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的儿子(历史上真实的李靖与他的儿子们)

/ 0评 / 0

李靖的儿子(历史上真实的李靖与他的儿子们)

李靖是关中三原县人,本名叫李药师。他的祖父和父亲分离在北魏和隋朝为官。他的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韩擒虎在平定南朝实现国度统一方面是第一功,对自己这个天资伶俐、且爱好兵法的外甥极其观赏,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旧唐书李靖传》)

李靖刚为官时候他出任长安县功曹,京官,后来又任驾部员外郎。虽然官职不是很高,但很多大臣观赏他。宰相杨素就是其中之一,有一次他曾经抚着自己的床跟李靖说:“卿终当坐此。” (《旧唐书李靖传》)

李靖的思维灵敏度和视察力非同寻常,但是这个特色差点害逝世唐王朝,也差点送了他自己的命。隋末战乱的时候他正在马邑任郡丞,马邑当时在李渊的执掌规模内,李渊正在担负太原留守,掌管山西一带对突厥和农民起义军的战斗。李渊在得到这个任命时候曾欣喜若狂,他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我是唐国公,让我来这里是天意,不能违反天意,否则上天降灾。言下之意就是要造反。所以他借着与突厥和起义军作战的机遇锤炼人马,暗地里扩充实力。隋炀帝派在他身边监督的人都没看出来什么,李靖看出来了。“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 (《旧唐书李靖传》),他视察李渊,认为此人有野心,此时的李靖还是满脑门子忠君思想,他想揭露李渊。于是他做了一个很特殊的举措,《旧唐书李靖传》记录说他“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他自己把自己当作囚徒捆起来然后前往江都告状,当时隋炀帝在江都。这里两个疑问:

第一,为何自锁?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就很纳闷,他说:“上变当乘驿取疾,何为自锁也?”(《资治通鉴考异》)揭露密谋应当走官方驿站快点走,自锁干什么?我估量是因为此时三晋控制在李渊手里,他要是明目张胆地跑,难免被发明,李渊必定会派人追他。追上了小命难保,因此玩弄把戏,假装犯法被解往内地受审,可以瞒天过海。

第二,为何取道长安?

从山西去江都告状,为何绕道西边走长安?我估量是因为此时隋朝已经到处是战乱,河南方向已经是战场,他只有取道相比较较镇静的关中绕大圈能力到扬州去。

可是到了长安他才知道,长安通往南方的路也断绝了,当时全国到处是战火,关中成了孤岛了。于是他就滞留在长安。在长安的时候也没闲着,“李靖与卫文昇为隋守长安,乃收皇族害之。”(《大唐新语》卷六)他在城内戕害李渊的亲属。不过坦率地说,此时长安城内即便有李渊的亲戚,也不会是什么至亲,最多是远亲,像平阳公主之类的早都躲出城外了。但是他这样干那就是公开与李渊为敌。当李渊占据长安的时候,他就被抓住了。李渊恨得牙痒痒,将他们推上刑场,卫文昇等都被杀了,就在刀斧手举起屠刀要杀李靖的时候,李靖大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旧唐书李靖传》)李世民早就听说李靖是个军事奇才,此时正是用人之时,杀了他太惋惜,于是向李渊求情。李渊只好卖给李世民一个面子,释放了李靖。李靖随即进入了李世民的幕府。

这件事埋下了两条线索,一是李渊仍旧记恨李靖;二是李世民信任李靖,李靖也忠于李世民。我们分离来看一看这两条线。

首先看李渊对李靖的态度演化:

李渊虽然饶了李靖一命,但是很显著对他还是存有疑惑。有这么两件事,第一件事产生在李靖担负岐州刺史的时候。当地有一个人知道李渊百思特网恨李靖,因此就搞点名堂,“人或希旨,告其谋反。高祖命一御史按之,谓之曰:‘李靖反且实,便可处罚。’”(《大唐新语》卷六)

