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号的意思(引号代表什么意思)

/ 0评 / 0

引号的意思(引号代表什么意思)引号的意思(引号代表什么意思)引号的含义(引号是什么意思)

标点符号的应用一直是小学生和初中生的一大难点。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保存12年。

标点符号歌曲

句号(。)是一个小圆点。用它来表示演讲结束。

逗号(,)是一个带尾巴的小点,应该用于句子中的停顿。

点(,)像芝麻点,并列在点字中间。

分号(;)拖动分句末尾两点,系分句中点。

冒号(:)是两个小点,你要写在后面。

问号(?)像一只耳朵,展示一个问题。

感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现出惊喜和感动。

引号("")就像蝌蚪一样,里面包含着引语或者对话。

故事里的单词分单双,故事里的单词要背。

省略符号(...)六点,意义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释和题目变化。

书名("")有两个提示,书刊名放在中间。

括号()、方括号[],以及里面的注释文本。

学习标点符号并不难。只有多读书,多练习,才能精通。

二.用法摘要

名字

标志

用法说明

举个例子

①句号

1.用在陈句末。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抚慰性祈使句的结尾。

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1.用在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在反问句的末尾。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吗?

感叹号

1.用在情感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强祈使句的末尾。

停止射击!

3.用在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比不上他!

逗号

,

1.如果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有停顿,就用逗号。

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星星都是恒星。

2.如果句子中动词和宾语之间有停顿,用逗号。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毕生的精神。

3.如果需要在句内状语后停顿,用逗号。

他对这个城市并不陌生。

4.复句中从句之间的停顿应该用逗号,除了有时用分号。

据说苏州有一百多个园林,我去过十多个。

轻微停顿标记(、)

用于句子中并列词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边和角相等的四边形。

②分号

1.用于复合句中平行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单词,人们用来记单词和笔记。

2.用于分支机构列出的项目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结肠

1.用于称呼语之后,表示以下内容。

同志们,朋友们:现在会议结束了...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泄漏,例如,如下”等词后,并提及以下。

他非常吃惊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在一般话语的后面,表现引起下面的辨析。

北京故宫有四个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后,引出解释或说明。

外文书展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时间:上午8: 00至下午4: 00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用在一般话语前面来概括以上。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一所中等技能学校;我在一家百货商店当售货员:我们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③引号

" "' '

1.用于正文的直接引用部分。

“满盘皆输,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强调的对象。

古人对写文章有一个根本的要求,叫“有序”。“内容”就是内容,“秩序”就是组织。

3.用于有特殊含义的词。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在引号内部使用引号时,外层使用双引号,内层使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④括号

()

文本中用于注释的部分。如果一个句子中的一些单词被注释,则被括起来的注释紧接在被注释的单词之后;如果所有句子都有注释,则随附的注释会放在句末的标点符号之后。

(1)中国猿人(全称“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中国的发明是对古人类学的重大贡献。(2)写研究文章不同于文学创作,不能为了“即兴创作”而摊开稿纸。(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能力和“即兴创作”。)

破折号

──

1.用于解释文本的部分。

步入金门,穿过广风厅和衣帽间,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用于突然改变话题。

“今天太热了!——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进门的王说道。

3.在用于声音扩展的拟声词后面。

“呜——”火车启动了。

4.它用在子项列表之前。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量;──环境电磁学;──环境空空气动力学。

省略号⑤

……

1.用于省略引用。

她轻轻地哼着摇篮曲:“月明了,风静了,树叶遮住了窗棂……”

2.枚举的省略号。

在广州的花卉市场,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花、大花蕙兰...春夏秋冬所有的花都挤在一起!

3.用于话语中间,表现为断断续续的解释。

“我是...遗憾的...所有人,我...不...履行我的义务……”

内聚值⑥

1.两个相关的名词被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有一个内聚数。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节性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量之间,用衔接数来表示开始和结束。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3.在相关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连接数字。展示产品模型。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外,还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行。

4.几个相关的项目显示了渐进的发展,中间是连接的数字。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古猿人-古人类-新人类。

分隔点

1.用来划分外国人和一些少数民族的名字。

列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用来分隔书名和章(章、卷)名。

中国物理学百科全书,三国志诸葛亮传,蜀志。

书名标志(《》)

《》〈〉

用于书名、文章名、报纸名、出版物名等。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课文中有一段鲁迅写的《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他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桌子上有一本汉语书。《中国工人》一书出版于1940年2月7日。

