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的介绍马头琴的起源

/ 0评 / 0

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历史较短,是朝尔革新的产物。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头钢琴的基础上,对多种乐器进行了改革和制作,如马头琴、大头和低音马头琴,极大地丰富了马头琴民族的乐器系列。他们在音色上仍然具有柔和、丰富、优美、有深度等强烈的草原特色,深受人民喜爱。它们经常被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民歌、舞蹈和说唱的伴奏,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中国民族乐队的重要成员。

【/h/】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马头琴的相关传说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科尔沁草原上有一个唱歌的牧羊人,名叫苏和。他有一匹心爱的小马,全身都是白色的。它的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美丽而结实。它尖叫着,听起来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几年后,小马长成了一匹大白马。

【/h/】在一家赛马会上,苏荷的白马夺冠却被王子抢了。白马日夜思念主人。一天,王业骑着一匹白马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却发现自己的头被马打破了。白马挣脱缰绳,但不幸被君主的毒箭射中。跑回主人身边后,因伤死在蒙古包前。苏和她心爱的白马悲痛欲绝。他们日夜守在白马的身旁,不忍离去。他们没睡几天几夜。

这天晚上,苏荷终于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他梦见白马还活着,嘴里尖叫着跑向他。苏荷也叫了一声,(www.isoyu.com原创版权)跑向白马。这时,他醒了,抬头向外望去,四野苍茫。天空像蒙古包一样覆盖着。草原上,马奔腾,羊如天上白云,他就是看不见心爱的人。

只有它动人的尖叫声还在他耳边回响。他想抓住这个声音来缅怀一下白马,想了想终于醒了。所以苏合用白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做琴面。他用马尾辫做弦,用马的杆子做弓。他根据白马的外貌雕刻了一个马头,做了草原上的第一个马头琴。

像梦中听到的声音一样演奏。苏合带着马头琴,用悲愤的琴声诉说着蒙古族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对王子和牧羊人的深深仇恨;用响亮优美的琴声表达人们对动物和草原的热爱,对新生活的向往...从此,马头琴成了蒙古人的心声。夏天的夜晚,当人们走在草原牧场上,或者走在城镇的街道上时,会传来一种悠扬而振奋人心的琴声,令人感动和耳目一新。这是马头琴的音乐。

马头琴的结构特征

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弦和弓等组成。共鸣箱是梯形的,有的做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琴箱的框板多为硬杂木,如彩木、榆树、红木、红木或桑木等。上、下框板的中心开有一个装琴杆的通孔,左右侧板分别开有一个孔

杆头和杆身由整块彩色木材、红木、红木或松木制成。琴头呈方柱状,顶部向前弯曲。它的形状像一个精雕细刻的马头,包括一个飞奔的马头和一个直接的马头。有的直接刻在琴杆顶端,有的刻完再粘。弦槽开在后面,槽盖很多。两根弦轴(一根在左边,一根在右边)水平放置在两侧。弦轴,又叫手柄,是用黄杨木或者琴杆木做的。轴为圆锥形,轴柄为圆锥形、八角形、瓜形或平耳形。锥形轴柄外表面刻有直瓣,便于转动,部分轴顶为圆形。

【/h/】琴杆是一个半圆柱,前平后圆。前面是按弦的指板。上端设有山口,下端装入琴箱上下框架的通孔中。木制桥形钢琴,中间是皮革表面。有两根马尾弦,分别由40根马尾(内弦)和60根马尾(外弦)组成。琴弦两端系有细丝弦,上端缠绕在弦轴上,下端系在钢琴底部的尾柱上。弓是用藤条或木头做成的,两端用马尾扎成弓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