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二十四篇(诸葛亮之《兵法二十四篇》)

/ 0评 / 0

兵法二十四篇(诸葛亮之《兵法二十四篇》)

《兵法二十四篇》是主要的蜀汉军事著作之一。据说为三国时代蜀汉名相诸葛亮晚年时所著,上面记录了诸葛亮几十年来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经验。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在逝世前曾将此书和造用“连弩”之法等终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使姜维成为了诸葛亮最有力的继承人。

《兵法二十四篇》(以下简称《兵法》)是三国时代培养天下三分之势的有名政治家、军事家,蜀国丞相——诸葛亮所著,是诸葛亮对于自己多年为相治国与统帅作战的经验的总结,可以说是诸葛亮智慧的结晶。

《兵法》原有二十四篇,但现在其中的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现已失传。

在陈寿的《三国志蜀书》中记录:“亮性擅长巧思,损益连弩,木流牛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权制第二、南征第三、北出第四、盘算第五、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综核下第八、杂言上第九、杂言下第十、贵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传运第十三、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瑾书第十五、与孟达书第十六、废李平第十七、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科令上第二十、科令下第二十一、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寿等言:……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亮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之伦也。辄删除反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

《隋书经籍志》也记录:“……梁有《诸葛亮兵法》五卷,又《慕容氏兵法》一卷,亡。”[1]

可见,《诸葛氏集》(也称《诸葛亮集》)是后人将诸葛亮的作品收集起来后编订的,而《兵法》是在诸葛亮生前就已经成书了,所以它们并不是同一部作品。

“兵法二十四篇”据说为诸葛亮晚年时候所著,上面记录了诸葛亮几十年来行军打仗的经验。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在逝世前曾将此书和“连弩”之法传给了姜维,使姜维成为了诸葛亮最有力的继承人。

运筹帷幄——诸葛亮兵法

兵权、逐恶、知人性、将材、将器、将弊、将志、将善、将刚、将骄、

将强、出师、择材、智用、不陈、将诫、防备、习练、军蠹、腹心、

谨候、机形、重刑、善将、审因、兵势、胜败、假权、哀逝世、三宾、

后应、方便、应机、揣能、轻战、地势、形式、击势、整师、厉士、

自勉、战道、和人、察情、将情、威令、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兵权

原文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飞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译文

所谓兵权,就是将帅统率三军的权利,它是将帅树立自己的威望的症结。将帅控制了兵权,就抓住了统领部队的要点,好象一只猛虎,插上了双翼一般,不仅有威势而且能飞翔四海,遇到任何情形都能灵巧应变,占领自动。反之,将帅如果失去了这个权利,不能指挥部队,就好象鱼、龙分开了江湖,想请求得在海洋中遨游的自由,在浪涛中奔跑嬉戏,也是不可能的。

逐恶

原文

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垮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译文

不论是治军还是理国,有五种人须要对之注意,他们是国度、部队凌乱的祸患。这五种人是:私结朋党,搞小集团,专爱讥毁、打击有才德的人;在衣服上奢靡、糟蹋、穿戴与众不同的帽子、服饰、虚荣心重、哗众取宠的人;不切实际地夸张盅感大众人,制作流言讹诈视听的人;专门搬弄是非,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兴师动众的人;非常在意自己的个人得失,暗中与敌人勾搭在一起的人。这五种虚假奸诈、德行败坏的小人,对他们只能远离而不可亲近。

知人性

原文

夫知人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努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占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译文

世界上没有比真正地懂得一个人的天性还要艰苦的事情。每个人的善、恶水平不同,天性与外表也是不统一的。有的人外貌温良却行动奸诈,有的人情态恭谦却心怀诱骗,有的人看上去很大胆而实际上却很怯懦,有的人似乎已竭尽全力但实际上却另有图谋。然而,懂得一个人的天性还是有七条方法的:用离间的方法讯问他对某事的意见,以考核他的志向、立场;用剧烈的言辞故意激怒他,以考核他的气宇、应变的才能;就某个筹划向他咨询,征求他的看法,以考核他的学识;告知他大祸临头,以考核他的胆识、勇气;应用喝酒的机遇,使他大醉,以视察他的天性、修养;用好处对他进行引导,以考核他是否清廉;把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核他是否有信誉,值得信赖。

将材

原文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逝世之荣,无生之唇,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於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译文

依据不同的将帅不同的才华,可以把将帅分为九种类型:一是用自己的德行教导部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为,对部下关心备至,问寒问暖,与部下同甘共苦,这种将帅是仁将。二是做事能不只图眼前消灾去难,还有长远盘算,一丝不苟,不被好处所诱惑,情愿为声誉献身,也不屈辱求生,这样的将帅是义将。三是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劳卓越又不自满自大,贤德而不高傲,推让比自己位置低的人,个性刚直又能包客他人,这样的将帅是礼将。四是应用战术精深莫测,足智多谋,身处逆境能转祸为福,面临危险又知逢凶化吉,这样的将帅是智将。五是忠实信实,对有功之人以重赏,以有过之人以重罚,赏罚分明,奖赏时不拖延,处分时不管对方的位置高低,这样的将帅是信将。六是身手矫捷,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气慨豪壮,斗志高昂能胜千夫,擅长守卫国度,又善于剑戟,这样的将帅是步将。七是能攀高山,走险地,驰马如风,身先士卒,锐不可挡,退却时在队伍后面招架敌兵保护他人,这样的将帅是骑将。八是气盖三军,所向无敌,对小的战斗当心谨严不马虎,面对壮大的敌人则愈战愈勇,这样的将帅是猛将。九是遇见贤者虚心请教,对别人的看法从谏如流,能广开言路,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大胆武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是大将。

将器

原文

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基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寝,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广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枧如室家,此天下之将。

