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配土

/ 0评 / 0

不知不觉已经养了十二卷很多年了,总结了一点经验。看到很多新手要求十二配土,我最近正好在家换土,写点东西给新手参考。土壤是繁殖媒介,土壤如何搭配主要看你的繁殖环境。

1.也许你的环境是无法改变的,比如空气湿度和温差。那么我们首先要判断我们的家居环境如何,是否干燥、潮湿、炎热,是否通风,光线是否太强,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2.当你对自己的家居环境有了判断,以下是土壤搭配。简单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就是干保水点多,湿颗粒多,但这也是大众层面的知识,相当于写在课本上,广为认可。真正尖端的文章,像研究生发表的文章,都是新的研究,还没有写进教科书,是小众知识。比如干燥也可以使颗粒更多,润湿也可以保持水点,可以灵活。

3.当你决定拌什么土,下一步就是决定你的养殖方式。根据你所处的环境,把你的土壤混合一下,看你是否需要更多的通风、水等等。

所以新手一定要明白这个顺序,自己判断后再决定自己的耕作方式。很多焦虑的人就是想知道土壤是怎么搭配的。后面再说吧,先看看我的配土原料全貌。

事实上,养花媒体已经分成了几个派别。一个是受日本影响,都买日本的火山岩,强调干净无尘透明;另一种是国内普通人种花的方法,就是黄土渣和河沙,不用钱也能用,不如养养。我为这种土壤分配选择的介质是:

桐生砂:据说现在日本用的纯桐生砂很多,我以前没用过。我买的时候觉得这种方法比较靠谱,因为它属于那种表面有些灰尘的材料,硬度适中,吸水后可以持水,平时可以呼吸空气。这种处理非常适合十二卷根系。事实上,我一直都有匹配土的想法,但是我一直都选择比较便宜的国产仙土。

仙土:如果说日本的红玉土是大自然的精华,那么仙土就是中国的红玉土。它们也是微粒,吸水透气,不变硬,不产生细菌。更好的是,它比红玉土(尤其是比烧红玉土)含有更多的腐殖质,更有营养,更便宜,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红玉土:大家最熟悉的颗粒土,我用了一点。希望营养更均衡,不过也不用补充,看个人喜好。另外,红玉石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硬的(二线)和软的(百泉),真正叫真的时候需要区别对待。软水吸收的水分更多。如果用纯春红玉土,浇完水后会发现盆很重,不亚于泥炭的水分,也增加了根腐的风险;坚硬的陶土看起来更“贫瘠”,给人一种营养不足的感觉,所以最好用纯陶土。

植石:也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添加的。至少我买土的地方比一袋通胜沙便宜十几块。而且添加植硅体后,土壤颜色更丰富。湿植石金黄,路面好。

麦饭石:这一次河砂换成了这个,在整个土拌中起到硬介质的作用。大家都认为土的搭配要软硬兼施,这样比较平衡。可以自己去搜索麦饭石的好处。我加了是因为家里还有几个包。不加哪里用?

以下两种配件

缓释肥:纯颗粒的营养比较差,所以加缓释肥。奥地利绿色,魔法肥料,包括种植蔬菜的缓释肥,都可以使用。家里有金克拉的可以加一些。以前种菜加颗粒鸡粪,效果很好。鸡粪在制粒过程中掺入了大量土壤,但更适合十二卷,甚至节省了颗粒泥炭。

稻糠灰/木炭/活性炭:可以加也可以不加,从土壤平衡的角度加一些也无妨。原来地方的土有十二卷,不仅是风化颗粒,还有枯木和腐木,所以喜欢这种高钾肥的植物材料。其实比例是随机的,这样就有硬有软,颗粒分布合理。

以前是放泥炭的,现在因为耕作方式的改变,不加泥炭了。就像我上面第二点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土壤分配比例,也有自己的耕作方法。所谓八仙过海,显神通。

我所在的地方一年四季干燥,温差大,即使是夏天也有10℃以上的温差。根据一般理论,我应该选择一种更好的水土保持的土壤配置方法,这是我以前提出的。但后来随着实践经验的总结,我逐渐倾向于粒子更多。比如我这次没有加泥煤。按照一些大仙的说法,这个(原创www.isoyu.com版权)环境我还是要加泥煤的。大家都习惯了北方干南方湿,北方冷南方热的感觉,所以北方的土壤应该是南方比较保水疏水的。但其实我在上海几年,温室里的玉露都是泥炭+珍珠岩,其他都没加。在温室里,这种方法产生的高疗效价值有着极其厚实的根基,很多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可能还是不信。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空气湿度大,选择保水植物,浇水频率自然少,一个月浇水一次或者两个月浇水一次都有可能。因为植物得不到稳定的水分供应,往往会将偶尔获得的水分储存在根部,这也是根系强壮的秘诀。由于空气湿度大,泥炭很保水,植物长时间不浇水,植物材料也不干燥,所以植物不会伤根或烂根。

因为空气干燥,土壤颗粒多,我可以更大胆的浇水。当植物材料快干时,我会给它们浇水,并一直保持湿润,这样植物就会长得更快。这种方法也比较适合“手贱”的人,总想放水,最后淹死十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