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的故事(成语小故事:一言九鼎)

/ 0评 / 0

一言九鼎的故事(成语小故事:一言九鼎)

1、故事内容

话说东周有镇国之宝九鼎,是君临天下的象征,世人都想拥有它。当时的周朝势微,又想保住这九鼎,又不敢得罪各个诸侯强国。

秦国仗自己兵多马壮,想用武力来强制周王交出宝鼎,周王(应为周显王〈公元前321年〉)非常畏惧,但又不敢真得罪秦国,这时周出了一个强人,名叫颜率,能言会道,对大王说:“大王,你不用担忧,我向东边的齐国借兵求救就可以了。”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横之师、兵临城下威逼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沉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以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抢救面临危亡的国度一定美名传扬,博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切是贵国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尽力争夺!”齐王一听非常愉快,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百思特网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无奈地撤了兵。

当齐王预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王又忧心忡忡了。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忧,请许可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次在贵国的义举下,我们国度才得到保全,所以我们愿意让出九鼎,但是从我们国度到东齐要百思特网经过好几个国度,大王盘算借哪条道将鼎运过来呢?”齐王答复:“寡人预备借道梁国。”

颜率说:“万万不可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策划这件事已很长时光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定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预备借道楚国。”颜率答复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处所名)进行策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毕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集合、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商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9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须要的难以计数,此外还要预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质,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九鼎运来齐国。所以臣一直在私下为大王担心。”

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颜率赶紧说明说:“臣百思特网怎敢诱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议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消除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由此可见,九鼎的分量之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录:“毛先生(毛遂)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形容一句话的作用很大。

后来,人们渐渐引申出“一言九鼎”的成语。

——《战国策东周策》

2、故事启发

九鼎,是我国夏朝禹之子启时铸造的。它分离以九州的名山大川、奇怪之物刻于鼎身,制成九只刻镂精巧、古朴典雅、气概稳重的青铜大鼎,体现了王权的集中和至高无上。颜率应用各国抵触,运筹帷幄,在本国不费一兵一箭的情形下,凭借着巧言善语借齐国之兵力既退了秦师又保住了象征社稷的九鼎至尊,还使得齐国吃了个哑巴亏。颜率保鼎的进程,沉着从容、深谋远虑,并在悄无声息中玩转三国,乃名符其实的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