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人才(珠海“芯”产业的人才突围)

/ 0评 / 0

珠海人才(珠海“核心”产业的人才突破)

珠海人才(珠海“芯”产业的人才突围)中国最强芯华为鲲鹏920在2020珠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展示。南方日报记者钱文潘摄

去年年底,在深圳从事芯片设计多年的郑冠东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后来,他和一帮合伙人来到珠海创业。“虽然珠海聚集了大量集成电路企业,但招人还是个大问题”。

专注于人机交互智能芯片的普林新驰公司落户珠海已有四年多。近两年企业的产能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在创始人胡颖哲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依靠高校合作和对外招聘,初、中级工程师完全可以招到,但涉及高科技领域的稀缺人才还是很难招到”。

芯片人才缺乏是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一大“隐忧”,也是目前中国各地相关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版)》显示,到2022年,我国芯片专业人才缺口仍将接近25万人。目前,珠海正在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跻身全国芯片产业发展竞争行列,缓解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饥渴”是珠海实现产业跨越不可回避的命题。

南方日报记者黄鹤林

试探

校企合作造就应用芯片人才。

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国内替代和大市场资本布局的有利时机。珠海立足自身产业基本面,聚焦集成电路产业设计研发、制造封装、场景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芯片设计优势显著。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的数据,2020年,珠海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将跻身全国前十。事实上,多年来,珠海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一直位居广东省第二,仅次于深圳。基于此,郑冠东也在去年年底将自己的创业公司落户珠海。

“但现实情况是,当地企业人才缺口很大,当地高校毕业生专业对口的数量很少。”准备在珠海大显身手的时候,招人的问题摆在了他面前。去国外大学“抢人”,一个创业小公司竞争力有限;“挖人”本地,各企业都在想尽办法留住有经验的人才;而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

郑冠东介绍,目前芯片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存储芯片、逻辑芯片和仿制芯片,每一类芯片都涉及很多细分类别和应用场景。“中国的芯片行业发展很快,大学教学的发展很难跟上行业节奏。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至少需要半年的学习期,其能力才能真正融入企业的“R&D体系”。

与此同时,技术资源网络、高校也逐渐意识到,要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无缝对接,理论与运营要齐头并进。两者不约而同。不久前,集成电路技能现代产业学院在珠海高新区成立。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学院)珠海学院的学生资源和广东中兴电子有限公司、珠海赢驷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能,学院将企业R&D融入高校日常教学,以定制化的课程体系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培训,实现学校与行业的有效对接。

根据计划,工业学院预计每年将向集成电路行业输送多达150名应届毕业生和100名初级工程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院长赵表示,现代集成电路技术学院的成立恰逢其时,学校将积极鼓励和支持校企结合,培养集成电路产业人才。

去年,珠海推出加快培育五大千亿产业集群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珠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000亿元。面对这样的发展目标,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是珠海努力抢占民族产业“风口”的一个市场缩影。

总体布局

学科优化,买产学研链

“全国各地都在‘抢人’,重要目的是产业聚集地和高校聚集地。”珠海高新区科技工业局项目推进处处长杨晓燕表示,国内城市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需要人才。近两年,985、211重点高校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年薪高达30万,“企业‘抢人’的门槛和成本越来越高”。

从长远来看,集成电路人才的引进只是缓兵之计,能否实现自主供给、自我培养的“造血”机制,才是未来能否实现产业突破的关键。而这种共鸣也逐渐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具体行为中。日前,由珠海高新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共建的“中国芯”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正式落地珠海。

杨晓燕介绍,三方共同整合珠海集成电路企业的需求和教学资源,发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专业技能,依托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这一公共服务平台,为珠海高新区高校和企业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提供免费培训机会,并向通过考试的人员颁发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培训证书,进一步提升珠海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的公共平台支持,还是人才和技能的培养,都需要跟上产业需求的实时更新。”杨晓燕表示,以企业诉求为核心定制培训内容,既能减轻企业自身的培训负担,又能提升区域人才的技能和实力。

此外,珠海将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推进产业人才培养规划。不久前,在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第二校区奠基仪式上,该校校长汤涛透露,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二期将作为理工类、交叉学科、新兴技能和产业转型的主要基地,新校区将以培养理工科和研究型学生为主,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电子科学为重点。

就珠海高校最多的高新区而言,其辖区内4所高校中只有2所开设了IC相关专业。尽管高校人才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高校人才类型与城市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远远不够。随着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新一轮学科布局,地方高校越来越重视与城市产学研的精准对接。这种化学反应释放的人才动能,值得等待。

支持

外引内育打造“四梁八柱”

中国集成技术资源网络电路产业发展持续上升,但各城市的基础产业和自然优势不同。在业内专家看来,珠海应携手澳门领先的科研技能和人才比较优势,开展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合作。

事实上,在国产芯片替代过程中,特别缺乏的是高端芯片的研发生产能力、科研人才和具有原始创新实力的人才。澳门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科研实力不容小觑。依托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澳大利亚大学关于芯片研究的学术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

目前,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现有的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在横琴设立了分支机构。双创科技资源网将聚焦相关实验室研究成果的技能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利用这些科研平台助力珠澳产业发展,关系到澳珠第一极能否在新兴产业赛道上脱颖而出。”业内专家指出。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集成电路行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较高,地方政府往往会对这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优厚的人才待遇。事实上,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大范围的提升,第二、第三梯队的产业人才骨干不可忽视。引进、培养、留住芯片设计一线的主力军,能力足以真正为产业发展供给源源不断的内在活力。

基于这种认识,珠海市也从两个层面提供人才政策的支持。市级对新招聘的集成电路相关专业人才给予安置补助,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人3万元,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每人5万元。同一企业年度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辖区主导特色产业的珠海高新区,制定了更加精准的产业人才政策。该区编制产业人才目录,设立产业人才库,按照人才类别分为A、B、C三类。符合条件的人才来珠海高新区后将享受80万元、40万元、10万元不等的事业补贴。同时还可享受人才公寓或共有产权房、子女直达公立学校、就医绿色通道等一揽子配套服务。

这一人才政策一方面鼓励行业骨干,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更值得注意的是,珠海高新区还提出产业学科建设的政策支持,对新增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辖区高校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学科建设赞助支持。

从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到组合培养,可以看到珠海初步形成了构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雏形。珠海能否成为工业轨道上的新星,考验的是各级部门的推进力度和速度以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