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上里古镇(原创) 灵魂其所——上里古镇)

/ 0评 / 0

成都上里古镇(原创) 灵魂其所——上里古镇)

喧嚣的尘世,灵魂似乎找不到栖所,象风一样飘忽不定,难以清晰地感到灵魂的具体形态,往往只是一个词语,就象上里,仅仅一个名字就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让人一下子就清洁起来、纯洁起来。

一个人放逐于沸腾的城市,行色匆匆之中,一次又一次从心底失却了自己的存在,只有忘我的阳光,从不疏忽一个奔走的人。那些刺破天穹的大楼会将阳光分割得斑驳、破碎,但我还是习惯微眯着双眼,迎接那些遮挡不住的阳光,渐渐地(原创版权www.isoyu.com)追忆另一种现实。踏着夕阳,沿着一条绕镇而百思特网过的清澈小溪前行,随便地怀想这条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那些骆驼慢慢咀嚼着草料的疲乏,凝听缓慢星零的驼铃之声,一步一步地走进艰辛与充实,融入幸福与恬然。

夕阳下,炊烟袅袅,流水潺潺。皱纹满面的老人捏着拐杖,静坐于自家门前;勤劳的女人说着笑着,在小溪里洗衣服、洗菜;几个小孩子围在大树下放鞭炮,点燃后,跑开了,噼噼叭叭。走在这里,脚步自然放慢了许多,或许要停下来左看看,右想想,似乎什么都看到了,却又什么都没想。抬头观望天空,缓缓流百思特网动的云朵,湛蓝湛蓝的空旷,感到却不空着,若有无尽的内涵。灵魂似乎在窃窃低语,象万卉轻绽,如雏莺试啼,阳光亲热而温馨,空气干净而轻灵,让人偃息理想,无意间触动心尖柔软的部分,每一根草,每一粒石子,自在而随便,却又蕴涵深意,一切都那么安详与美妙。这就是上里,夕阳中的上里,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井”字街道。暗寓了“井中有水、水火不容”,寄托着免受火灾、平安度日的心愿。

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屋舍、店铺联排而立,束束黄澄澄的玉米、串串红灿灿的辣椒与盏盏红灯笼悬挂于屋檐,古朴而简陋、浑厚而古趣,乡间优游、自然的味道,随处弥漫。

我用一个下午、晚上与凌晨的时光,穿行于小镇之间,默默浏览小镇。镇边人家的房舍与四周围绕的溪水、绿草披拂的古桥、桥边的古塔古树相映成趣。岸边杨柳垂丝,河里小鸭戏水。一级级的青石板上,踢响着浑厚的情韵,风雨的冲洗,阳光的洗礼,淘出远古的自满与淡然,和没有润饰的精细。幽古的情思,游荡其间,如幻的暇想,迷离恍惚。

一座桥造诣了通往另一世界的捷径。进入小镇,一座座作风各异的石桥无声地

陈述着小镇的往昔,让灵魂往返于现实与历史、此岸彼岸之间。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二仙桥上爬满了青藤,颓圮而又突兀,似乎承载着很多年的喜怒哀乐;另一座据说是最早的天桥,似乎富庶与贫穷都和它有关。清清的溪流,木制的小舟,几只白鹅站在从浅水里泅出的石条上梳理羽毛,一切都在悠悠地流失,一如家乡与永远的乡土乡情。

如果灵魂无法栖息,性命也就失去了延续的链条,犹如雕花,犹如牌坊。韩家大院门窗的雕花,精致地纠缠着,是美妙的欲望,也是梦里的希翼;双节孝牌坊上的雕花,记录的是滴滴泪痕、缕缕沧桑?还是那个时期的自满?或许精巧与细腻的雕琢中,储藏了太多的情思与爱恋,没有爱,就没有精巧、没有极致;或许不为久远的梦,不为远方那飘落一地的满满相思,只因怀念,已然成为极致。

暮色里,远山的轮廓,隐隐成徜徉恍惚的黑白分界;汩淌的溪流,蜿蜒于葱郁古意的树的垂青里;暮云轻合的天空,仿佛青山的怀抱,所有的伤怀,随风飘扬,纠缠不去百思特网的思绪,幻成梦游。也许,寻觅已久的满足,早已储藏于那些比遥远的记忆还久远、比风的记忆更难以捉摸的养神、发呆之中。

上里就是这样一个处所,当无力转变周围时,又无力转变自己时,就来上里吧。 一个让人由外而内溶入的世外桃源,豁然解开了灵魂的结。

(原创:成都秋水长天;个人大众号:流水行舟;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