特别标题7

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下。专有名词的应用方法是横向排在专有名词的下面,纵向排在专有名词的左边。

司马相如,字长庆,韩曙成都人。

第三,标点符号的应用

(1)周期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应该就知道了。句号表示句子结束后的停顿。带句号的句子语调柔和。

示例:

1.阳光温暖。(《丑小鸭》,小学语文第四册)

2.池底有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山丘,有的像陡峭的山峰,有的像高耸的宝塔,有的像一簇簇珊瑚。(《小学语文》第七册《七彩池》)

3.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非常清澈,你可以看到河底的沙子。漓江的水真的很绿,好像是一块无瑕的玉。(《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如果有一天吃不下东西,也许就起不来了。(《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钩)

例1非常简短。从太阳谈人的感受,是完整的一句话。使用句号。

例2是一个长句,用四个“有”连接池底的几根石笋,句尾用句号标记。

例3是一个长句,实际上是三个并列句。讲述了漓江的三大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功能相同,情况相同,联系紧密,所以放在一个大句子里,中间用分号隔开。例4是一个有关联词的句子。“只要……只要……只要……只要……只要……只要……只要……

在浏览过程中,句号标志着较长的停顿,即停顿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都不能标记句号以外的停顿时间。

5.今天是星期三。

6.昨天天气晴朗。

7.关上你身后的门。

这三个例子乍一看不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也不符合我们常见的“who(或what)do(或how)”的造句模式。但是我们仔细一想,都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都是句子的特殊情况,所以都用句号。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使用句号的症结不在于语言的长短,而在于语言是否表达了完整的意思,能否构成完整的句子。虽然只有一个词,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示例:

8.走吧。

9.号码

虽然有些是由多个单词组成的,但它们并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根据句子构造的请求只是句子的一个成分(也叫成分),所以不能视为句子。示例:

10.大的、小的、方的、圆的五颜六色的水池在阳光下闪着残忍和光辉。

如果它不是一个句子,你永远不能用句号。你能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使用句号吗?不,要看这句话的语气。句号适用于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语气较重的疑问句不能用句号。例如:

1.这是你的面包吗?

12.李黑,把枪放下!

如果两句都用句号,那么例11不是在提问,而是告诉你“这面包是你的”,例12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告诉人们“李黑把枪放在地上”。

(二)通常我们写作文时,句号的应用有三种不准确。

第一,用的太少。用句号的地方没有句号,造成段落层次不清,影响表达结果。比如:13。冯路的凳子坏了,如果他不小心坐在上面就会摔倒。李志看到了,记在心里。他从家里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一个人蹲在教室里,修修补补。(习题)例13是一个由四句话组成的段落:第一句话介绍冯路的凳子坏了,要倒下去,直到“倒下去”停止;第二句告诉李知几要牢记在心,止于“心”;第三句,李治带了工具;第四句是关于李智秀的凳子。但作者只在段末用了句号,使得四个句子失去了独立性,整段不清晰。二是用多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完之前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完整性。春天,沙枣伸出粗糙的枝条。它被短叶子覆盖着。叶子上的一层细沙晶莹剔透。例14其实是一个结尾有句号的句子,但是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停止了句内的接触。三是混合。属于其他语气的句子,夹杂着其他带句号的标点符号。比如:15。是艾米还是翠琴?不,他们没有。16.李勇朝我喊道:“让开。”砰的一声,架子塌了。例15“是阿美族还是翠沁族”是疑问语气,要用问号。例16中“让开”是祈使语气,要用感叹号。

(3)句号在应用中占据一个词的位置,紧接在前一篇文章之后写,不能独立写在一行的开头。

在科技文章中,为了不与零混在一起,用点()代替,其位置仍在句末单词的右下方。

第二,问号

问号和句号一样,表示句末的停顿,但带问号的句子一定要有疑问语气。

示例:

1.很气人。为什么鱼抓不住我的鱼钩?(小学语文第二册鲶鱼)

2.小白兔,你的食物哪里来的?(《小白兔与小灰兔》,小学语文下册)

3.鱼妹妹,你能把你的尾巴借给我吗?(《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

4.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层之上!我能爬上去吗?(《小学语文》第五册《攀登天都峰》)

例1和例2都是疑问句,表示说话人什么都不知道,要求对方回答。这是问号最根本的用法。例3是问别人是否同意自己要求的问题。例4:看到山那么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爬上去,就问自己。