译文

将帅的气质、气宇有不同,其本事、作用有大小之分。如果能察觉他人的奸诈,看到事物埋伏的伤害、祸端,被部下所佩服,这种将领为十夫之将,可以统领十人的队伍。如果早起晚睡,整日为公事操劳,言辞谨严当心,能倾听部下的心声,这种将领为百夫之将,可以统领百人的队伍。为人耿直又深谋远虑,英勇善战,这样的将领是千夫之将,可以统领千人的队伍。外表威武,心坎储藏着丰硕的情感,个性光亮磊落,能懂得别人的尽力和辛劳,又能关怀他人的饥寒情形,这种将领为万夫之将,可以统领万人的军队。能举贤能之人,进德修业不断充实自己,持续不断,为人忠实、可信、宽容、大度,擅长治理乱世,这样的将领为十万人之将,可以统领十万人的军队。能以仁爱之心待部下,又能使领国佩服,晓天文,善处人际关系,知识地理,放眼四海之内,治家如同治国,治国如同治家,协调美满,这样的将领是天下之将,可以治理全部天下。

将弊

原文

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迟疑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译文

身为将帅有八种弊端,是将帅用兵的大忌:一是对财、物的需求永远不满足,贪得无厌;二是对贤德有能力的人妒嫉强烈;三是听信谗信,亲近能说会道、巧言谄谀的小人;四是只能剖析敌情,却不能准确认识自己的实力;五是遇事迟疑不决;六是沉迷于酒色而不能自拔;七是为人虚假奸诈而自己又恐惧脆弱;八是狡诈巧辨而又狂妄无礼,不按制度办事。

将志

原文

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缺,任重则危。故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

译文

武器是一种凶器,统兵为将是一种重大的义务。武器刚硬,容易缺损,将领义务重大所以有风险。因此,真正的将帅不以自己的军队壮大有威势做靠山,当他受到君主的溺爱时不得意忘形,当他受到别人的毁谤污辱时,也不害怕、退缩,看到好处时不起贪念,见到美女时更不心生杂念,只知全心全意,保家卫国,以身殉职。

将善

原文

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胃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

译文

对将帅的军事实践才能的请求是“五善四欲”。五善是指:善于察晓敌人的兵力安排,善于准确地断定进攻和退却的机会,善于懂得交战双方的国力虚实,善于应用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机会,善于应用山川地形的曲折险阻。四欲是指:作战时出奇制胜,策划要严密,人多事繁,寻求文静庄重,坚持全军高低团结一心,合力抗战。

将刚

原文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长。

译文

好的将帅应当具备的性情是坚强、刚烈,但不执拗己见,平和、柔和但不脆弱无力,即通常听说的刚柔相济。单纯一味的柔和、脆弱,就会使自己的力气被削减,以至失败,单纯一味的刚烈、坚强又会导致刚愎自用也注定要消亡。所以,不柔不刚,刚柔并济才是最幻想的性情特色,才是最佳的状况。

将骄

原文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己”。

译文

做将帅的切勿自满自大,如果自满自大,待人接物就会有不周道的处所,有失礼之处,一朝失礼就会众叛亲离,人心愤懑相怨。身为将领,也不能吝啬小气,如果吝惜小气必定不愿奖赏部下,奖赏不行,部下一定不肯在战役中尽最大尽力以拼逝世作战,这样下去,则在战斗中不会取得什么好的结果,国度的实力也就会因此衰弱下去,自己国度实力降低就是表现敌人正在壮大起来。因此孔子说:“一个人尽管具备象周公那样的德才,但是却自满小气,那么即使他能做出必定的贡献,也不值得人们去评价称道”。

将强

原文

将有五强八恶。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客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百思特网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

译文

将帅的品格修养尺度是五强八恶。五强是指五种必需的德性:高风亮节可以鼓励世俗,友好孝悌可以名扬海内,信义忠实可以获得友情,周密过细地斟酌问题可以容忍他人,身材力行可以建功立业。八恶是八种在德性上的缺点: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明辨是非,不能礼贤下士,更不能任用贤良之人,施政时有法不依,无法引诱社会风气,不能大方施惠,不肯救援穷困,不能防患于未燃,智慧不足,不能沉思远虑,也不能防微杜渐,不能在荣誉显达时推举自己所熟习的贤能之士,不能在战败时,毫无牢骚,累赘全体义务。

出师

原文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而任之。斋三曰,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铖于君。君持铖柄以授将,曰:“以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效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日则士必尽逝世,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引军而出。君送之,跪而推毂,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男者为之斗,故能克服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译文

从古至今,大凡国度遇有危难,国君会提拔贤德之人作将帅以解救国难。出征前,斋戒三日,进至太庙告祭列祖列宗,国君面南而站,将帅面北而立,太师双手奉上大斧(权利的象征),国君接过大斧,手持斧柄授给将帅说:“从现在开端,军队由您指挥。”然后,国君接着说:“作战时,见敌人势弱则进击,见敌人实力强固则以退为主。不能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轻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看法奇特而听不进部下的看法,不可以凭借自己功劳显赫就失去人忠信本分的品德。部下还没有坐下来休息时,身为将帅不能自己先坐下来休息,部下还没有吃饭时,身为将帅也不要首先进餐,应当与部下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做到了这一切,手下的将士必会竭尽全力,敌人也必定会被打败”。将帅听完国君的训命后,宣誓效忠,然后亲自打开凶门,率军出征。国君把出征的部队送到北门,向将帅乘用的车马跪拜同时又说:“将在外,不受君命。从2021-09-28 起,部队中的一切行为都由您来决策”。这样,将帅就具有了绝对的威望,也可以使智谋之人为之献策,使勇犯之人为之效命沙场。由此,可以百战百胜,立下汗马功绩,也能扬名于后世,福泽恩及子孙。

