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药理作用(每日中药——黄芩)

/ 0评 / 0

黄芩的药理作用(每日中药——黄芩)

黄芩起源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另有同属植物西南黄芩(滇黄芩)、甘肃黄芩或粘毛黄百思特网芩等,亦可入药。

唇形科植物以富含多种芬芳油而著称,因此大多具有浓郁的香气。例如,薄荷、荆芥、霍香、香薷、紫苏叶等均有浓郁的香气。但黄芩、夏枯草等中药比拟特别,因其重要成分不是芬芳油,故无显著的香气。

黄芩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

黄芩老根、旧根中空者名枯芩或片芩,幼根、新根内实者名子芩或条芩。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为清热药之清热燥湿药。

清百思特网热燥湿药是指能清热燥湿,以治疗湿热病证为重要功用的药物。本类药物性味苦寒,燥湿力强,重要用于湿热证。因其苦降泄热力大,故多能泻火解毒,可用治脏腑火热证及热毒证。用本类药物治疗脏腑火热证及痈疽肿毒时,均可配伍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苦寒性大,过服易伤胃阳损胃阴,故一般用量不宜过大。凡脾胃虚寒、津伤阴损者应慎用,必要时可与健胃药或养阴药同用。

黄芩味苦能燥,寒则清热,故有清热燥湿的功用。其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擅长清中上焦湿热,用于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热淋。

黄芩入肺经,擅长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亦能清少阳气分热,有清热泻火的功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嗽以及气分实热证之高热烦渴。

黄芩尚有泻火解毒的功用,可与黄连、连翘、蒲公英等配伍,用于治疗痈肿疮毒。

黄芩能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用于治疗热迫血溢之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等高低出血证,单用即有效,也可与三七、槐花、白茅根等药同用。

黄芩还有清热安胎的功用,为“安胎圣药”,用于治疗妊娠热盛胎动不安。

黄芩煎服3~10克。清热及解毒多用生黄芩,安胎常炒制用,清肺热多用酒黄芩或枯芩,清肠热每用生品或子芩,黄芩炒炭多用于止血百思特网。

因为黄芩苦寒易伤脾胃,所以脾胃虚寒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