还有什么词能比这最简单的一句话更能表达我此时此刻的所有感受?(《小学语文》第十册,难忘的一课)

6.不工作,连一朵花都养不活。难道不是吗?(《小学语文》第十册《种花》)

7.这难道不是一大奇迹吗?(《小学语文》第十册《海上日出》)

8.你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夜场作业)

这四个例子不是问题。毫无疑问,提问是为了加强语气,强调你说过的话。例5强调了“这个简单句”的作用——没有比它更好的了。例6强调“没有劳动,连一朵花都活不下去”才是真谛。例7强调日出是“一大奇观”。例8强调“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总理”。这种“不问问题”的句子叫做反问句。

反问句的答案在句子里。有确定意义地问,答案是否定的,如例5、例8;如果带着否定的意思问,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例6和例7。

9.为什么瓜都开花了却不结果?......甜瓜幼苗正在开花授粉。该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或其他昆虫。西瓜不授粉,当然不能结瓜。(《小学语文》第十册《彩翼》)

10.有人会说,宇宙空不是很大吗?那里有无数的行星。当地球资源耗尽,我们就不能搬到其他星球去吗?

科学家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范围内,不存在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颗行星,人类也不能指望在破坏地球后移居其他星球。(只有一个地球,小学语文第十册)

例9和例10是反问句。都是你问的问题,自己回答。提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或听话人的注意和思考,增加对后果的表达。例9是引出没有瓜的原因。例10是说明地球被破坏了,但是人类没有地方住了。虽然是以“有人能说”开头,但实际上是作者以“有人能说”来提问,以引起对内容的关注。

1.你想过吗?如果没有普通人的支持,能有今天这种局面吗?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个能脱离群众的支持?(《小学语文》第十册毛主席在华山)

例11有三个问题:第一句是反问句。虽然是反问句,但其实是用来强调你说话内容的修辞情境;第二句和第三句用反问句回答:确定部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

疑问句、反问句、无疑问的反问句都是疑问语气。所以用问号。疑问句常含有疑问词,如“什么”、“什么”、“什么”、“怎样”、“谁”等。也有没有疑问词的问句。

示例:

12.他已经走了?

13.潘光伟正在给老师打水?

14.李明?

这三个例子,如果没有问号,就是定语句。这种句子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但在书面语中,疑问语气只能用问号来体现。

但是,疑问词不一定是疑问句。在英语口语中,可以通过语气判断,在书写中需要用标点符号准确表达。

示例:

15.领头的鸟说:“我们赶快飞到别的地方去吧!今晚,这里的山会崩塌,土地会被洪水吞噬。不知道会淹死多少人!”(《猎人海力布》,小学语文第八册)

16.一年到头住在一个地方没什么意思。(小青石,小学语文第十册)

例15中的“多少”和例16中的“什么”是疑问词,但这两句不是疑问句,所以没有问号。

从上面的例子分析可以看出,问号就是问题后面的停顿。是不是问题,是不是问号,要看有没有问题,是想回答还是想解决,是不是疑问语气。问题有疑问,要求回答或解决,语气有疑问。反问句虽然不一定要求回答,但带有疑问语气,并因提问的情境而增强。反问句虽然不要求别人回答,但却是在提问情境中提出,自己回答。

问号这种句子标记一般放在整句的末尾,否则会切断句子的联系。

示例:

17.诗中有哪些语句是专门描写瀑布的,抓的是什么?(小学语文第七册两首古诗的思维练习)

18.桑娜,你怎么了?(《小学语文》第12册《穷人》)

19.你今天去游泳还是星期天去?(《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4)

例17问了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延续。问号用在句末。如果你在第一句话的末尾加一个问号,会把句子前后的联系隔离开来。例18是一个问题后面跟着一声喊叫,可以改成“桑娜,你怎么了?”在例18的句子情境中,不能在“拉”字后加问号,因为这样做会切断前后联系。例19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供“你”选择。只有结合在一起的能力才构成了这种选择。如果在“游泳”后添加问号,则“是”的联系人

这里有两个问号用得不恰当的句子:

20.这本书是给王辉的?马嵬?