择材

原文

夫师之行也,有好斗乐战,独取强敌者,聚为一徒,名曰报国之士;有气盖三军,材力勇捷者,聚为一徒,名曰突阵之士;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有射必中,中必逝世者,聚为一徒,名曰飞奔之士;有善发强弩,远而必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之士。此六军之善士,名因其能而用之也。

译文

将帅在编排部队时,应当注意:有的士兵武艺高强,爱好对敌厮杀,愿意独立地与强劲对手较量,应把他们编在一个行列里,这些人可以算的上是报国之士;有的士兵气冠三军,精神充分,身手狡捷,应把他们编在一个行列里,这些人可以算作是突击队;有的士兵行走迅速而敏捷,象飞奔的马一样有威势,应把他们编在一起,这此人可以组成前锋队;有的士兵善骑善射,箭术高明,百发百中,应把他们编在一起,这些人可以组成奇袭队;有的士兵专门善于射箭,是一流的射手,也应把他们编在一个行列里,这些人可以组成射击队;有的士兵力大无比可以应用强有力的弓弩,即使射程比拟远也可以射中目的,应把他们编成一组,组成阻击队。可见,不同的士兵,有不同的才能特色,应当使他们能充足施展自己的专长,各尽其才,各尽其用。

智用

原文

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也。故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译文

将帅将兵出征想牟取战役的成功,必需斟酌到天候、战机、人的素质这几方面的因素,要顺天候、得战机、具备相应的战役力。所以在顺应了天候、也具备了相应的战役力,但机会却不成熟的情形下出兵是逆时,在具备了相应的战役力,有了成熟的战机,但不具备天候条件下出兵是逆天,在顺应了天候、抓住了战机,但却不具备士兵相应的战役力的条件下出兵是逆人。明智的将帅,领兵作战是决不会逆天、逆时、逆人的。

不陈

原文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昔者,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外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师,人不干令,刑无可施,可谓善师者不陈。若禹伐有苗,舜舞干羽而苗民格,可谓善陈者不战。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

译文

古代擅长治理国度理解治国规律的君主是不依附部队这种国度机器的,具有军事能力擅长用兵的将帅也不以战斗,摆开交战的阵势为最终目的,擅长布阵的将帅基本不用向对方发起攻击就能获胜,不以兵戎相见为乐事,擅长指挥战役的人则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擅长总结失败教训的将帅则不会被敌方所消灭。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重要是让老百姓生涯安宁,勤于工作,人们安居乐业,不产生任何不高兴的纠纷,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善理者不师也”的意思。上古时期,舜修刑典,还让大臣皋陶作了掌理刑法的官员,可是老百姓无人冒犯罪令,因此也就不用对任何人施加刑法,这就是“善师者不陈”的意思。大禹征伐的苗族,只派舜手持舞蹈用的干盾、羽扇就驯服了有苗族人,这就是“善陈者不战”的意思。齐桓公在南讨楚国,北伐山戎的进程中,勇敢善战,所向无敌,这就是“善战者不败”的意思。楚昭王时楚国受到吴国的侵占,楚昭王立刻逃到秦国求救,后事又返回了秦国,这就是“善败者不亡”的意思。

将诫

原文

书曰:“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人力”。故行兵之要,务揽豪杰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机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静潜鱼,动若奔獭,央其所连,折其所强,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进如风雨,击崩若摧,合战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惧者悦之,有叛者怀之,有冤者申之,有强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谋者亲之,有谗者覆之,获财者与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先计而后动,知胜而始战,得其财帛,不自宝,得其子女不自使。将能如此,严号申令,而人愿斗,则兵合刃接而人乐逝世矣。

译文

《书经》说:“戏辱君子,就无法得到他的真诚,鄙弃小人,也无法使他们竭尽全力为自己服务”。所以,将帅领兵的要诀是:普遍拉拢部下的人心,严厉有关赏罚的规章和纪律,要具备文、武两方面的才能,刚柔并济,精通礼、乐、诗、书,使自己在修身方面到达仁义、智勇的内涵;领兵作战时,命令士兵休息就应让士兵象游鱼潜水一样不出声响,命令士兵出击时就应让士兵象奔驰中的獭一样突跃飞驰,又快又猛,打乱敌人的阵营,切断敌人的接洽,减弱敌人的权势,挥舞旌旗以显示自己的威力并且让士兵屈服指挥,听从调动,撤兵时军队应象大山移动一样庄重,整齐,进兵时则要疾如风雨,彻底地摧毁败军败将,与敌交手则拿出虎一样的猛势;看待敌人,还要采用一些计谋:面对紧迫情形应当想方法从容不迫,用小恩小惠诱敌进入设置好的骗局之中,想尽方法打乱敌军稳定整齐的阵势,然后乱中取胜,对当心谨严的敌军要用计使他盲目自满起来,高低不一,用离间术打乱敌军的内部团结,对异常壮大的敌人想方设法地减弱他的力气,要使处境危险的敌人觉得安定以麻木敌人,让忧惧的敌人觉得喜悦,使敌人忽视起来;对投到我军的战俘要以怀柔的政策来看待,要使部下的冤屈有处所伸诉,扶持弱者,克制气概凌人的部下,对有智谋的部下要尽全力亲近他,用他做顾问,对巧言令色的小人要坚决打击,获得了战利品要首先分给部下;另外,还要注意这样几点:如果敌人势弱,就不必用全力去攻击他,也不能因为自己部队力气壮大就疏忽了敌人,更不能以自己才能高强就自满自大,不能因为自己受宠就到部下那里作威作福;对于全部战事的进行,要先制订详实的筹划,要有万全的把握能力领兵出征,不独自享受战场上缉获的财物、布帛,俘虏的男女人等也不自己独自役使。身为将帅作到了这些请求,严厉号召,将士必定会积极作战,在战役中效命疆场。

