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生(立夏养生重在养阳)

/ 0评 / 0

长夏养生(长夏养生重在养阳)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杨琪能温暖全身组织,保护脏腑。阳气足使人精力充沛,体魄强健,而阳气不足则往往会使生理功能减弱或衰退。广州医药科技资源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预防医学科副主任高三德介绍,此时,春末天气潮湿,初夏天气潮湿。湿度比热量更重要,这是这个时代的气象特征。湿气侵入肌肉表面,让你疲惫困倦。所以,初夏养生要以养阳、健脾胃、祛湿除浊为重点,六大养生要诀要牢记!

图/视觉中国

1.过分贪恋寒冷和冷饮是不可取的

春夏养阳,日常生活以温性饮食为主,一切寒凉之物都要谨慎食用。又是一个特殊的初夏,太阳升起的时候,寒冷的饮食会直接损伤人体的阳气,大大削弱身体的抗寒能力,到了冬天就不耐寒了。而且,寒食伤肠胃,削弱消化和接收功能,营养物质跟不上,所以盛夏之时人体的能量消耗更大。

另外,不要太贪酷。如果你长时间呆在空房间里,或者整夜睡在外面,对你的健康非常有害。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最好不要超过5℃。室内空温度设置不应低于25℃。

2.初夏饮食宜健脾祛湿。

这时天气由潮湿变为闷热,湿度比热量更重要,否则湿热混合很麻烦。选择清淡的食物,如鸭、鲫鱼、虾、瘦肉、食用菌(香菇、平菇、银耳等)。),等等。煲汤的中草药适合健脾祛湿,如胡爱山、芡实、扁豆、小米等。,帮助身体祛湿。即使不太冷也可以清热,也可以用一些能化湿的东西,比如薏米、红豆、玉米须、茯苓等。胃寒的人可以参与生姜和陈皮来温气和胃,即使清热,也不会损伤脾和阳。

3.活动能养阳强脏。

夏天一般早上6点钟天就亮了,人也要及时起来,站在桩子上或者练习,呼吸呼吸,这样有助于阳气的提升。活动强度可以适当增加。所谓运动能生阳,运动能力更能养杨琪,强脏腑。

但立夏之时,阳气不旺,不宜采取激烈活动,以防过度劳累出汗,伤阳。高德建议采用散步或慢跑来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另外,目前多雨潮湿,活动时要特别注意防潮防滑,避免活动损伤。

4.注重能量调养

漫长的夏天过后,天气变热,人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干扰,变得焦躁不安。因此,人们要特别注意能量的调养,增强对心脏的呵护,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要有过度的骄傲,坚持心情愉快,自得其乐,避免突如其来的喜悦和悲伤。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内心的平静。因此,在夏天,我们应该早睡早起,适当午睡,以弥补睡眠不足,这也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发生。午睡一般应在午饭后15-30分钟进行,最好躺下。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并饮用葡萄酒、咖啡、浓茶等。睡前不宜使用。

5.当心口对口传播的疾病

夏天不仅暖和,而且湿度大,是肠道感染和皮肤病的高峰期。因此,市民在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夏季多种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不妨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子、乌木、草莓、番茄、黄瓜、绿豆等。但是,生的水果和蔬菜必须清洗,以防止夏季肠道感染。鱼、蛋、肉和其他食物应该保持新鲜和保存。

夏天最好不要把当天的食物放到第二天,因为湿热的天气很容易让食物变质,细菌容易滋生。

6.治冬病夏治。

“冬季病”是指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夏季利用其发作缓解期,辨证施治,采取一些方药,如三伏天艾灸、内服外敷等,防止旧病在冬季复发或缓解其症状。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