成一隐约小片,多属气滞血淤症(虫积除外)。提醒相应部位胀痛。若肝、胆区见此形变,提醒有肝气郁结症状;若见于女性,还提醒乳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等。

(8)黑点

血管末端的黑色淤点,往往与雾斑相伴涌现,多属血淤症。提醒病程长、症状重、损伤大。可见于肝硬化、陈腐性损伤(包含手术伤口),若见于儿童,则提醒虫积。

(9)黑圈

比黑点稍大的黑色圆圈,是一种严重淤血症状,提醒相应部位已有包块状肿块涌现。

(10)螺旋形状血管

表现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或是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导致血络挣扎延长。临床常以疼痛、刺痛、灼痛现象涌现,部分癌症病人也有此表示。

(11)蜘蛛网状血管

提醒风痰、有淤。如哮喘病,由于血液供氧不足造成侧支循环树立,同时由于长期哮喘,血管决裂、散乱,导致此现象。

(12)叶脉状

血丝像树叶茎脉状分枝,提醒严重血液循环障碍,或体内淤血症,临床上癌症病人多见。

(13)、横行血丝

白睛上部血管,呈横行“一”字形或“U”字形走向,提醒有消化体系方面的严重病变。有人视察800例,发明肠癌69%、胃癌58%、食管癌57%、肝癌45%的患者有此征象,而健康人仅有16%涌现此征象。

(14)贯瞳

血丝延长进入黑睛,或穿过黑睛,俗称“赤脉贯瞳”。1条赤脉为病轻,2—3条赤脉为病重;赤脉不穿过瞳神为病缓,穿过瞳神为病急。临床上多属淋巴体系严重疾病,如淋巴结核等。

(15)巩膜胃征

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性扩大、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图(图9-23),提醒急、慢性胃肠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与临床符合率达90%。

(16)巩膜痔征

在白睛5~6时部位.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大、曲折、充血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图9-24)。

提醒内痔;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内痔;现于右眼,为肛门右侧内痔。且痔征的条数与痔核多少相对应,痔征的粗细与痔核大小成正比(图9-25,图9-26)。有人检讨1270例,与肛门镜检的定性符合率达85%。

(17)巩膜肝炎征

肝炎患者的白睛内下方血管充盈、扩大、色呈淡青(图9-27)。

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二)

2009-11-25 10:09:58| 分类: 瑶医瑶药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白睛血管色变及目诊含义

(1)鲜红

多为新病、急病、热病。

(2)紫红

多为邪热入营、灼津为痰、灼血为淤。

(3)深红

提醒症状加重、加深、病情恶化。

(4)红中带黑

多为新病久治不愈,入里化热,热炽血滞,淤血内生。提醒百思特网病程长,淤血重,邪热盛,正气始虚。

(5)红中带黄

提醒病情好转,病势减轻。

(6)血丝淡黄

为病将愈,病症消逝。若血丝色淡黄略红,提醒病情虽好转,尚有余热未清。

(7)浅淡

属虚症、寒症。提醒相应脏器气血不足,寒凝气滞,血行不畅。部分血丝浅淡亦属正常现象,差别在于:病变者血丝多而乱;正常者血丝少而直。

(8)暗灰色

为陈腐性病灶,多见于肺结核、肝炎等疾病痊愈后留下的“烙印”,临床仅能提醒病史。

(四)白睛分区与目诊定位

图9-28为白睛诊法定位形象示意图,表明了一般定位规律,但也可能涌现特别个例.例如,某些疾病在双眼上都有反响,而某些疾病仅在一侧眼上有反响,躯体上部疾病也可以在瞳孔水下线以下得到表示,躯体内侧疾病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表示等。

(五)白睛诊伤

重要通过白睛上的“报伤点”来断定伤势。“报伤点”是患者在无眼疾或无眼部自觉症状下,白晴见青紫色血管浮起,在血管末端有淤血点。该点必需在血管末端,淤血点色彩较黑,如针尖大小,则提醒体内有伤。若淤血点不在血管末端,或分开血管或在血管中部,均无诊伤价值。淤血点形色变更,可反应伤损水平与性质,如伤气、伤血、或是气血两伤等。