防备

原文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防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士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豫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译文

国度最主要的事务是国防,在国防的问题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国度的消亡,使全国覆没,无可挽回,这是最恐怖的事情啊!所以,一旦国度涌现了危难,君臣应齐心一致,废寝忘食,共同谋策,挑选有本事的人担负将帅,指挥三军应敌。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就是敌人已打到了家里也不能警觉,如同燕子的窝巢搭筑在门帘上,鱼儿游戏在旱锅里,消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左传》说:对事物没有筹划,不预备到毫无错误的田地,不能出兵!”居安思危,妥当支配,防止可能涌现的灾害,这是古代推重的善政”。“蜜蜂和蝎子一类的小

昆虫都以毒刺作为防御的工具,更何况是一个宏大的国度呢?”如果一个国度疏忽了国防建设,即使有百万之众也不恐怖,所以说有备无患,就是这个意思。可见,三军将士在出征之前,必定要做好预备。

习练

原文

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亡。”又曰:“善人教民七年,变可以即戎矣。”然则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然后习之,或陈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

译文

如果部队士兵得不到应有的教导和训练,那么一百名士兵也抵不上敌人的一个士兵;如果部队士兵受到了应有的教导和训练,那么一名士兵就可招架百名敌人的进攻。所以孔子说:百姓没有受到教导和训练就去加入战役,这是让他们去送逝世。”“让贤德的人用七年的时光来教导和训练百姓,他们马上可以投入战役,并且个个都英勇善战!”这就是说想让百姓投入战役,在出征之前不能不对他们进行教导和训练,训练时,要使百姓明确什么是礼,什么是义,要训练、教导他们有忠信的思想,要讲明赏罚的界线,用赏罚来制约督促他们的行动,使他们自觉上进。然落后行根本技巧训练:列队与解散,坐下起立,行进立定,前进后退,解散与聚集,使他们能整齐划一、井然有序。象这样一教十,十教百,百教千,千教万,就可以使全部三军受到训练,最后再让将士接收战术训练就可以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了。

军蠹

原文

夫三军之行,有探候不审,烽火失度;后期犯令,不应机会,阻乱师徒;乍前乍后,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敛无度;营私徇己,不恤饥寒;非言妖辞,妄陈祸福;无事喧杂,惊惑将吏;勇不受制,专而陵上,侵竭府库,擅给其财。此九者,三军之蠹,有之必败也。

译文

部队行为时,有几种情形可以直接导致全军瓦解:一是对敌情的侦查不细心、不精确,在资讯的反馈上不按规定进行,与实情不相符合;二是不遵照命令,延误了聚集的时光,使全部军事行为受阻,损失了战机;三是不屈服指挥,不听候调度,忽前忽后,七零八乱;四是将官不体贴下级,只知一味地聚敛搜刮;五是营私舞弊,不关怀下级将士的生涯;六是迷信毁谤之辞、神鬼怪兆,胡乱猜测吉凶祸福;捣乱了军心;七是士兵不守秩序,喧哗吵闹,捣乱了将帅的决策和履行;八是不遵照命令,擅作主意;九是贪污现象严重,侵犯国度财物,无所不为。

腹心

原文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帮凶。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手足者,如冥然而居,不知活动;无帮凶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逝世矣。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帮凶。

译文

身为将领,应当有自己的左右心腹可以咨商事情,有给自己侦查资讯通风报信的耳目,有坚决贯彻自己的命令辅佐自己的羽翼。没有亲信之人,就好比人在黑夜中走路,手脚不知该迈向何处,没有耳目之人,就好比盲人宁静地生涯在黑暗中,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更不能为到达某种个人目标进行钻营运动;没有帮凶之人,就好似一个人饥不择食,吃了有毒的食物,中百思特网毒身亡。所以,明智的将帅,必定要选用学识广博、足智多谋的人做自己的亲信,要选用机灵聪慧、谨严保密、有很强的断定力的人做自己的耳目,还要选择大胆、彪悍的士兵做自己的帮凶。

谨候

原文

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故师出以律,失律则凶。律有十五焉,一曰虑,间谍明也;二曰诘,谇候谨也;三曰勇,敌众不挠也;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五曰平,赏罚均也;六曰忍,善含耻也;七曰宽,能客众也,八曰信,重然诺也;九曰敬,礼贤能也;十曰明,不纳谗也;十一曰谨,不违礼也;十二日仁,善养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国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谋,自料知他也。

译文

凡是将领领兵出师不利,都是因为歧视敌军而发生的效果,所以部队在出师时要严厉法律、法令,详细斟酌各种细节,按战斗规律行事,否则的话仍然会招致消亡。这些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十五项:一是虑,要细心地斟酌、策划,探明敌人的所有情形;二是诘,盘问、追查,搜集敌人情报,并细心断定情报的真假;三是勇,见敌人阵势威武壮大的不退怯;四是廉,不为眼前小利所诱惑,以义为重;五是平,赏罚公平,公正合理;六是忍,忍辱负重,寄愿望于未来更巨大的使命;七是宽,宽厚,宽巨大量,能包容他人;八是信,忠信、老实,遵照诺言;九是敬,对有才德的人以礼相待;十是明,明确是非,不听信搀言;十一是谨,严谨、郑重,不违礼不悖法;十二是仁,仁爱,能无微不至地关怀、体贴下级官兵;十三是忠,忠实报国,为了国度的好处,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十四是分,行动有分寸,守本分,做事情量力而行;十五是谋,足智多谋,能知己知彼。

原文

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乐,士卒畏服,相议以勇斗,相望以威武,相劝以刑赏,此必胜之征也。士卒惰慢,三军数惊,下无礼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敌,相语以利,相嘱以祸福,相惑以妖言,此必败之征也。