21.谁不是尼基?你说。

例20的原意是“马嵬,这本书是给王辉的吗?”因为“王辉的”后面的问号,我们不知道这本书是给王辉看的还是给马尾科技资源网看的。例21的原意是“不是尼基是谁?”因为问号用在“谁”之后,就把一句话变成了两句话,意义随着第二句话语气的变化而变化。两种情况下都误用了问号,孤立了对句中意思的讨论,导致用词不尽如人意。

综上所述,问号是句子的标记,是句末的停顿符号,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当然,我们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有时会在一段很长的文字上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有时会在某个空的空白处打一个问号,表示有错。这是问号在应用中的特例。

在应用标点符号的过程中,同学看到问题可能会加问号,可能不会错太多,但也有三种常见的误用现象需要注意。

(一)是一个问题但忘了加问号。这种“忘记”要么让句子不伦不类,要么改变语气。比如:22。我实在想不通,明明是老奶奶不小心撞到了刘叔叔,为什么刘叔叔还要陪着她,带她去医院复查。23.从你妈妈手里接过笔,问:“这是给我弟弟的。”母亲摇摇头。例22“我想不通”有疑问,“为什么”是疑问词。所有的句子都是疑问语气,但是句子以句号结尾,使得句子不伦不类,不上口。准确的做法是在文末加一个问号。例23的本意是问妈妈这支笔是不是给弟弟的,因为它没有疑问词,书写时也没有问号。这个疑问句变成了陈说的“这是给我弟弟的”,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准确的做法是把第一个句号换成问号。(2)位置不当。比如:24。这头驴想,要不要先吃东边的草?还是先吃西边那堆菜?25.放学了吗?这个小同学。例24用了两个问号,所以是两个问题。其中“是”一词,因此,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例25,作者的本意是“这个小同学放学了吗?“句子倒装句后,问号要移到整句的末尾。作者没有这么做,但是问号没动,在句末加了一个句号,让整个句子从一个变成了两个,互不关联。(3)虽然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语气,不属于疑问句,但也有同学加问号。比如:26。萧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值得思考。27.每个人都在想明天怎么去春游。这时,许丰收走了进来,说道,“别想了,春游就不进行了。“例25的麻烦在于,当你看到一个有疑问的单词时,你要加上一个问号。其实整个例子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到“成就”有一个小停顿。在这个停顿之前,所有“思考”的对象都不可能是独立的问题。这个停顿加个问号,就把句子的内部联系隔离了。问号应该用逗号或不带任何符号来代替。例27虽然有个疑问词“怎么样”,但“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怎么走”基本没有疑问,应该用逗号代替问号。

希望同学们在应用问号时能避免以上三个问题。

问号在书写中占据一个字的位置,应写在前段的旁边,不应单独写在一行的开头。

Iii .感叹号

感叹,也叫情绪,情感,也叫感叹号。

一句话说完就显示停顿。应用感叹号是小学二年级的学习义务之一,经常使用。所有表达赞美、喜悦、愤怒和惊讶的句子,以及要求别人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都可以使用感叹号。

(1)带有钦佩、惊讶等强烈情绪的句子,用感叹号。示例:

1.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特,物产丰富的世界!(小学语文第六册海底世界)

2.我高兴地拍手喊道:“蜻蜓已经把飞机比赛完了!”蜻蜓已经超过了飞机!”(小学语文,第六册,放风筝)

例1和例2是带有强烈情绪的句子。例1文章中对海底的天气和物产进行了后向概括式的描述,称赞海底“物产丰富”、“景色奇特”,所以在句末用了一个感叹号。例2表达的是风筝飞得很高的喜悦和自豪,所以每喊一句都要用感叹号。

3.你看!(《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马踏飞燕》)

4.啊!(《瀑布》小学语文第五册)

5.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梅花魂》)

这三个例子都是由一个简单的情感词组成的句子,都是表达强烈的情感,所以用感叹号。

6.开火!

7.打破你的嘴!

8.多好的少年啊!

