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

/ 0评 / 0

箫,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一般是许多由竹子制成管子排在一起的,现代用一根管子,竖着吹,吹孔在上端,亦称“洞箫”。

  我国最古老的民族边棱气鸣乐器,历史悠久。箫的音色柔和典雅,常用于独奏,琴箫合奏,江南丝竹等器乐合奏,浙江越剧等地方戏曲伴奏,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广泛流行。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以“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两种类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箫文化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箫,古代用于宫廷雅乐边棱音气鸣乐器。“八音”分类属“竹”。

  汉唐以来的石刻、壁画以及墓俑保存了许多吹奏排箫的形象。排箫的种类繁多。从管数(也称“彄数”)组成看,就有十到二十四管不等的十余种。从形制看编管参差排列如凤翼,有呈单翼状的;有呈双翼状的。从制作材料看,排箫除竹质外,还有骨质、石质的。目前所知的最早竹质排箫实物为曾侯乙十三管排箫,距今已2400多年。最早的石排箫实物为淅川下寺1号楚墓出土的十三管石排箫,用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距今约2500多年。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遗址的商末周初长氏贵族大墓,出土的禽骨排箫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约3000年。

  箫的起源有二说。一说,出自“籁”。《庄子·齐物论》:“女(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晋·郭象注:“籁,箫也。”二说,出自“龠”。龠,甲骨文作“”。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龢言》:“龠字既象编管。”龠古字为龠龟。《集韵·平萧》:“箫,或作龠龟。参差象凤之翼也。”

  唐宋时期的排箫因应用场合或乐种的不同,衍生出“燕乐箫”、“鼓吹箫”、“教坊箫”、“龟兹箫”等。唐代十部伎中,除天竺、康国外,清乐、西凉、龟兹、疏勒、安国、高昌、高丽、燕乐等部伎都采用了排箫,足见它在当时宫廷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一般认为,单管箫出自羌中,四孔,竖吹。汉代也称“羌笛”,简称“笛”。后经京房加一孔,为五孔。汉至唐代一直把横吹和竖吹的两种有侧孔边棱音气鸣乐器统称为“笛”。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长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融所赋者。”

  笛和箫的区别

  笛子横吹有膜孔,箫竖吹且没有膜孔,但有后音孔。箫亦称“篴”,“箎”,“龠”等等。有的音乐词典是这样说明的:古代乐器,箫竹子制作,上有音孔象笛(原创版权www.isoyu.com)子。没有说明是横吹还是竖吹。现在也有短的竖笛,不贴膜,音色在笛箫之间,更接近笛子。

  那么,在远古时代,不贴膜的横吹乐器与竖吹乐器各方面区别不大,音色更接近箫。关于箫与笛的起源,说法不一,据《周礼》记载,周代的雅乐中已用到“篴”。与笛同音同义。但篴为竖吹,并非横吹之笛。另相传此种乐器原出于羌中,汉代称“篴”。最初为四个指孔。西汉京房加1孔,成为5孔,晋代的篴已有6个指孔,与现代的箫相似。

  随着考古专家的发掘,湖北随州出土两支春秋战国时期的横吹。开6孔,形制与竹笛极为类似,只是一端封闭。魏晋时,已做为乐队中的主奏乐器。唐时,出现了前6孔,旁1孔加竹膜的笛子,称七星笛(《乐书》)。到了元代的龙笛,已与2021-09-28 的6孔竹笛完全一致。至此。笛与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横吹为笛,竖吹为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