译文

部队出师必胜的条件是:真正有才德的人担负侧重要职务,没有才德的人被贬斥到最低地位,三军将士情感昂扬,团结统一,高低关系和气,士卒屈服命令,大胆善战,军容威武雄浑,法纪严明。部队出师不利,必定随同下列征兆:士兵懒散、涣散,不遵照军纪,全军将士非常害怕对敌作战,兵卒不讲信义,不害怕刑罚,对敌军实力估量过高,内部不团结,彼此之间通常的话题是与好处有关的事情,爱好猜测事情的吉凶祸福,附会各种无稽之谈,军内谣言蜚语风行,军心散漫。

假权

原文

夫将者,人命之所县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而上不假之以赏罚,是犹束猿猱之手,而责之以腾捷,胶离娄之目,而使之辨青黄,不可得也。若赏移百思特网在权臣,罚不由主将,人苟自利,谁怀斗心?虽伊、吕之谋,韩、白之功,而不能自卫也。故孙武曰:“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亚夫曰:“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子之诏”。

译文

将帅是部队中的症结。他悬系着千万士卒的生命,关系着战斗的胜败结局,左右着国度命运的盛衰兴亡。如果君主不把指挥部队的权利全体交给将帅,就好象用绳索捆住猿猴的手足却斥令它迅速地攀爬树木,跳跃飞驰,又好象用胶带粘贴人的双眼,却请求他鉴别各种色彩,这都是不可行的事情。如果赏罚大权被权贵所把持,主将没有任何可以自主的权利,高低必定会被私心、利力所覆盖,人苟且于私利,就没有人会为国度效命,更没有兴旺的斗志。那么,就是有伊尹、吕不韦那样出类拔萃的才智,有韩信、白起那样的功劳,也不能自保。所以,孙武说:“将帅一旦领兵作战,一概不从君命”。亚夫也讲:“在军中,只有将帅的命令可听,没有听见君主的诏令”。

哀逝世

原文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注而抚之,逝世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译文

古代凡是优良的将领,看待自己的部下就好象看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当艰苦来临时,身先士卒,首当其冲,站在最前面,在功绩声誉面前,与部下推让,把功绩、声誉推给部下,看待受伤的士卒,百般抚慰和抚恤,当部下为国就义时,又能厚葬他们,并妥当地支配好后事,在食粮不够吃时,自动地把自己的食物让给下级,在气象寒冷的时候,把自己的衣服让给士卒穿用,看待有才智的人,以礼相待,并委之以高官,看待勇敢擅战的部下,他会给予适当、及时的奖赏并鼓励他再立新功。身为一名将帅,做到了上面的几项内容,就会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三宾

原文

夫三军之行也,必有宾客,群议得失,以资将用。有词若县流,奇谋不测,博闻广见,多艺多才,此万夫之望,可引为上宾。有猛若熊虎,捷若腾猿,刚如铁石,利若龙泉,此一时之雄,可认为中宾。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常人之能,此可引为下宾。

译文

凡是三军出征作战,将帅必需有各类幕僚人员为自己谋划顾问,共同讨论利弊得失,辅佐在将帅左右。有些人口若悬河,能提出奥妙的谋略,见闻渊博,多才多艺,这是万里挑一的精彩人才,可以成为将帅的高等幕僚,有的人象熊虎一样英勇,象猿猴一样敏捷,性情则烈如铁石,作战如楚地龙泉般锋利无比,这些人是一代英雄,可以成为将帅的中级幕僚。有的人爱好发表言论,但才能一般,只是普通之辈,可以成为将帅的下级幕僚。

后应

原文

若乃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光动后用,刑于无刑。此用兵之智也。师徒已列,戎马交驰,强弩才临,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敌人告急,此用兵之能也。身冲矢石,争胜一时,成败未分,我伤彼逝世,此用兵之下也。

译文

如果能把危险的局势转换成容易的事情,在事情还没有改(原创版权www.isoyu.com)变成庞杂之前就预先做了预备,在事情还没有变得不可整理时就采用了应对办法,在军中设立了严明的刑罚但不以动用刑为最终目标,这是用兵的上策,这样的首领是智者。与敌人交战,将士已布列阵形,双方兵马交织,短兵相接,这时将帅如果能伺机以种种威势扩展自己的影响,使敌军凌乱以致失索,这算得上是用兵的能者。在战场上,将帅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但只是逞一时之能,双方丧失极大但不分输赢,这是用兵中的下策。

方便

原文

夫草木丛集,利以游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前林无隐,利以埋伏;以少击众,利以日莫;以众击寡,利以凌晨;强弩长兵,利以捷次,遇渊隔水,风大暧昧,利以搏前击后。

译文

在草木茂密的地域作战可以采取游击战略;有稠密的山林地带作战可以用突击的方法,出敌不意;在平原作战没有任何隐藏物的情形下,可以采取壕堑战术;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我方应在傍晚时候攻击敌人;在我众敌寡的时候,则应在凌晨向敌人进攻;如果兵器设备优良,兵力强大,则应速战速决;如果隔岸对立,又有风沙,视线不清,就应采用前后夹击的战术。

应机

原文

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见机之道,莫先于不意。故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夫徘徊而失色,以其祸出不图,变速非虑也。

译文

必胜的要诀及控制形式变更以指挥调动军队的办法是出其不意。如果不是智者,谁又能把握机会当机立断呢?控制机会的秘诀在于出其不意。如果猛兽分开山区,失去了险峻的山势做依托,就是个孩子手持长戟也可以吓退它,而小小的毒蜂只凭借自己一根毒刺,就可使强健的大汉不敢靠近,对敌人来说,让灾害突然涌现,防不胜防,无法预感,是最好的制胜方法。

揣能

原文

古人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输赢。主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也?士卒孰练也?军客孰整也?我马孰逸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译文

