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

/ 0评 / 0

《洛甫十三行》(王献之小楷《洛甫》)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罗神颂》。

王献之(344-386)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难得成名,清高不羁,风流一时。书法各体擅,尤以草书见长,与父亲并称“二王”。洛神赋原碑文已不存在。自宋代以来,拓片中仅有十三行,通称十三行。原石发现于明代杭州西湖。因该地为贾似道堂旧址,后人以为是贾所刻。字体匀称和谐,体态优雅,神态飞扬,用笔洒脱。笔法不再官方,字形也由横变竖。是一部成熟的楷书作品,被后人誉为技术资源网的“小楷”原则。

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

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

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

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

《洛神赋十三行》是王献之代代相传的小楷代表作。据说宋代有两卷墨,即简本和唐硬黄纸本。其中,唐代的硬黄纸上有唐代书法家刘公权的题跋;元朝的赵孟頫认为是抄唐朝的;还有人以为是刘公权的翻版。当初是北宋周岳得到的。误以为原迹被复制传播到世界各地。后来南宋越技术资源网又出现了混有右军字迹的《石氏》再版。《宣和朴树》记载,北宋时马健版本入内殿,后两部墨书技术资源网失传,不知下落。只有刻本代代相传。但由于雕版的过度使用,不足以被观察到。南宋全相贾思道先找到马健的书9行,后得到4行,为13行。它们被刻在苍白的石头上,它们被称为“碧玉版”,所以这本书被称为“玉版十三行”。

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佚名宋

这块石头高29厘米,宽26厘米。出土于明万历年间杭州西湖葛岭、贾思道奉贤堂旧址。曾为陆和翁蒿所有,清康熙年间入内殿。

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

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

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小楷书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