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传奇(朱元璋传奇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几位贵人)

/ 0评 / 0

朱元璋传奇(朱元璋传奇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几位贵人)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加入郭子兴引导的红巾军对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赶胡虏,恢复中华”为号令,北伐中原,停止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丧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纵观朱元璋的一生,的确是充斥了传奇颜色。从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小小放牛郎,一步步的走向一个帝国的统治者,这其中的原因一定有其本身所固有的才能以及禀赋,还包含当时的时局,俗话说“时势造豪杰”,假如朱元璋生在当今太平盛世,估量也会平平庸淡的渡过自己的一生;另外,朱元璋的所有造诣与其一生中遇到的几个贵人也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借助这些人的力气,朱元璋才培养了一代帝王的光辉。下面我们就细数一下朱元璋性命中的几个贵人。

1、皇觉寺高彬和尚

1343年朱元璋的老家濠州产生了旱灾,次年春天又产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朱元璋一家在这些天灾之中变得支离破碎,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逝世,只剩下他和二哥一家,贫穷让他们草草的办了家人的后事后也各自分道扬镳,朱元璋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投靠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高彬和尚收容了他。虽然高彬和尚对他并不能说是善待,但也算是解了朱元璋的燃眉之急,究竟如果高彬和尚没有收容他的话,我们的朱重八同志可能已经化为孤魂野鬼了。从这一点看,高彬和尚是朱元璋遇到的第一个贵人。

2、朱元璋的发小一:汤和

汤和于1326年出身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在一条小街上长大。童年的汤和有壮志,在嬉戏玩耍时,爱好统率群童,练习骑马射箭。成年之后的汤和身高七尺,举止洒脱,沉稳敏捷,擅长谋略。

1352年(至正十二年),汤和率领十多个壮士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他因作战大胆而被封为千户之职。汤和给儿时伙伴朱元璋写信,邀请在皇觉寺的朱元璋加入义军。有人知道了这封信的内容,要去告密。百思特网于是,朱元璋投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朱元璋参军后,因功被晋升为镇抚之职,级别在汤和之上。

正是汤和的这一次邀请,正式的让朱元璋没有了退路,只能参军参军,从而正式踏上了征战沙场的第一步。汤和年纪比朱元璋大三岁,却对朱元璋言听计从,这体现出了汤和的眼光一级人生智慧,也正是因为汤和的远见,能力使他在朱元璋年迈时代避免了和其他开国功臣一样的命运,成为了明朝开国功臣中惟一一个得以善终的人

3、朱元璋的老岳父:郭子兴

至正十二年(1352年)春,郭子兴集合了数千名年少体壮的青年,起兵攻占了濠州。朱元璋前来投靠。门卫疑惑他是间谍,将他捆绑起来,并将此事报告郭子兴。郭子兴认为朱元璋相貌不同寻常,便令人解开绳索,与他交谈后,将他收在帐下,升为十夫长。

朱元璋参军后,作战大胆,机灵灵巧,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体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绩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朱元璋在军队中的好名声流传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亲信知己,有主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磋商。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逝世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被委以重用,借此机遇,朱元璋的军事能力以及准确的谋略得以展示出来,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整理。由于郭子兴的性情缺陷,朱元璋被郭子兴视为对自己的威逼,因此经常受到排斥,甚至差点被谋杀。朱元璋深知郭子兴并不是自己的伯乐,因此他交出了兵权和人马还给郭子兴,自己仅带数人自己闯天下去了。

虽然郭子兴后期与朱元璋发生了抵触,但是他给朱元璋供给了一个平台,让朱元璋自己和其他人看到了他的才能与魅力,为朱元璋嫡系权势的发展供给了不可或缺的基本。

4、朱元璋的发小二:徐达

徐达农家出生,土里刨食。他性格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孔清瘦,颧骨稍高,身体魁梧。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工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加入。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端了他的戎马生活。

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面临着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的威逼,朱元璋决议各个击破,徐达在这一时代施展了至关主要的作用。徐达在这一时代充足展示出来他的名将风范,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为朱元璋在应天地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本。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带领25万大军进行北伐。在北伐檄文中提出“驱赶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援斯民”的口号。次年七月,徐达攻克通州,八月包抄大都,然而大都无人保卫,元朝就此淡出历史。

元朝消亡后,蒙古残军仍然在不断进攻,而元大将王保保拥兵十万,坐守山西太原,是明朝的最大劲敌。徐达率军进入山西,很快先取了泽州、潞州,先行站稳脚跟。王保保却急于与除达一决雌雄。由太原北去,向大都的方向,欲与徐达决战。徐达充足应用自己的战略和计谋,夜袭元军首领王保保大营,大获全胜,此举根本上消灭了元朝的残余权势,为大明朝初期供给了稳固的边疆,使国度能够得以休养生息。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绩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湛,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转变。各位将领遵奉其令都凛然害怕,而在太祖面前则恭顺谨严像不敢讲话一样。擅长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谢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努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更能严厉束缚军队,所攻克大都会二处,省会三处,府城县城一百余处,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5、一代名将:常遇春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随刘聚在和州抢掠时正巧遇上朱元璋率军攻和州。常遇春早就听人说过朱元璋仗义豪侠,很有作为。他方便用在和州相遇的机遇,装成老百姓视察朱元璋的行经。他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的风格,也看到了朱元璋的军队纪律严明,不害百姓的行动。经比拟他知道朱元璋是个做大事者,刘聚仅仅是个盗匪,不能与朱元璋相比。他当机立断,决议在和州投靠朱元璋。