古代擅长用兵的将领,往往能在控制了敌我双方实力的虚实后就对双方交战的成果有了根本的认识。将帅在预感输赢的成果时须要懂得的内容有:双方的君主哪一个比拟圣明?双方的将领哪一个更为英明有才能?双方的官吏哪一方更有才能?双方哪一方的粮草更为充分?双方中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双方的军容哪一方更为严整?双方的战马哪一方跑的快?双方哪一方占领的地势更为险要?双方哪一方的幕僚更有计谋?双方各有哪些可以害怕的邻国?双方哪一方的国力更富有?双方哪一方的百姓生涯更安宁?通过比拟上述几个方面,双方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可以比拟容易地做出断定了。

轻战

原文

螫虫之触,负其毒也;战士能勇,恃其备也。所以锋锐甲坚,则人轻战。故甲不坚密,与肉袒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探候不谨,与无目同;将帅不勇,与无将同。

译文

蜜蜂等有毒刺的小虫子就是凭着令人生畏的毒刺来掩护自己,使人不敢轻易地招惹它,士兵在战场上能大胆作战,是因为他有优良的兵器作依附。所以,只要有了锐利的兵器,坚实的铠甲,那么所有的将士都可以英勇善战。如果铠甲不够坚实,就好象赤身裸体与敌人拼杀;如果弓箭射不中敌人,就好象没有弓箭一般;如果射中了目的,但因为力气不够没有射进去,就好象弓箭没有箭头一样;如果战前的侦查工作做得不细心,不周详,就好象一个盲人在预备作战;如果将帅不能勇敢更不善战,就好象没有将帅一样。可见,这些都是在战备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地势

原文

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山林土陵,丘阜大川,此步兵之地。土高山狭,蔓衍相属,此车骑之地。依山附涧,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草浅土平,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芦苇相参,竹树交映,此枪矛之地也。

译文

好的地势对部队作战取胜是最好的赞助,身为将帅如果不能精确地把握地势地形特色就想取得战斗的成功是不可能的。高山峻岭、森林险川的地形,合适用步兵作战。山势高陡、蔓草杂生的地形,合适用战车、骑兵作战。在依山临水、狭涧谷深的战场上,可以用弓箭手作战。在平坦宽敞、可以自由运动的战场上,可以用长戟与敌交战。在草木交织的地带,又可以充足施展长枪、长矛的优势。

形式

原文

夫将有勇而轻逝世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喜利者,有仁而不忍者,有智而心怯者,有谋而情缓者。是故勇而轻逝世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喜利者,可遗也;仁而不忍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谋而情缓者,可袭也。

译文

将帅的性格对作战有直接的影响。有的将帅英勇倔强不害怕逝世亡,有的将帅性格浮躁没有耐烦一味寻求速决,有的将帅贪爱小功、小财,有的将帅过于善良失去了威严,有的将帅虽有计谋但常常迟疑不决,有的将帅则谋略有余而不能身材力行。所以,看待上述不同性格的将帅要采用不同的策略,看待仅有匹夫之能的将帅要设法使其暴躁起来然后消灭他;看待性格浮躁没有耐烦的将帅,要用持久战、消费战去消灭他;看待贪图功利的将帅,要用财、色去贿赂引导他;看待善良有余威严不足的将帅要应用各种方法使他整日奔走;看待智而心怯的将帅,可以用激烈的进攻使他陷入窘迫的地步;看待谋而情缓的将帅可以用突然袭击的方法使他彻底消亡。

击势

原文

古之善斗者,必先探敌情而后图之。凡师老粮绝,百姓愁怨,军令小习,器械不修,计不先设,外救不至,将史刻剥,赏罚轻懈,营伍失次,克服而骄,可以攻之。若用贤授能,食粮羡余,甲兵坚利,四邻和气,大国应援,敌有此者,引而计之。

译文

古代擅长用兵的将领,必定会首先打探敌人的情形然后再采用相应的对策。凡是敌人处于下列情形:部队长期征战失去锐气,食粮供给不上;百姓对战斗怨声不断;士兵不熟习军中的各项法令;兵器设备不充分;行为作战没有任何筹划可言;战时孤立无援;将、官对部下苛刻无度又暴敛资财;赏罚不清,士兵懈怠;阵营凌乱,没有秩序;偶尔取得一点成就就自满自大,这时就可以向敌人发起进攻。凡是敌处于下列情形:能选派贤良之士帮助将帅,粮饷充分有余,百姓生涯安宁,铠甲、武器锋利优良,能与周边国度坚持和气友善的关系,又有大国作后盾,这时,就应设法避开敌人,不可轻举妄动。

整师

原文

夫出师行军,以整为胜。若赏罚不明,法令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之师,无益于用。所谓整师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逼,前后应接,左右应旄,而不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矣。

译文

军队作战以坚持整体的战役力为成功的症结。如果将帅对部下赏罚不公,赏罚无度,将官的命令不能让部下佩服,如果士兵不屈服指挥,该进时不进,该止时不止,就是有百万大军,也起不到任何实际的作用。所谓军队的整体战役力,是指部队平时井然有序,驻留时能尊敬当地的风气习惯,行为起来威武有势,进攻进锐不可挡,后退地则敌人无缝隙可钻,军队能前后呼应,左右一致,屈服指挥调度,所以很少涌现危险的局势,这样的军队内部团结,士兵有很高的组织纪律性,能经受任何考验,总是坚持兴旺的斗志。

厉士

原文

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瞻之以财,则士无不至矣;接之以礼,厉之以信,则士无不逝世矣;畜恩不倦,法若画一,则士无不服矣;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小善必录,小功必赏,则士无不劝矣。