这位御史来到岐州,接着了这位告状者,带着他一起回长安。这位御史心里明确,李靖不可能反,李靖忠实耿直,当年要告发李渊也是忠于职守,现在他是唐朝的官,照样忠于职守,不会谋反的。可是怎么证明这是一场诬陷呢?御史边走边想方法,终于想起一招。晚上到驿站住宿的时候,他忽然惊呼状纸不见了,丢了,还装模作样把手下人抽了一顿,然后对告密者说:“李靖反状分明,亲奉进旨,今失告状,幸救其命,更请状。” (《大唐新语》卷六)

告状者重新写了一份状纸,等他写完,御史冷笑一声,拿出了本来那张状纸,两张状纸放在一起一比较,时光地点事情都有很多出入,前后不一,足以证明这是告状者在撒谎,他将这个成果告知了唐高祖,“高祖大惊。御史具奏,靖不坐。” (《大唐新语》卷六)李靖就此免于一难。

即便如此还没有清除唐高祖的戒心。在派李靖讨伐南方军阀萧铣的时候,有一度进展不顺利,李渊竟然又发生杀心了,“阴敕硖州都督许绍斩之。绍惜其才,为之请命,于是获免。”(《旧唐书李靖传》)密令都督许绍杀了他,许绍认为这太过火了,李靖是人才,不应当这样对他,于是向李渊请命,李渊这才饶了李靖。后来李靖在战场上屡建战功,唐高祖这才逐渐信赖李靖,他对臣下们说:“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旧唐书李靖传》)与其嘉奖他,不如刺激他,这一批驳果然让李靖施展出能量了。他给李靖写了一封书信,大大表彰了李靖,然后说;“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旧唐书李靖传》)

后来在平定南方和抵抗突厥的进程中,李渊对李靖是全方位信赖,军权全权委托,李靖也不辱使命,精彩完成使命。

李世民对李靖的态度。

当年要杀李靖的时候,就是李世民说情救了他一命,然后又把他收入幕府。但是耐人寻味的是,李靖还真称不上是秦王府旧臣,在玄武门事变前他和李世民的关系只能说是一般的下属与上级的关系,看不出其立场有什么特殊的偏向。李世民曾向他泄漏过口风,想试探他,“世民迟疑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勣,世勣辞;世民由是重二人。”(《资治通鉴》)也就是说李世民放出口风后李靖没答应参与。但是您注意,他也没向皇帝或者太子告发,否则也就没玄武门事变了。换句话说他是中立立场。李靖在这一点上和李勣一样,这两人都是才能超强,所以有恃无恐,当年他的才干让他从刑场上逃得一命,现在他照样可以在政变症结时刻不参与,无论谁成功都不可能不重用他。

果然李世民一直非常倚重他,并没有因为他的不参与而怪罪。而且终其一生信赖他,而李靖之所以让李世民一生信赖,就是因为他的三大功,这是李世民亲口给他总结的,太宗这样说:“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新唐书李靖传》)下面我们分离来看看他的三大功。

第一功,平定南方

萧铣,南朝梁朝宗室,本来是隋朝处所官,隋末举兵反隋,占领了长江中游地域,自立为帝,国号梁,首都在江陵,权势最大的时候,东至今天江西,西到重庆三峡,北到汉水,南到岭南都是他地盘。武德四年李靖向皇帝建议攻打萧铣,他献上了一个“平萧铣十策”,高祖看了之后大为观赏。他让宗室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大总管,让李靖当他副手,李孝恭是李渊的侄子,后来也是名列凌烟阁的功臣。但是李渊对此时的李孝恭并不放心,“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军之任,一以委靖。”(《旧唐书李靖传》)李孝恭缺少军事经验,所以唐高祖将实百思特网际指挥权交给了李靖。唐军自上游进发,将穿过三峡的时候正好遇到汛期,萧铣以为唐军这个季节不敢来,“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装备。”(《旧唐书李靖传》)

