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名小学教师

/ 0评 / 0

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教育的基础。例如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的付文杰同学趴在桌子上动也不动,我走过去摸一下,头好烫,于是我安排了班级工作,马上把他送上医院,同时告诉了家长。有人说:”打个电话给家长就可以了,“我想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呢?难道就是简单的一个电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我想只有用心走进孩子,才能更好地和他们交流,才能谈的上教育。

  二、亲近学生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原创www.isoyu.com版权)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教师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度,学生害怕你,他就不会走进你,有话不能说,不敢说,不想说,你知识在广博,学生不听也没用。学生看见你望而生畏,他又怎么可能听你的谆谆教诲呢?

  三、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 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每个学生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四、制定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教师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 然后,要对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

  五、实现目标

  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鉴于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有两点需注意:一是近期目标较之远期目标更有激励作用;二是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实,要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丧失孩子信心。

  六、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及其途径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教师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将情况等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