译文

将帅看待自己的部下,要委之以高位,封赏以钱财,这样就可以吸引有才德的人前来努力;要以礼相待,以信、诚来勉励部下,这样部下就会以舍生忘逝世的决心投入战役;要经常对部下施恩情,赏罚时公正严明,一视同仁,这样就会博得部下的佩服、敬仰;要在作战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退却时自动保护他人,这样部下会勇敢善战;看待部下的点滴当心都要给与充足的看重,并进行恰当的嘉奖,这样部下会积极向上,互相劝勉,永保高昂的斗志。

自勉

原文

圣人则天,贤者法地,智者则古。骄者招毁,妄者稔祸,多语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译文

大凡圣人都崇尚天道,英明之士则推重自然法则,而有智慧的人则以效法古代的贤者为基本的立身之道。自满自大的人注定要失败,傲慢荒廖的人则极易招惹祸患,夸夸其谈的人很少有信议可言,只顾自我标榜的人看待他人则薄情寡义,身为将帅奖赏无功确定会被部下离弃,处分无罪的人则确定使百姓怨声载道,喜怒无常的人,难逃消亡的厄运。

战道

原文

夫林战之道,昼广旌旗,夜多金鼓,应用短兵,巧在设伏,或攻于前,或发于后。丛战之道,利在剑盾,将欲图之,先度其路,十里一场,五里一应,偃戢旌旗,特严金鼓,令贼无措手足。谷战之道,巧于设伏,利于勇斗,轻足之士凌其高,必逝世之士殿其后,列强弩而冲之,持短兵而继之,彼不得前,我不得往。水战之道,利在舟楫,练习士卒以乘之,多张旗号以惑之,严弓弩以中之,持短兵以捍之,设坚栅以卫之,顺其流而击之。夜战之道,利在秘密,或潜师以冲之,以出其不意,或多火鼓,以乱其耳目,驰而攻之,可以胜矣。

译文

部队在森林中作战的办法是:在白天以旌旗作重要的指挥工具,在夜间用铜钲、擂鼓指挥,以短兵为主,可以奇妙地设置潜伏,有时进攻敌人的正面,有时进攻敌人的背面,有时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在草丛中作战的办法是:应用刀、剑、盾牌等短型兵器,在与敌人交锋之前,事先调查好敌人的进军路线,在敌人的必经之路埋下哨兵,十里一大哨,五里一小哨,把所有的旗号珍藏好,把铜钲、鼓包掩好,当敌人过来时,出其不意,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在两山之间的谷地作战,可采取的办法是:应用潜伏,英勇出击,让身手狡捷的士兵站在高处,让不怕就义的士兵切断敌人后路,用弓弩向敌人射击,接着应用短兵持续进攻,使敌人瞻前顾后,没有回击的机遇。在水上作战的办法是:应用船只作战,训练士兵控制各种水上技能以攻击敌人,可以在船上多插旗号以困惑敌人,要用弓、弩激烈地向敌发射,也可用短兵与敌人在近处交手,还要在水上埋设栅栏防止敌人入侵,这一切都要顺水的流向进行。在夜战作战,以宁静、隐密为主,可以机密地派军队偷袭敌人,也可以用火炬、战鼓捣乱视听,用最快的速度攻击敌人,以取得成功。

和人

原文

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若将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谋不用,群下滂议,谗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

译文

将帅领兵作战,要注意使军队内部官兵之间、官官之间、兵兵之间和协、团结、作到了这一点,部下会自动地竭尽全力冲锋杀敌。如果高低猜疑,互不信赖,有谋略的人得不到重用,士卒在背后议论纷纭,谗言与恶念滋长快速,那么就是有商汤、周武王那样的智慧,也不能打败一般的庸人,更何况是人数众多的敌军呢?

察情

原文

夫兵起而静者,恃其险也;迫而挑衅者,欲人之进也;众树动者,车来也;尘土卑而广者,徒来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半进而半退者,诱也;杖而行者,饥也;见和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数赏者,倦也;数罚者,困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弊重言甘者,诱也。

译文

将帅领兵打仗须要依据一些现象断定敌人的真实情形。如果敌人在与我军争战时按兵不动,必定是凭借了险要的地势;如果敌人不断地向我军挑衅,必定是想引导我军首先出击;看到树木无风而动,必定是敌人的战车悄悄驶来;看到尘土低飞而且规模很广,确定是敌人的步兵正在进袭途中;当敌人言辞强硬而且做出向我军进攻的样子时,必定是在预备退却;当敌人忽而前进,忽而后退时,就是在引导我军进击;发明敌军扶仗而行、萎靡不振,敌人确定已经饥饿难忍;发觉敌人对有利的机会不加以应用,则敌人确定已相当疲劳,无力再进;飞鸟在敌军的阵地群集栖飞,则表现敌军阵营已开端空虚;夜间听到敌军阵地喧哗吵闹的声音,则表现敌人内部对战斗十分恐怖畏惧;敌人的部队散漫,凌乱不堪,是因为敌军主将正失去应有的威势;敌军的旗号混淆缭乱,表现敌军内部已经大乱;敌军的将、官不断地发怒,则表现战斗形势的发展使他们觉得无可奈何,敌人对取胜已失去信念;敌军奖赏过频,刑罚过繁,表现敌军主帅已无力扭转自己内部的凌乱和士兵不屈服将帅命令的局势;当敌人派遣使者低声下气地来求敌时,则表现敌军想停战;如果敌人送来贵重的物品,说尽甜言蜜语,则表现敌军想私下讲和。

将情

原文

夫为将之道,军井来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两不张盖,与众同也。

译文

身为将帅,在风格上还要注意一些日常的小事:军营中的水井还没有打上水来时,作将帅的就不要先喊口渴;给士卒吃的饭没有煮好,将帅也不要先喊饥饿;军营中的火堆还没有点燃,将帅也不能先叫寒冷;军中的帐篷还没有搭造完毕,将帅也不能先言困倦;夏天酷热,将帅不要轻易地拿把扇子取凉;多雨气象,将帅也不要首先举伞避雨,总之,在各种生涯细节上要处处与士兵雷同。