果然唐军来到三峡的时候将士们都不愿意持续前进,担忧安全。李靖对李孝恭说:“兵贵神速。今吾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江涨,倐忽抵其城下,掩其不备,此必成擒;不可失也!”(《资治通鉴》卷189)他们以为咱们不敢来,咱们就偏偏来,打他个措手不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全军在他的鼓舞下冒着危险闯过三峡。刚过三峡,就遇到了敌人一股多达数万人的大军队,敌人压根没料到唐军此时涌现,大吃一惊,唐军猛扑过去,“获战舰三百余艘,杀溺逝世者万计” (《资治通鉴》卷189),李靖出其不意的计策果然胜利。

紧跟着兵锋直指江陵,江陵兵少,只有数千人,萧铣紧迫呼唤各地援兵,但是路途遥远,一时赶不来。萧铣鼓舞仅有的这几千人与唐军逝世战。李孝恭看到敌人人少,很轻敌,就想一举击溃之,李靖阻挡——这是困兽,困兽犹斗,正是他们为了保命要拼命的时候,不要马上打,等上一两天,他们心中惶惑,士气也会低落,那时再打可以确保成功,但是李孝恭不听,他把李靖留在营中,自己带领精锐出战,成果果然如李靖所料,被打败了。

敌人追击过来,看见唐军抛弃的物质钱粮,每个人都抢了很多,路都快走不动了,李靖在后方瞭望,看到这个场景意识到机遇来了,立即带领营中留下来的军队奋力出击,敌人正乱哄哄的,基本扛不住李靖的冲击,大败,李靖乘胜直扑江陵城,在城下俘虏了大批的敌人舟船,李靖命令把这些船都放开,任它们飘到长江里。部下不明确了:“破敌所获,当藉其用,奈何弃以资敌?” (《资治通鉴》卷189)此时的李靖就体现出他的智慧了,他说敌人的援兵正在从下游赶来,我们有腹背受敌的危险:“今弃舟舰,使塞江而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资治通鉴》卷189)现在咱们把这些无人驾驶的船放到江里去,顺流而下,敌人援兵看到了确定认为江陵已经被攻破,船都没人管了,确定就不敢来,等他们回过劲来,怎么也得十天半月的,那百思特网时我们早就拿下江陵了。

成果果然,敌人援军看到这些船,真的认为大势已去,很多人就此还投降了唐军。所以你看李靖打仗,就是这样充斥智慧,换句话说李靖是个特殊有技巧含量的将领,跟尉迟敬德、秦琼这样靠英勇打仗的人相比就高了一个层次。援军不来,江陵城里的敌人就损失了愿望,不得不投降。很多将士建议严惩敌人,没收其财产分给将士们,李靖坚决反对,他说:“今新定荆、郢,宜弘广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旧唐书李靖传》)咱们是官军,应当宽巨大度,而且南边还有很多地盘没打下来,你这样一搞,他们必定会坚守,得不偿失。李孝恭听从了其建议,果然不久萧铣的处所官们纷纭投降。

武德六年李靖又平定了长江中下游的军阀辅公祏,此时岭南也已经在他的压力下归降了唐朝,南方几乎被李靖凭借一己之力平定了,高祖很愉快,他说:“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旧唐书李靖传》)

李靖第二功:大破突厥

突厥是唐朝初期最大的威逼,当年在太原举兵的时候,李渊就曾不得不称臣于突厥,那时的突厥春风得意,普遍插手中原事务。唐朝建国之后突厥没少入侵内地,一度让高祖有了迁都的念头,遭到李世民等人坚决反对。就在太宗刚即位没几天,突厥就打到了渭水北岸,太宗单枪匹马去会面突厥可汗,双方展开了一场会谈,可能是答应了人家一些请求,突厥才撤兵了。

贞观三年机遇来了,突厥遭受了双重打击,一方面一些从属部落叛乱,镇压失利。另外天灾来了,游牧经济特殊容易受天灾打击,当时产生雪灾了,牛羊大批逝世亡,突厥人陷入了绝境,甚至于饿到什么田地呢,将雪层下面逝世去的牛羊的骨头挖出来磨成粉喝掉,突厥牌壮骨冲剂,就困窘到这个田地。

