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拳的特点(少林功夫的风格和特点)

/ 0评 / 0

少林拳的特色(少林工夫的作风和特色)

少林工夫作为一种武术流派,有其奇特的作风和特色。长期以来,少林工夫普遍传入社会之后,由于与民间武术的融会,少林寺所传的武术,在其发展进程中特色也不断的演变,明代程冲斗的《少林棍法阐宗》及清代张孔昭的《拳经》中所载的少林棍法与拳术的诀语,与今天诀语已有变更,尤其是当前套路化的少林工夫与本来以搏斗为主的少林工夫差别更大。现将传统少林工夫的作风和特色综述如下。

(1)短小精干

少林工夫套路以短小精干而著称。拳术套路每组动作大部分在三十六个以内。套路短,组合招势周密紧凑。全部套路习练所用时光短,目标是为了练习者在练功中能集中全身之能量,一气呵成,利于每个招式工夫的增加,避免套路太长而使其因体力不足勉强搪塞的缺点。

(2)拳打一条线

少林工夫套路的起、落、进、退、反、侧、收、纵等尽在一条线上活动。“逝世学活用”,练功时把自己身形固定在一条线上,用时放开,犹如出笼之虎。另外,直线的活动,极有利于进退速度(战时速度为第一要素)。

(3)步法随意,拳打卧牛地

少林工夫为实战之须要,步法请求“随意”。《释家锤把十要诀》之“拳法妙术在移闪,动静呼吸一气连,来来去去须随意,唯在接取玄妙间”。第三句的来来去去须随意之意,为步法定下了基调。第四句的“接取”为守攻之意。如国度武术竞赛规定的弓步为自己脚长度的五倍,马步为三倍,其身势必定犯“老”。因势“老”而使其身形进退艰苦,不能自如,另外也不利于下盘的稳定。少林拳最主要的特色是“拳打卧牛之地”。练功不分场地大小,对步法请求随意,大小以自己能施展最大能量为宜,以利于“接取”为目标。

(4)滚出滚入

分两层含义:一为身形的滚出滚入,二为手形的滚出滚入。身形的滚出滚入,起横落顺。进退之起势以横身(正身)为先,横进横退,利于进退速度。落势以顺身(侧身)为后。起势展其身形,落势闭其门户,顺身落势,对“敌人”来说,攻击目的为“线”形而非“面”形,攻击面积缩小,有利于防守。身形的起横落顺,形成了拧身滚动的滚出滚入活动的身形状况,使己方的身形如泥鳅般的光滑,令对方难以捕捉。

其次为手形的滚出滚入,少林拳的出拳特色为出阴(阴拳)回阳(阳拳),这样就形成了手段的滚出滚入。一方面增长杀伤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手臂的自我掩护。在出招攻击时,手形滚出滚入,使其拳掌如钻,如弹头的旋拧,而非穿钉之力,谓之巧力。手段的滚动油滑,其形不定,又使对方难以阻截,增长我拳掌攻击的力度。《释家锤把十要诀》“第一要诀之明三节”云:“身以滚而起,手以滚而出,身进脚手随,三节身可齐。”因此可见,“滚出滚入”在少林工夫中的主要性,并形成了少林拳这一明显特色。

(5)神形一体

少林古德云:练功时无敌如有敌,遇敌时有敌如无敌。请求学习少林工夫者必需“神形一体”。战略上不可重敌亦不可轻敌,战术上虚实并用、指上指下、照前顾后、看左打右、避实就虚、借对方之势之力四两拨千斤等。在练功中,每一招每一势都以设想敌人进行攻防。于一招一势中,意、气、力同时达到,方可习之长功。

(6)曲而不曲,直而不直

少林工夫的招法应用上,有“老嫩”之分。老者指招势太过,嫩者指招势不及。招势的“老嫩”影响出招发力。因此,少林拳法为避免老嫩之弊,采取非曲非直之法。发一拳一掌,其力气最大之瞬间在非曲非直之间。若将拳掌发“老”(伸直),成了强弩之末,只剩余力罢了;若将拳掌发“嫩”(曲臂),乃发力之初、意、气、力、刚生之时,其力大部分仍被困在丹田内。嫩者不能近敌,老者失我重心,易被对方顺势制之。

(7)起望高、缩身而起

落望低、展身而落。起者招势之起势也,有“进”之意向;落者招势之落势也,有“退”之意向。起落进退为拳法中不可分割之一体,离开则不可言不可用。有二层含义,一者起望高,指在进攻敌人的起势中,望敌之眼睛,以目注视,看敌之上盘。因为敌人上盘之手臂比下盘之腿脚灵巧,故为我防守之重点部位。眼是心灵之窗,敌人的行为意向首先在眼神上表示出来。古拳谱云:“手似流星眼似电,手为元帅眼为先。”手未到眼先到,在敌之眼神里视察出敌之动向,进而选择我所“取”部位,及选用招法。所以在起势时应望高,缩身而进。缩身指缩我之身形,闭我之门户。缩我之身形使之目的缩小,利于避敌,闭我之门户利于防守。二者落望低:落者落势,身形之落已近敌身,在起势近抵挡敌人上盘的同时,望敌之下盘足腿部。敌之形动必先动其足腿。足腿的活动方向也就是敌人身势变更方向,注其足腿,封其下盘,使敌不能近我,还有刨其根节之意图。展身而落,展其身形利于力气的施展。

