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练习基本技巧

/ 0评 / 0

二胡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拉弦乐器,最早出现于唐代名为稽琴,用竹片做弓,后称奚琴。到宋代以马尾作为琴弓,由北方少数民族传入中原地区,称作胡琴,后到元代开始广泛流行。

  二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作为伴奏乐器来服务于戏曲或者某些民间合奏。在五四运动之后刘天华先生对二胡进行了改革,使其变为“正统”学科。从此二胡演奏成为了音乐学院的教学内容之一,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艺术学(原创www.isoyu.com版权)科。

  二胡的音域和定弦

  二胡一般采用五度定弦,民间音乐中惯用两种弦。一种弦是用中弦、老弦,叫做“托音胡琴”。

  小工调(D调)g-d(或a-e)(solre弦)。

  正宫调(G调)g-d(doS01弦)。

  另一种用子弦、中弦,叫做“主音胡琴”,定弦为d1-a1。其传统调名、弦法和现代通用调名对照如下:

  江南民间吹打乐曲和戏曲(如锡剧、扬剧、沪剧)中应用“托音胡琴”的情况比较普遍。廿世纪二十年代,戏曲界有两位着名的京胡琴师,号称南、北陈,北陈叫陈彦衡,南陈叫陈公坦(号以履),都植用“托音胡琴”,无锡天韵社社长吴碗卿以及无锡道士演奏《十番鼓》《十番锣鼓》时也都用“托音胡琴”。由于“托音胡琴”用弦较粗,演奏时旋律较“主音胡琴”挺拔粗扩,重厚宏亮,技术上掌握亦比较困难,但在民间有着深厚的传统演奏基础。民间音乐家阿炳就是演奏“托音胡琴”的杰出代表。江南丝竹乐用“主音胡琴”,如江阴民间艺人周少梅用这种胡琴演奏,音色较柔和细腻,噪音较“托音胡琴”易控制些,刘天华向周少梅学习,后来经刘天华把“主音胡琴”的定弦法带入高等学府并在专业队伍中传授继承下来。

  目前,专业演奏一般都用“主音胡琴”(即d1一a1),演奏阿炳作品及其它民间音乐作品时,将定弦临时调低。

  手型与四度定位法

  二胡的演奏技法种类繁多,而一种演奏技法又有多种变化。例如弓法中持弓技术的变化,在演奏慢长弓时,持弓位置靠后,持弓较深。手接触琴弓的面积较大,这样有助于提高对琴弓的控制力,便于做音量等变化。在演奏快弓时,则需要将琴弓位置向指尖处移动,持弓浅。由于指尖较为灵活,演奏快弓时才会更为轻松。

  左手的手型也需要根据作品中音值长短、音色变化做相应的调整。这就需要对具体的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后选取合适的手型来演奏。手型的变化体现在手整体重力转移和手指与手掌重力叠加上。本文将这种变化归纳为两类,一类为根据技术类作品或乐段需要而采用的技术性手型。另一类为根据表情丰富,情感丰富的表情性作品或乐段而采用的表情性手型。

  手指触弦法

  每一个手指真正抬起的动作是由指根关节所做的,手指只是这个动作的传递者,只是这个动作的仆人。

  肌腱生理学研究指出手指屈伸活动,取决于手部内、外肌的协调运动。屈指运动起自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随后是远侧指间关节(距离掌关节较远的指关节)的活动。远侧指间关节的活动速率比近侧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要慢。

  根据手指肌腱的生理学研究来看。以掌关节为运动轴心的抬指速度要大于指关节的抬指速度,掌关节为运动轴的抬指速度最快且更为灵活。这就要求触弦手指像锤子一样敲击琴弦,而不是以手指第二关节为轴触摸琴弦。以指根(掌指关节)为运动轴心,手指保持触弦时的弯度,进行抬起落下的重复动作。这样的抬指动作可以保证抬起前的触弦点和落下后的触弦点在同一点,同时也保证了音高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