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不计前嫌!(经典文言文赏析石勒不计前嫌!)

/ 0评 / 0

石勒不计前嫌!(经典文言文赏析石勒不计前嫌!)

原文

后赵王勒①悉②召武乡耆旧③诣襄国④,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⑤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⑥相殴,阳由是⑦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⑧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⑨召与饮,引⑩阳臂曰:"孤往日餍⑪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⑫从军都尉。

注释

  1. 后赵王勒:后赵王石勒。后赵,晋朝时我国北方先后涌现过16个政权,后赵是其中之一。勒,即石勒,树立后赵,武乡是石勒的家乡。

  2. 悉:全。

  3. 耆(q)旧:年高望重者。

  4. 诣襄国:到襄国。诣,到。襄国,石勒建都于此,今河北省邢台市。

  5. 微:位置低。

  6. 沤(u)麻池:浸泡麻茎的池塘。

  7. 由是:因此。

  8. 布衣:平民。

  9. 遽:立即。

  10. 引:拉。

  11. 餍(yn):吃饱。

  12. 拜:任命。

译文

后赵王石勒请所有武乡德高望重的老人前往襄国,同他们一起聚首饮酒。当初,石勒位置低的时候,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取沤麻池而互相殴打,因此唯独李阳不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取沤麻池的事,那是我作为平民时结下的怨恨。我现在广纳人才,难道会跟一个平民结仇?"于是立即传召李阳前来一起饮酒,石勒拉着李阳的手臂说:"我从前挨够了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随后任命李阳为从军都尉。

文言知识

说"拜":"拜"在古代是表现恭顺的礼节,而现在指下跪叩头。"再拜"是指拜两次,表现特殊恭顺。"拜"又指尊敬,如"崇敬"、"拜读"。上文"因拜从军都尉"中的"拜",是指用必定的礼节授予官职,即"任命"。"不拜"即不接收任命。

人物介绍

石勒:(274年一333年),本名匐勒,字世龙,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省榆社县)人,羯族。十六国时代后赵树立者,史称后赵明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奴隶皇帝。

石勒壮健雄武,善百思特网于骑射。八王之乱后,百思特网投奔汉赵光文帝刘百思特网渊。平阳政变后,与汉赵破裂。光初二年(319年),自称大赵天王,树立后赵,定都襄国,推进后赵成为北方地域最强的国度。石勒爱好儒家文化,减租缓刑,求贤纳谏,增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融会。

建平四年(333年),去世,享年六十岁,谥号为明皇帝,庙号为高祖。

启示与借鉴

石勒在成为封建帝王后,能够记得家乡人的利益,对于以前的仇人没有挟私报复,而是委以重担,可以看出石勒是一个胸怀宽广、有情有义之人,在这一点上是值得称道的。

一个心胸宽广的人背后必定有一个宽广的心坎世界,所以他的眼界和格式往往也很大。心胸宽广的人不会被生涯中的琐事所羁绊,不会为了鸡毛蒜皮而怨天尤人,这样就容易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通常也就更容易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