威令

原文

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扇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若乃上无刑罚,下尤礼义,虽贵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有自免者,桀、纣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穰茸之类也。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译文

将帅领兵能使自己指挥的百万大军,恭恭顺敬地接收命令,屏气凝神,稳而有序,不敢松懈,这是严厉法令的成果。如果将帅不能刑赏部下,部下不知礼义,就是据有天下,尽占四海之内的财富,也难逃自我消亡的命运,比如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但是,如果将帅在领兵的时候,能以法令为赏罚的根据,部下是不敢违反将帅的命令的,比如孙武,穰苴这样善用法制的人。可见,法令是不能歧视的,由法令而生的将帅的威势也不可以违背。

东夷

原文

东夷之性,薄礼少义,捍急能斗,依山堑海,凭险自固,高低和气,百姓安乐,未可图也。若上乱下离,则可以行间,间起则隙生,隙生则修德以来之,固甲兵而击之,其势必克也。

译文

东夷这样不开化的少数民族,不守礼义,英勇强悍,凶恶善战,他们依山傍海,凭借险要的地形,有较强的自我掩护、对外防御的才能。其内部高低和气,百姓乐业安居,不可能很快地克服他们。如果在他们内部涌现了高低不合的兆头后,用离间的方法,扩展他们上层内部的抵触,使之凌乱,使百姓背弃他们,造成尖利的冲突,然后用仁义、道德的理论安抚、招抚他们,并配合以强有力的军事进攻,就可以取得彻底的成功。

南蛮

原文

南蛮多种,性不能教,连合朋党,失意则相攻,居洞依山,或聚或散,西至昆仑,东至洋海,海产奇货,敌人贪而勇战,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战,不可久师也。

译文

南部有许多小的蛮横民族,他们的性格是无法教化的,这些民族常常联合成不同的好处集团,遇到大的利害就互相攻伐,他们平时住在山洞水边,有的民族集合一处,有的民族则疏散在各处,西到昆仑山、东到大海都是他们运动的规模,他们那里海产奇货,敌人个个贪婪好战,春夏两季常产生瘟疫,所以对南蛮用兵,只能速战速决,不可以久留。

西戎

原文

西戎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处,米粮少,金贝多,故人勇战役,难败。自碛石以西,诸戎种繁,地广形险,俗负强很,故人多不臣,当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则可破矣。

译文

西部的少数民族,性格勇悍贪利,有的结城而住,有的疏散居住野外,那里没有充分的食粮,但金银财宝却很丰盈,这些人个个都英勇善战,很难使他们屈从。他们住在大漠以西,种族繁衍很快,有辽阔、险峻的形势,他们习惯于逞强行凶,不愿臣服于中原,所以只有期待机会,当他们外遇他族挑衅,内朋凌乱时,才可以向他们进兵,彻底地击败他们。

北狄

原文

北狄居无城郭,随逐水草,势利则南侵,势失则北遁,长山广碛,足以自立,饥则捕兽饮乳,寒则寝皮服裘,奔忙射猎,以杀为务,未可以道德怀之,未可以兵戎服之。汉不与战,其略有三:汉卒且耕且战,故疲而怯,虎但牧猎,故逸而勇,以疲敌逸,以怯敌勇,不相当也,此不可战一也。汉擅长步,日驰百里,虏擅长骑,日乃倍之,汉逐虏则赍粮负甲而随之,虏逐汉则驱疾骑而运之,运负之势已殊,走逐之形不等,此不可战二也。汉战多步,虏战多骑,争地形之势,则骑疾于步,迟疾势悬,此不可战三也。不得已,则莫若守边。守边之道,拣良将而任之,训锐士而御之,广营田而实之,设烽堠而待之,候其虚而乘之,因其衰而取之,所谓资不费而寇自除矣,人不疾而虏自宽矣。

译文

北方地域的游猎民族,没有固定的地方,哪里水草丰硕,他们就到哪里去居住,遇至有利的形势,他们就南下入侵中原,反之,如果他们没有充分的力气就回避到更远的北方。他们凭借险要的阴山和辽阔的沙漠,有较强的自卫才能。饿的时候,他们就捕食野兽,寒冷的时候,他们就用兽皮作成衣被,每日奔忙射猎,以捕杀动物为每天必做的事情,这样的民族,既不能被道德感化,也不会因战斗所臣服。汉朝不对他们用兵,理由有三点:一是汉朝的士兵一面耕作一面战役,故十分疲乏恐惧,北方的民族以狩猎为生,过的是游牧生涯,清闲而大胆,以汉军的疲力反抗北狄的清闲,以汉军的恐惧反抗北狄的大胆,是无法取胜的。二是汉军以步兵为主,每日只能行程百里,而北狄善于骑马,每日的行程数倍于汉军,汉朝士兵追击北狄蛙要携带所有的粮饷和铠甲,而北狄追击汉军时用战马就运载了这些军需品,双方的运输情势不同,互相追击的速度也不相等。三是汉朝士兵徒步作战,北狄以轻骑作战,双方争取最好的地势,总是骑兵快于步兵,速度悬殊很大。所以对付北狄,不能用战斗的方法,最好的方法为保卫边境。派遣将士戍边,要选择贤能的人作将帅,训练精锐的士兵进行防御,大范围地应用种粮使仓库充实,设置烽火台探望敌情,等到北狄内部衰弱时就伺机而入,乘其权势衰竭时一举打败他。这样的话,不必动用太多的人力、物力就能使北狄自取消亡,也不必兴师动众,因北狄入侵边疆涌现的紧张局面就会松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