唐太宗意识到千载难逢的机遇来了,于是他拜李靖和李世勣为将,倾全力攻打突厥。

李靖打仗历来是智谋与英勇并重,这次他仍然是这样的战法,他亲自带领前锋军队三千骑兵,出其不意直扑突厥腹地,突厥突利可汗听说李靖带领区区三千人打来了,非但没有因为唐军人少一鼓作气吞灭之,恰恰相反,他开端困惑了,以往没有唐军敢如此深刻的,现在李靖如此深刻解释他背后有大军队,有恃无恐:“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旧唐书李靖传》)所以他决议逃跑。

李靖一方面四处略地,一方面又派人在草原上大行离间计,四处造谣,不断有突厥所部来投降,而且在这个进程中还俘虏了隋炀帝的皇后萧后和一些宗室。本来萧皇后在隋炀帝被杀后先是被宇文化及带着向关中走,宇文化及被李密和窦建德击败后又被窦建德俘虏了,窦建德失败了又逃到了突厥这里,这回被唐军俘虏了。后来她在长安宁居,逝世后和隋炀帝合葬扬州。

取得了如此大胜,李靖仍然不肯轻易罢休,他意识到突厥此时是最衰弱的时候,假如放过他们,来年水草丰美之后他们就逝世灰复燃了。此时突厥大可汗颉利可汗害怕唐军,逃得远远的不说,而且派使者向唐朝乞和,唐太宗答应了,派重臣唐俭作为使者去和他会谈,李靖对自己的部将说机遇来了,唐俭去了敌营,敌人认为和谈开端,我军不会有所行为,小心性下降,我们应当去偷袭他们。部将说不行,唐俭在那里,咱们一行为,突厥必杀唐俭。李靖一张嘴回了这么一句:“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惋惜。” (《旧唐书李靖传》)当年韩信就是这样破齐国的,一个唐俭有啥惋惜的。唐俭好歹那也是名列凌烟阁的重臣,差点就被李靖给就义了。

李靖精选了一万骑兵,带上二十天的干粮,星夜兼程,深刻草原大漠,直扑突厥大营,路上凡是遇到突厥零碎人马一律俘虏,带着走,免得他们去报信。颉利可汗看到唐朝使者来到,很愉快,放松了小心,李靖骑兵到了距离他大帐十几里的处所他才发明,此时已经来不及组织人马了,于是他只身逃跑,李靖冲进营地大肆砍杀,最后俘虏多达十余万人。颉利可汗跑得张皇,忘却杀他唐俭,唐侥幸逃走。不多久,颉利可汗也被俘虏,被押解往长安。

资讯传到长安,举国欢庆,唐太宗和太上皇一起喝得大醉,太宗还借着愉快劲跳了一场舞,应当这么说,平定东突厥是唐朝前期最光辉的成功,一个亲信大患被革除,而且威震全部东亚和中亚,奠定了唐朝东亚领袖位置基本,最终唐太宗被各国酋长拥立为“天可汗”与此事直接相干,正是李靖一手将唐朝的伟业助推上了顶峰。

李靖第三功:西定吐谷浑

吐谷浑本来是鲜卑的一部,后来迁居来到了青海,此时开端与唐朝为敌。屡为边患,还曾经扣留唐朝使者。威逼到了西北地域的安全。唐太宗想解决这个问题,算来算去,他认为李靖最适合,他说“得李靖为帅,岂非善也!”(《旧唐书李靖传》)在前一年,李靖已经半退休了,年事已经很大了,而且脚还有病。于是太宗派遣房玄龄去探探口风。

房玄龄去了刚一张口,李靖立即明确了,他徐徐说到:“靖虽年老,固堪一行。” (《旧唐书李靖传》)我还行,可以走一遭。唐太宗大喜,拜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大军讨伐吐谷浑。这一仗从青海湖以南一直打到黄河源头,唐军首先须要战胜高原反响,而且吐谷浑的可汗在逃跑的时候将沿途的草原放火烧了,就是为了让唐军的马没草吃,也就没法追他。众将都以为这仗没法打了,但是部将侯君集以为我们艰苦,敌人更艰苦,他们已经穷途末路,应当深刻高原,持续追击。李靖赞成其主意,于是兵分两路大举追击。这一仗无比的艰苦,高原上有的处所没有水,于是“人龁冰,马啖雪”(《资治通鉴》卷194),吃冰饮雪,最后连冰雪都没了,战士们用刀刺马,喝马的血。李靖一个垂垂老者,也跟年青人一样奋力追击,最终吐谷浑可汗自缢身亡,他的儿子投降了唐军,唐军立他为新的可汗,然后大军凯旋。