(8)禅拳合一

修习少林工夫者有三层境界。初步境界为习其外表,练其外形,对自己外部形体的煅炼。中层境界为“禅拳合一”,化有形为无形,变有法于无法,无法可依,无招可循,制敌于无形中,古拳谱云:“打人不见形,见形不为能。”最高境界居心法指点一切,所斗之术为“心”法之争,非“形”法之战。由武入禅,由定生慧。非是常人之智慧,乃般若智慧。少林工夫即在禅定状况下用般若慧观照下的人体活动方法,这也是少林工夫差别其他武术的主要特色。

(9)以防为主

少林工夫发生在佛教圣地少林寺,是用来护寺、防身、健体之用。参禅学佛为僧人之本分,怖魔者万不得已而为之。对于“魔”,佛门用八万四千法门度之,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形下,才用武力威慑,使之诚服。佛教戒律决议了少林工夫的招势构造以守、防为主。所以少林工夫的招势,即使进攻动作里面,也包括了许多防守招势。在适用中,这些动作有效地起了掩护自己的作用。这也是少林工夫的主要特色之一。

(百思特网10)攻防合一

在少林工夫的招势构造上,不存在完整的进攻或完整的防守招势,攻中有守,守中寓攻,只不过是攻防成分比例的变更。在进攻动作中防守成分少些,在防守动作中进攻成分少些。

(11)小手花众多

经过一千五百多年来少林寺历代僧人的研练,使少林工夫构造紧凑周密,几乎每个动作中都有小手花。小手花所起作用相当大,截、沾、刁、扣、封、搅、扳、收等招法,这些小手花可称为少林工夫的精华,使少林工夫到达滴水不漏水平,让对方无空可钻。

(12)朴素无华

少林工夫的作用在于防身、护寺、健身、入禅,所以它的招势构造完整在适用的基本上。每招每式甚至小手花和意念,都为上述四项服务,不掺杂任何华美、哗众取宠、拖泥带水的内容,形成朴素无华的特色。

(13)刚健有力,刚柔相济

在中国众多的武术流派中,少林工夫被称为外家。少林工夫之差别在于由外入内,由动入静,由刚入柔,与内家由柔入刚,到刚柔并济,起步不同而异。由于起步的不同,形成了少林工夫的刚健有力,刚柔相济。《释家锤把十要诀》中论述了齐四梢。四梢者,发为血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请求练功者发欲冲冠,甲欲透骨,牙欲咬金,舌欲摧齿。心一颤四者皆至,四梢齐内劲出矣。甚至用发声助之,目标是为了力气工夫的促进,增长其攻击力。

(14)缩身动作多

缩身作用有三:一者利于防守,身形的束缩。目的缩小,使敌不易取之。自闭门户,使敌不易进入。展身而缩,异形体增长截封力气,使之有效。二者利于进攻,目的缩小利于闯入敌门。因以上诸多优点,所以少林工夫联合了许多缩身动作,从而形成了这个特色。

(15)腿法多

在少林传统腿法中,不存在高腿法。因高腿法之弊病有三:一是下盘不稳;二是展我身形,门户自开,易被对方攻入;三是进攻速度下降。古拳谱云:腿起望膝,膝起望怀,脚起撩阴,肘发护心;手似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因腿力气大,杀伤力强,少林工夫因而重视腿的应用。

(16)发声多

少林僧人演练少林工夫套路,不时会发出“嗯、噫、哈、哼、威”等如虎啸般的咆哮。这在其他拳种中不多见。发音之作用众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以发音带气、以发音带力、以发音释放胸腹活动中之滞气、以发音加重“狠”之音念以增力、以发音镇敌、以发音诱敌等。

(17)反复动作多

在少林工夫套路中,有一些动作重复涌现,被不懂工夫的百思特网修练者视之为包袱,自作聪慧,加以删除。岂不知古拳家在对套路的编排上斟酌得极其严密过细,每个套路除了其招法差别外,均有其不同的用途。古拳家在编排套路时,要对某个招式加重其训练力度,故加以反复。往往这个招式正是这个套路的绝招,为了让修习者重点控制而加以反复,这是重要目标之一。如冲肘,在基本拳小洪拳里有,在罗汉拳、大洪拳、长拳、短拳、梅花拳等套路里均重复涌现。大虎抱头、卧枕、猛虎跳涧、鹞子翻山等等均是如此。

(18百思特网)内外合一

内功亦可称为气功,外为外部形体的工夫。真正的气功是意念,是“心”境。练武须要气功,气为力之帮助、力之基本。意、气、力本为一体,不可分割而论之。《释家锤把十要诀》第十章节“纳气分路法”:“捶打十分力,力从气中出,运气贵呼缓,用气贵呼急”。由此可看出力、气的关系。练气功者,通过意念的训练,到达养气之目标。意念的高度专注使身材之潜力,集合在一念上,其力自出。平时增强对意念(气)的专项训练,应用时专注于手脚,其力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