常遇春去投靠朱元璋时,朱元璋的态度很冷漠。朱元璋问常遇春:“你是不是挨了饿,想到我的队伍中找饭吃?”常遇春答复说:“我在刘聚手下打家劫舍,并不愁衣食,只是刘聚只知抢掠和偷盗,并无大志。我听说将军是位英明智者,因此前来投靠,为将来的前途愿效逝世力。”朱元璋问:“你能跟我过江打仗吗?”常遇春答复:“将军指到哪里,我愿打到哪里,渡江之日,愿为先锋。”朱元璋见常遇春身体魁伟,体格硬朗,出语百思特网忠恳,就把他留了下来。从此,常遇春弃盗为良。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以为常遇春的功劳“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朱元璋对常遇春“颁赏赐劳”,特意表扬他“勤劳于外,南平诸郡,兵不失律,民无所扰”的功绩。常遇春对答颇为得体,他说,这是“皇上成算,所至辄克,非臣所能”。

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曰忠武。配享太庙。

朱元璋还赋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此后朱元璋令宫廷画师为常遇春公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

常遇春去世后,中国很多处所思念他的功劳为他建祠祭祀。乾隆十六年(公元1720年)乾隆皇帝亲笔御提“勇动风云”四字,颁诏常遇春故乡建开平王庙,三层大殿,巍峨壮观。乾隆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由尹继善到怀远常遇春祠堂安位主祭。其奉旨题联一副:“将十万众之威名,常诵都人仕女;居七八分之功业,永留大地河山。

6、最后的名将:蓝玉

蓝玉是安徽定远人,他是常遇春的内弟,常遇春为人清高,但却对他的这个亲戚非常推重,几次在朱元璋面前推举。但朱元璋并没有轻信常遇春的话,直到蓝玉追随徐达加入了洪武五年的远征,表示出众,才委他以重担。

说是重担,其实也不算,蓝玉的运气其实并不好,在他的那个时期,名将太多。他无论从资格和才能上都还差一截,只能乖乖的给那些先辈们打下手。

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蓝玉在等了几十年后终于等到了这样一个机遇。洪武二十一年,残元皇室脱古思帖木儿继承皇位,不时骚扰明朝北疆,明廷命蓝玉率师15万北征。脱古思远居捕鱼海,自认为明军劳师北上,军疲粮缺,又正值风号沙飞,元军毫无防备。蓝玉乘机率大军抄近道日夜兼程奔袭敌营,元军大败,太尉蛮子被杀,元皇帝及太子率领随从数十人仓促北逃。蓝玉指挥穷追,擒元皇次子、妃、公主及王公、平章以下要员3000名,俘获男女70000余口,缉获大批宝玺、符救、金牌、金银印章及畜生,烧毁敌军械不计其数。朱元璋大喜,诏令奖励,封凉国公。

蓝玉彻底扫清了北元在北方的残余权势,保护了明朝的北方边境稳固,为明朝今后的长治久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惋惜“蓝玉案”让最后的名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中肯的历史评价,但我们不能否定的是他对朱元璋,对大明朝做出的突出贡献。

7、最主要的女人:马皇后

马氏的祖上曾是归德府宿州富豪。父亲马公家住新丰里,由于乐善好施,所以家业日渐贫困。母亲郑媪,在1332年生下马氏不久就逝世了。马公没有儿子,视马氏为掌上明珠。马氏自幼聪慧,能诗会画,尤善史书,性情也颇顽强。

马氏的父亲马公因为杀人避仇,流亡他乡,临行时将爱女托付给生逝世之交郭子兴。郑媪早卒,其后马公也客逝世外地,郭子兴越发可怜此女孤苦,收为养女。郭子兴教她文化知识,夫人张氏则手把手教她针织刺绣。十几岁的马氏聪慧无比,凡事一经指点,马上知晓。年近二十的马氏,模样端庄,神色秀越,还有一种温婉的态度,无论何等急事,她总举止从容,并没有疾言厉色,所以郭子兴夫妇很是钟爱马氏,一直想给她找一个好夫婿,使她毕生有托,不辜负马公遗嘱。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对自己的事业将会有很大的赞助。于是便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马氏与朱元璋成亲后,和朱元璋情感深厚,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

郭子兴虽然重视朱元璋,但他性格暴躁,忌才护短,又好听谗言,犹豫寡断,在别人的挑拨下,也曾百思特网多次猜忌朱元璋,对他加以斥骂。一次,郭子兴发怒,将朱元璋禁闭在空室,不许进食,马氏得知后,亲自到厨房,“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马氏见此情况,就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缝,使得朱元璋能脱离困境。朱元璋南下之时,马氏曾负责往来的文书,并做得井井有条,同时她还劝朱元璋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深得朱元璋的赞美。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带领大军渡江,马氏和将士的家属仍留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当时长江交通线被元军切断,和州孤立,马氏勉励将士,安慰眷属,稳固后方。攻下集庆(今南京市)以后,由于战斗的须要,她还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兵东下,直逼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郊),朱元璋亲自领兵抵抗。强敌兵临城下,城中的官员、居民有的盘算逃难,有的忙着窖藏金银,囤积食粮。马氏却沉着自若,把自己的金帛全都拿出来犒赏士兵,稳固了军心,为朱元璋获得成功起了主要作用。

朱元璋称帝后封马氏为皇后,虽位居皇后,但马氏仍勤劳简朴,待人慈祥有加,对朱元璋的一些残暴行动加以禁止,爱民如子,为朱元璋的统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马皇后在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丙戌日(八月二十四)逝世,享年五十一岁。朱元璋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立皇后。

朱元璋一生中有太多的传奇,培养朱元璋千古大业的不仅仅是以上几人,另外还有李善长、付友德、冯国用、刘伯温、冯胜等人,也是朱元璋性命中不可或缺的人,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朱元璋的传奇一生是具有必定的神秘颜色的,我们不能管中窥豹,要用综合的眼力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