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男子马拉松首次跑进2小时)

/ 0评 / 0

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男子第一次跑2小时)

基普乔格说:“我不知道极限在哪里,但我会一直奔向极限。”

1小时59分40秒!在挑战人类耐力极限的过程中,肯尼亚的基普乔格再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京时间10月12日,在维也纳普拉特公园,近2万名观众和工作人员的呐喊声中,两夺奥运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的基普乔格突破了人类历史的极限。

虽然基普乔格在这次“挑战159”中的最终成就不会得到国际田联的正式认可,但他已经证明了“极限”是可以被打破的,正如他所说,“我不知道极限在哪里,但我会不断向它奔跑。”

“创造历史就像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当站在维也纳普拉特公园为他特别规划的赛道起点时,基普乔格成为了全世界的心愿——挑战2小时的马拉松极限。

两年前,在意大利的蒙扎,基普乔格实际上进行了这样的等待。当时最大的不同是,基普乔格现在大了一点,距离35岁生日只有23天。

但是基普乔格更放松。

“去发明历史,就像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一样。”在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情况和心情。“当我跑了2小时03分钟,人们说这是我的极限。后来跑到2小时01分39分有人说这是我的极限...这次我挑起了159来发明历史,改变人们的理解(偏见)。”

即将35岁的基普乔格是当今马拉松赛道上“跑得最快的人”。一年前的9月16日,基普乔格在柏林马拉松赛跑了2小时01分39秒,创造了新的马拉松世界纪录,并将这一纪录一次性提高了1分18秒。

就在那时,基普乔格的团队下定决心再次挑战人类的耐力极限。

“两年前,基普乔格花了7个月的时间进行训练,然后不断暗示自己可以做到。”这是基普乔格经纪人瓦伦提金·特鲁最大的感受。“现在,他不再那样强迫自己,自然有一种暖心的感觉,如果我训练得当,可以突破2个小时。”

在这部《挑衅的159》的前半部分,基普乔格的处境非常奇妙。挑衅设计的突破时间是1小时59分50秒。从5公里位置开始,基普乔格已经领先设定时间9秒到10秒左右,而在中间位置,基普乔格的时间设定比预期快了11秒。

29公里时,他的配速提高到2分48秒,完成了1公里...

基普乔格和他的领导人。

科技,造诣,人类突破

如果“挑衅159”被“解决”,外界就会知道,每一个细节对于突破续航极限都至关重要。

首先,选择普拉特公园这条跑道的原因是,根据《Runner's World》的报道,这是“挑衅159”团队用软件进行全球搜索的结果。他们搜索了一年中这个时候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速、海拔和降水量,最终得到了最梦幻的位置。

另外,把时间定在10月12日也是基于数据分析——根据Kipchogg之前比赛的成绩,他的最佳状态是湿度低于80%,温度在7℃到14℃左右。挑衅当天,完全一致。

不仅如此,这一次,基普乔格的“破风”队伍更大——41名跑者中有15名肯尼亚人、7名美国人和6名乌干达人。其中,美国著名长跑运动员切里莫、埃塞俄比亚尖端赛跑运动员巴尔加、欧洲半马纪录保持者瑞士人梅丽雅、美国1500米奥运会冠军森特罗·维茨、日本著名长跑运动员村山富市夫人等都在其中。

他们分成六组,每次都有五个人在基普乔格前面,形成V字形,另外两个人在基普乔格后面的左右两边。这种配置的原因是,根据研究实验室的结果,这是快艇人最好的防风编队,它将形成防风屏障,帮助挑衅者发明好的成果。

在他们面前,还有一辆2分50秒跑一公里的配速车。车上的激光会在地板上标出绿线,这样所有挑衅的队伍和基普乔格就可以调整步伐。

此外,基普乔格周围还有三辆自行车组成支援团队,按计划为他供应能量饮料。每次基普乔格喝完饮料供应,自行车团队成员都会拿起瓶子,计算其中的能量摄入,以便下次调整供应。

最后是基普乔格的装备。这一次,他所穿的最新版本ZoomX Vaporfly Next%%不仅比之前轻了15克,而且鞋底更厚,具有更好的缓震性能。

正是在这个“全副武装”的细节中,基普切格的能力如此接近极限,但正是因为这种挑衅性的配置,国际田联最终无法认可这一挑衅性的成就。

人类到底有多难“破2”?

事实上,人们多年来一直在讨论马拉松“破2”的可能性,但这太难了。

一个有趣的类比是:以百米世界纪录为例。博尔特的世界纪录是9秒58。如果有人能把这个成绩提升0.01秒,那么百米纪录就提升0.1%。

如果换算成马拉松,Kipchogg公认的最佳成绩是2小时1分39秒。如果他想突破2小时大关,战绩提升率将高达1.4%,难度阶段技术资源网百米跑9.45秒左右。

可以想象,在人类寻求极限的方式中,这样的突破难度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科学家认为,随着人类生理条件的改善,2小时马拉松极限的突破将发生在2075年。

但基普乔格一直认为,人类不需要再等50年就能取得突破。正如他所说,“人类可以跑1小时59分钟或1小时5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