榆林窟25窟八世纪中期毗沙门天王像

这三大功就是李靖军事生活最光辉的三场成功,唐朝的南、北、西三个方向都是他平定的。所以说李靖是唐朝第一将,重要的原因就在这里。

不过就在此时,李靖又遇到了一场麻烦,这件事又唤醒了他心坎里的不高兴的记忆。在平定吐谷浑的战斗中,有一个叫高甑生的部将,此人是秦王府旧臣,所以很自满,因为行军耽搁时光,遭到了李靖的处分,心坎不服,战后向皇帝诬陷说李靖谋反。唐太宗压根不信,命令将高甑生流放到边境。虽然太宗展示了自己对李靖的信赖,李靖心坎的隐痛却发作了,当年他得罪了唐高祖,两次差点被高祖所杀,现在老了老了,却又遭到小人诬告,能不让他觉得不寒而栗吗?于是他开端闭门谢客,连亲戚都不见,安心养老。唐太宗对他恩待有加,唐文宗时代李靖后人李彦芳曾献出家藏高祖、太宗给李靖的手书,“靖五代孙彦芳,大和中,为凤翔司录从军。家故藏高祖、太宗赐靖诏书数函,上之。一曰:‘兵事节度皆付公,吾不从中治也。’一曰:‘有昼夜视公疾大老妪遣来,吾欲熟知公起居状。’皆太宗手墨。”(《新唐书李靖传》)

李靖这个人虽然善战,但却是个性情很内向的人,在担负宰相的时候,总是显得笨嘴拙舌,“性沉退,每与时宰参议,恂恂然似不能言。”(《册府元龟》卷310)实则内秀,不仅战功赫赫,而且著作颇丰,两唐书记录了多部他的著作,重要是军事著作。他的兵法被后人称为“卫公兵法”,因为他的封号是卫国公。《卫公兵法》对战略、战术、部队训练、兵器设备甚至部队医疗、阵亡士卒的安慰等都有阐述,是研讨唐朝军事史名贵的史料。

贞观二十三年李靖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逝世后陪葬昭陵。一代豪杰谢幕。

李靖的长子叫李德謇,《册府元龟》卷134:“李德謇为将作少监,卫国公靖之长子。庶人承乾之废也,德謇与之交通,流岭南。后太宗以靖故改徙苏州。”也就是说李德謇是太子李承乾的人,因此遭到流放,时光很可能是贞观十七年或之后,但是当时李靖还健在,所以唐太宗下令改徙苏州。依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录,李靖还有个儿子叫李德奖。但似乎未曾入仕。

有关李靖的传奇故事一直在民间传播,很多民间文学把他当作主角,比如有名的《虬髯客传》等。当然最著名的是演化成了哪吒父亲托塔天王,哪吒是佛教人物,有那罗鸠婆、那吒鸠跋罗、那吒俱伐罗、那吒天王、那拏天等梵文名音译名,在佛教经典中,哪吒常与毗沙门天王共同涌现,两人关系有父子说、祖孙说两种。随着唐朝密宗的兴盛和毗沙门天王信仰的风行,李靖形象不断被世人神化,并与毗沙门天王形象融会发展成为托塔李天王,起码在元末明初杨景贤撰杂剧《西游记》第九出"神佛降孙"中,李靖己为天王。哪吒作为毗沙门天王之子也顺理成章发展为李靖之子。(《哪吒形象流变研讨》)但坦率说,李靖演化成托塔天王的具体文献证据链目前还不够完全,只能视之为是民间演化,曾经不登大雅之堂,等进入文人笔下,已经是发展成熟的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