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堂实录(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 0评 / 0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情势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学会咬文嚼字、比拟品味的诗歌鉴赏办法。

教学重点:

学会咬文嚼字、比拟品味的诗歌鉴赏办法。

教学办法:诵读吟咏法,观赏法。

教学手腕:多媒体教学。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 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心坎。

二、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出发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重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纂。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苦楚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逝世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丧的偏向显著,但也不乏语言清爽、比方贴切,具有轻柔明丽作风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协调、意境幽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范地表示了徐志摩诗歌的作风。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绪体验,表示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有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妙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想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五,释题

“再别”——离别诗

接洽旧知: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拟熟习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白: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示: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白: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爽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情感,这种有着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三、学习全诗

(一)朗诵全诗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通过咬文嚼字赏析诗歌。

提问: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点,请同窗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离是哪些?

明白: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凡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爽感。

提问:从诗歌的意象入手,通过咬文嚼字赏析诗歌。

学生分组讨论

明白:

1、轻轻——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分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泄漏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陪衬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2、 金柳、新娘——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性命的景物化作有性命

的运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穷欢乐和眷恋的情感。夕阳照耀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俏丽的新娘。

3、 百思特网波光里的艳影——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

中有景,情景融合在一起。

——浸透诗人无穷欢乐和眷恋的情感。

4、 软泥里的青荇——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5、 榆阴下的一潭——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迷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6、 星辉——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

斓里放歌”。诗人的快活通过适当的意象选择到达了顶点。诗人情感到达了高潮。他理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7、夏虫、缄默、悄悄——诗人由理想回到现实。夏虫也不堪离别的愁绪,故“缄默”了,不再“欢叫”了。其次,诗人愿望离别的方法是静悄悄的,恰如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中都写到了的。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缄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诗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梦,因为要离别了。诗人写了“笙箫”,润饰词是“别离的”,诗人此时是忧愁的。

8、 云彩、悄悄——跟开头呼应。“云彩”原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

云彩”。这种夸大手段,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义。这里,节奏雷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情感,于“缄默”、“轻轻”、“悄悄”中表示了出来。

探究:那诗人为何在开头和结尾采用同样的形百思特网式呢?有何表达后果?

引诱学生思考诗歌的特别情势,回环往复会使诗歌有音乐美,情感浓重。

教师总结: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情感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凡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爽感。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性命的景物化作有性命的运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穷欢乐和眷恋的情感。夕阳照耀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俏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融合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活通过适当的意象选择到达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点之处。六、从诗歌的情势入手赏析诗歌

(三)全诗应用了多种修辞手段:

借代;暗喻;拟人;移就、夸大;照顾开头;暗喻、拟人、移情;重叠复唱。

四、 从诗歌的情势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情势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联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意,请同窗们联合相干诗句领会诗中的“三美”特色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颜色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颜色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括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示。

(1)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百思特网;溯,歌;箫,桥;来,彩。

(2)音节协调,节奏感强。

(3)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类似,节奏雷同,构成回环呼应的构造情势。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五、小结本诗歌。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情势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窗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办法。

六、作业。

1、 背诵课文。

2、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拟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顺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爱,道一声珍爱,

那一声珍爱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