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文化特点介绍

/ 0评 / 0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在我国古籍上很早就有关于黎族先民的记载。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黎族文化。

  黎族建筑文化:

  海南黎族人民居住的房屋很有特色,一般呈船底形和金字形,建房屋的材料是茅草、木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木料多用优质、坚固耐用的格木。船底形屋又有铺地形和高架形之分,房门开在房屋的两端。铺地形的地板以(www.isoyu.com原创版权)石头垫高,离地面1尺左右,高架形地板用木桩支撑,离地面6尺,上面住人。

  黎族村寨部落文化:

  体现了黎族古老的建筑文化艺术,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其主要特点为船形屋、金字形屋。海南目前已建、在建十多个黎族村寨风情旅游景点,如三亚百越文化村、鹿回头风情园、黎陶文化村、仿古黎村等等。其中以保亭县槟榔谷最具代表性,这些景点向游客展示黎族村寨原生态自然风貌、黎族古文化和技艺、黎族风情和传统手工艺品等。五指山区是黎族居住的中心地带,五指山山脚下的初保村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黎族原始村落。据了解,五指山市拟将其打造成有别于槟榔谷、更具代表性的黎族原始古寨供游客观赏。不经任何改造的黎族原始的生产、生活状态,无疑更具典型性、参观性和吸引力。此景点在海南中线高速公路贯通后将与游人见面……

  黎族餐饮文化:

  在热带气候条件下,黎族人创造了特有的饮食文化。特色饭有山兰米饭、竹筒饭、山果饭等;特色饮料有并(biang)酒(糯米酒)、芭蕉酒、木薯酒等;特色菜肴有南杀、肉茶、鱼茶等。

  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祭礼礼仪祭祖仪式海南黎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要举行民间祭祖活动。这天,各家各户杀鸡买肉并以五色纸剪成纸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在家门口插上几枝香,以祭那起无人供祭的祖先。

  祭稻公稻婆仪式黎族人在每年稻谷成熟时,要举行稻公稻婆祭礼仪式。由畏雅(带头犁田人)到每块田里捆扎四根稻谷,象征着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团米饭,求稻公稻婆吃饱,代为看管守护稻谷,以保佑丰收以及全体村民平安。稻公稻婆平时由畏雅保管,置于谷仓低层,次年收割后,才能将它酿酒分给众人。

  黎族先祖依靠的原始生产工具,打鱼狩猎,刀耕火种,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最早开拓了海南岛。秦汉时期,封建王朝开始统治海南岛。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打开琼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南北朝时,俚人领袖冼夫人统领了包括海南岛在内的岭南地区,岛上1000余峒俚人均归附冼夫人。冼夫人率其先请命于梁朝,后又归属于隋朝。唐朝以后,海南岛成了与南海诸国繁荣贸易往来的交通要冲。随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统治不断巩固,部分大陆汉人、苗族和回族也陆续先后不断迁徙入岛,与黎族土着居民杂居。大量移民的迁入,带来了先进的铁器生产工具和农耕生产技术,使黎族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明、清两代,封建地主经济在黎族社会中已占统治地位,大部分黎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与当地汉族相近,出现了定期的市场和墟场。但在五指山腹地则仍保留原始公社残余的共耕制生产方式。历代封建王朝对海南少数民族采取打压、漠视政策,致使少数民族生产发展缓慢,生活困苦。明朝海南籍宰相丘浚、大清官海瑞先后奏请朝廷,为海南人民减轻税赋。海瑞《平黎疏》为当时黎族同胞争取到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黎族民俗节庆文化:

  黎族的节日与其历法紧密相连,其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是三月三。黎族人民通过农历三月三的传统节日来纪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在这一天里,黎族的祭祀、对歌、舞蹈、射箭等传统艺术得以集中体现。黎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还创造了耕作文化、吉贝文化、敬雷文化、纹身文化、礼俗禁忌文化、自然宗教文化等等,其中黎族的打柴舞、三月三节、民歌、竹木器乐、船型屋营造技艺、服饰等均已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文化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喜欢2021-09-28 分享的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