9.既然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手去求他原谅,更不要把尺子举到比你高的朋友面前!(《小学语文》第八册《吵架》)

例6,例7表示惊讶,例8表示钦佩,例9表示愤怒的感觉,都有感叹号。否则无法实现表达的后果。

10.西利欧!你不舒服吗?(六年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二册《小画符》)

11.“老班长!老班长!”让我们尖叫吧。(《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钩)

例10和例11中带有强烈情感的职业用感叹号独立成句。

(2)感叹号也可用于表达强烈情绪的反问。示例:

12.孩子,你是哪种行军?这样,我们三年也到不了陕北!(六年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草地夜行》)

例12:“你是哪种行军?”这是一个反问句。因为感情强烈,我们用感叹号代替问号。

(3)表示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即表示命令、要求、愿望、停止等语气,要用感叹号。示例:

13.“同志们,打手榴弹!”(《小学语文》第九册董存瑞《炸黑暗城堡的牺牲》)

14.“连长,我保护!”(同上)

15.“请现在就买!先生,我饿死了!”(小桑迪,小学语文第七册)

16.聪明人不做隐秘的事,做隐秘的事也不是英雄。没有恶作剧!(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七册《年关》)

例13是连长下达的战斗命令,例14和例15是指示和要求,例16的结尾是停止。所以都用感叹号。

④用来突出某个声音。示例:

嘣!敌人的火力点塌了一半,黄继光晕倒了。(《小学语文》第七册黄继光)

这个例子中的“轰”就是黄继光的手雷炸敌人碉堡发出的声音。当然,这个声音也给同志们带来了惊喜,但这里感叹号的重要作用是突出爆炸的声音。例如:

18.突然,飞机“哇——腾!”跌了又涨,恐怕有两三百尺。(史明在高原上飞翔)

例18中的感叹号表示飞机在恶劣气流中摇摆颠簸时发出的声音。

(5)用于呼唤和突出高音和强音。示例:

19.走吧。为黄继光报仇!(《小学语文》第七册黄继光)

20.同志们,为了新中国,我们走吧!(《小学语文》第九册董存瑞《炸黑暗城堡的牺牲》)

21.为邱同志报仇!(《我的邱同志小学语文》卷十一)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口号。例19和例21描述了士兵冲锋时发出的强有力的喊声。例20写了董存瑞同志在解除炸药包后对战友的大声呼喊。

使用感叹号时,请注意以下情况:

(1)是否使用感叹号取决于句子是否表达强烈的感情,是否有命令和要求等。如果没有,那就没必要了。比如:22。去马陵山游玩的人都说三仙洞是圣地!23.啊!亲爱的妈妈!你真的很关心你的女儿!我女儿也必须听你的!例22中的感叹号应该用句号代替。例23中的前两个感叹号可以用逗号代替。(2)像“真好看,我们的校园”这样的倒装句,感叹号要放在句末。比如:24。为我们的祖国尽情歌唱!25.有趣,我的小弟弟!26.你不能去,孩子们!例24是“为我们的祖国歌唱”的倒装句,例25是“我的小哥哥很搞笑”的倒装句,例26是“孩子,不能去”的倒装句。实施例26显示出劝阻。为什么倒装句中间不能用感叹号?我们以24为例。例24意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所有的句子都表达了这种爱。感叹号也是句子标记的一种,它不仅起着表达情感的作用,还可以标记句子。如果你在例24中间放一个感叹号,那么这个句子就会被一分为二。看完之后,多次感受都不如一次感受所表达的后果。这种句子,不管是倒装句还是正装句,都应该在句末结束。如果把例24句尾的感叹号前移,句尾用句号标点,表达的后果会更糟糕。感叹号不仅切断了原句的内在联系,而且由于语调的变化(句号的句子语调较轻),句子情感的表达变得虎头蛇尾、苍白无力。我们来看看《穷人》(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里的一句话:一个又高又黑的渔夫拿着湿漉漉的破渔网进来说:“喂,桑娜,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桑娜”是“桑娜,我回来了”的倒装句,是后缀。这句话,渔夫表达了极大的情感。他为自己从危险的风暴中安全归来而高兴,并安慰桑娜──他知道桑娜在担心自己,表达了一种夫妻间的爱。试想一下,如果在“我回来了”后面加一个感叹号,那么句子只会表达“幸运”。(三)再强烈的情感也不能在句子中插入感叹号,这样会破坏句子的完整性。比如:27。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繁荣富强!28.宋!唱吧!啊,跳舞!污染巡查例题27第一个感叹号使用不当,切断了前后联系,破坏了句子的完整性。因此,应该使用暂停符号-逗号。例28中的第一个和第三个感叹号也应该用逗号代替。可以参考例24的分析来支持理解。

口号不一定都用感叹号。为了宣传政策,培养习惯,标语有时会写在墙上。性的口号要用感叹号,非口号性的口号如介绍政策等。,所以没必要用感叹号。

感叹号在应用中占据一个词的位置,不应该独立写在一行的开头,因为写在句子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