1.白睛诊伤定性

(1)报伤点色淡如云,散而不聚者,提醒伤在气分(轻伤)。

(2)报伤点色黑而镇静,形如芝麻者,提醒伤在血分(重)。

(3)报伤点色黑点圆,周围片状色淡如云彩,呈不规矩晕状者,提醒气血两伤。

(4)血丝曲折如蛇行(或螺旋)状,提醒有较激烈终痛。

(5)同一条血丝,若粗细不匀,虽无淤点,也提醒有伤。

2.白睛诊伤定位

一般定位原则为:在报伤点涌现的同侧躯体有伤;以瞳孔程度线对应于脐程度线,报伤点涌现在瞳孔程度线以上者.提醒伤在脐程度线以上部位,包含腰背,上肢,肩周,头部。报伤点涌现在程度线以下者,提醒伤在脐程度线以下部位,包含下肢,骨盆及胸骨。腰部报伤点多在瞳孔上方稍倾向内侧,淤血点也多近瞳孔;脊椎淤血点多居中;肩部和上肢淤血点多倾向外侧。伤在乳头上方者,淤血点居中;伤在乳头上内侧、胸骨旁者,淤血百思特网点倾向内侧;伤在乳头上方外侧及锁骨窝下者,淤血点倾向外侧;伤在胸骨柄两侧者,则呈“Y”形血络分叉,淤血点位于分叉的末稍。下肢的血丝相对于上肢长,且多超过瞳孔程度线,并多倾向瞳孔外侧。双侧下肢俱伤时,可见血丝呈中止跳跃状况。此外,报伤点涌现在眼的外侧,按淤点高低顺序,分离表现腋后线、腋中线及腋前线受伤。报伤点涌现在眼的内侧,则提醒对侧胸胁受伤。(图9-29~图9-38)为各种诊伤定位图,供读者参阅。

(六)白睛诊寄生虫病与疟疾

在白睛任何部位出现兰黑点或兰黑斑,为蛔虫症。若在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顶端和旁边,出现青黑色或兰黑色圆形斑点,约有针头至绿豆大小,斑的境界多清楚,也有隐约的,可多可少,不突出结膜面,提醒寄生虫症。斑大,表明是成虫;斑小表现为幼虫,斑多,虫多;斑少,虫少。如在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上端和边沿,呈多样状的浅紫色、云絮状斑块,则提醒为钩虫。同样,斑块大,沾染水平较深;斑块小,沾染水平较浅。若巩膜与球结膜间上半部涌现黑色斑点,则提醒为蛲虫。眼征越显著,病情越重,眼征越浅谈,病情越轻(图9-39,图9-40)。

白睛诊疟疾:在眼结膜与巩膜的毛细血管末端或曲折部,出现出黑色、青紫色、棕色、紫红色、银灰色等各种色素斑点,为疟疾表示。疟斑形状有圆形、多角形、三角形、宝塔形、漏斗形、扫帚形等。斑点境界有清楚的,也有模蝴的;且在隐约斑点中心有黑点.斑点在0.3毫米至4.0毫米之间。疟疚发作时,疟斑多呈黑色或青紫色,略凸出表面,境界清楚,血管末端呈膨胀样;疟疾愈后,可恢复正常或成为斑迹。此外,在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浅层,血管呈螺旋状纡曲,血管管径较粗、色彩深紫,走行曲折,以近角膜缘端显著,至穹窿部则消逝,此现象在外下方多见,亦是诊断疟疾的特点之一(图9-41)。

(七)目诊在癌症筛查中的运用

1.黑睛诊法筛查规矩

凡涌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可列为癌疑对象,应作进一步检讨:

(1)代谢环消逝合并瞳孔偏移。

(2)代谢环消逝合并瞳孔扁平。

(3)代谢环消逝合并黑暗睫状部相应器官的严重炎症信号。

李彤等人以为,黑睛筛查癌症可以预测15年内癌变风险信息,若果真如此,将对癌症防治具有主要意义,有待深刻研讨。

2.白睛诊法筛查规矩

凡同时涌现下列情形的两项以上者,可列为癌疑对象,应作进一步检讨:

(1)睛色彩苍白、无光、凝滞、晦暗或黄染。

(2)眼球上半部血管紫暗,旱“一”字或“U”形走向。

(3)眼球巩膜有薄雾斑状暗影圈,中间有黑色淤点。(即中间深黑,四周浅淡的暗影状圆圈),全部色彩暗灰无光。此外,黑色圆圈也有筛查意义。

(4)白睛血管呈螺旋形曲折、怒张、色彩鲜红。

(5)白睛血管呈树叶叶脉状走向,色彩鲜红。

(6)赤脉贯瞳.白睛血管鲜红、怒张,至少两条以上延长穿过瞳孔。

瑶医关于目诊的著作有:

1、《观目诊病》,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

2、《壮医目诊诊断》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2008年12月出版。

3、《中国传统医学望诊大全(目诊)》海南出版社出版2002年10月出版。

4、《中公民间传统望诊奇术(目诊)》海南出版社出版1992年10月出版。

5、《中国瑶医学(瑶医目诊)》 中公民族出版社出版2001年12月出版。

6、《适用瑶医学(瑶医目百思特网诊)》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