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的主要人物(历史典故-投笔从戎)

/ 0评 / 0

投笔从戎的重要人物(历史典故-投笔从戎)

班超东汉时代有名的军事家、外交家,年青时为官府抄书,曾经投笔慨叹:“百思特网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于是投身军旅,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31年中平定西域等50余国再度附属于东汉统治。投笔从戎这个成语讲的就是班超的故事。

班超,字仲升,是东汉名将。他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当时有名的历史学家。他是东汉时代很著名的将军,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外交家。他从小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但是对父母非常孝顺。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因哥哥被聘为校书郎(管理书籍的官),而和母亲一起来到洛阳。

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加上家中比拟清贫,便受官府的雇用,缮写文书,以此营生。为了将这份工作做好,班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直到很晚才睡。

有一天,他在缮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认为这份工作实在无聊,想到自己远大的志向,忍不住站起来,将笔狠狠地掷在地上说:“大丈夫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幻想,也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度的外交作贡献,以取得封侯,怎么可以在这种抄缮写写的小事中糟蹋性命呢?”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回应说:“凡夫俗子怎能懂得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人,曾经出使西域,立下无数功绩。自此,班超决议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度作贡献。

后来,班超加入了部队。公元73年,奉车都尉(百思特网皇帝的高等侍从官)窦固出击匈奴时,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部队的副顾问长官),伴随一起出征。

窦固让班超率领一支军队出征。在蒲类海(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湖)邻近,班超和匈奴呼衍王的军队相遇。他率领将士们勇敢奋战,消灭了许多敌人,为重开西域的通道树立了功劳。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斗中,取得成功。接着,朝廷采用他百思特网的建议,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班超到过五十多个国度,宣传了汉朝的国威。

执著于人生的妄想,是一种勇气和智慧;但埋葬旧的妄想,告别旧的自我,孕育新的妄想,则须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尤其是在已经有所造诣的时候,这种选择无异于彻底地否认自我,须要极大的勇气。敢于中途变更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之士。为国度和民族的命运而毅然作出“投笔从戎”的决议,这是班超为后人所推重的重要原因。对于生涯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把学习搞好就是为国度作最大的贡献了,只有把基本打好了,能力用双手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增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