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之道(道家的养生之道是如何内外兼修的?)

/ 0评 / 0

道家养生之道(道家的养生之道是如何内外兼修的?)

正所谓:“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

“养生之道”向来是人们最为关怀的事情,“长命百岁”也是每个人所期盼的性命目的。

既然逝世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尽可能推迟“逝世亡时光”则显得尤为主要了。

中医讲养生,重在气血,是从身材物资角度来谈;而道家讲养生,则着重于精力境界。

那么,从道家角度来百思特网看该如何控制养生之道呢?

人类“长命百岁”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01

内在养生: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庄子曾在《养生主》里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做“庖丁解牛”。

这个庖丁(厨子)在屠宰肥牛的进程中,先是由眼中看见“整头牛”,然后是看见“部分牛”,最后到达了“眼中无牛”的境界。

庖丁在“解牛”的进程中,逐渐从技巧层面上升为境界层面,使得他在“解牛”当中,不仅动作流利,而且声音协调,处处显露出一种游刃有余的姿势。

庄子用这个故事告知我们:解牛,须要依循天理自然,养生也是如此。

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看作技巧高明、依循自然的庖丁,还要把自己当作“牛”:深刻地懂得自己的身材结构并对症下药,才是养生的先决条件。

“天以阴阳而化生万物,人以阴阳而荣养一身,阴阳之道,顺之则生,逆之则逝世。”

要想荣养一生,则必需要顺应天道自然。

正所谓:缘督认为经,一种顺应自然和自身结构的养生办法,才是内在养生的最佳办法。

其实这其中充斥了“具体问题、具体剖析”的辩证唯物论原理,只有合适于自己身材结构的养生办法,才是切实有效的养生之道。

而造成每个人特别身材结构的条件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种因素。

有的人是因为先天缺点,而导致了异于常人的体质;

而有的人则是因为受到后天环境的制约,从而转变了原有的身材结构。

但无论是哪一种人,都实用于这种养生之道:顺应自然。

这种办法说起来似乎很简略,可要是做起来当真是难上加难。在我们的印象之百思特网中,似乎只有一些道家仙人方可达此境界,而老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在秦失(老子的朋友)看来,老子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人。虽然到达这种境界的人很少,不过我们也无需灰心,因为只要你尽力做了,那就不会白做。

我们虽然做不到完整顺应自然天道,但起码我们能够做到安时处顺、心态温和、精力淡然。人生在世,焦虑紧张是一生,心态温和也是一生。是选择温和地生涯,还是选择愁闷地渡过,这完整取决于一个人做人的心态。温和开朗、顺应自然之心,不仅是一种生涯艺术,更是一种养生之道。

由此看来,“内养”重在修养性格、安宁精力,而非通过大批的食疗来延年益寿。

02

外在养生:学会掩护自己,做一个“无用”之人

仅仅通过“内养”还不足以活得久长,因为一个人总会遭到来自外界的种种侵占与干扰,这个时候拥有避害之法也是养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正如王夫之所说的“涉乱世以自全”,在世间生存,定要记得趋利避害,尤其是在乱世之中,你的才、智、德、名,每一个看似是你的长处,其实也是你的危险。许多才高德显之人往往在乱世中不得善终,而避免这种损害的唯一办法便是做个“无用之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无用之人”呢?

说起“无用”,它很像佛家所说的“空明”,也很像孔子提到的“不器”。但对其做了更为详尽解读的则是道家的庄子。

庄子以为,“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人就是一种无用之人。

“无用之人”并非是什么都不干或者什么都干不了的人,而是“明知道现实的无奈与残暴,却依旧不改初心去做”的人。

这样的人实际上很接近儒家的圣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执着而不悔。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这样执着的人又怎能轻轻松松地避外害呢?

其实我们在上面之所以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一种无用之人,那是因为还有另一种人也算“无用之人”。

这种人遵守着“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的原则,奉行着“识时务、因时而变”的处世百思特网法则。

就像隐居于隆中的诸葛亮那样“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中除了是在期待机遇,同时也是在避外害。

03

内外兼修,长久长久

其实,无论是内养还是外修,其核心在于“平庸如水”。

正如庄子在《山木》中所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对内,我们时刻坚持着镇静淡泊的心态,不大喜亦不大怒;

对外,我们树立起平庸如水的关系,不过火亲近,亦不刻意疏远。

这样不仅能使自身平心静气、身材舒泰,也不会让别人对你心生怨恨,能力实现真正的“长命百岁”。

“自内养”加上“避外害”,两者联合就是长命百岁的“养生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