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大全】唢呐基本介绍大全

/ 0评 / 0

唢呐俗称喇叭。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

  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我国中原地区。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王圻编《三才图会》(1607年刊):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2021-09-28 唢呐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

  你知道唢呐杆的制作技巧

  1、软硬要适度。制作唢呐哨片的芦苇杆要用手捏得动、不变形、而又有一定弹性为合适。撕去苇杆包皮看,发育正常,长势顺直,光滑无痕,洁白油亮,无虫蛀、无皱折、表皮显示出细小而均匀的竖(纵)向纤维纹的芦苇杆比较适宜制作唢呐哨片。

  2、把芦苇杆老皮表面轻轻从纵向撕开,里面露出的纤维层,要直顺、均匀、而有韧性,纤维的竖丝清晰且密度要稍宽些。

  3、粗细要合适。苇杆的外径在0.5-0.9毫米左右之间的各种型号芦苇杆,适宜用以做各种不同大小唢呐哨片备用。符合上述规格的要求,割取苇子中段(距离地面1.5尺以上位置)的一至三节为宜,一次多采些。采选后,不得在阳光下暴晒或受雨雪处受潮。分成数小捆,束在一起悬挂在通风处,待水分蒸发、自然风干后,便可根据需要随时选用。根据以上要求选择的苇子制成的哨片吹起来振动好,声音有厚度和亮度而且音质醇厚。

  唢呐的演奏形式

  唢呐是民间运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运用的地区和范围很广,除了用于合奏、独奏外,也用于戏曲、歌舞等伴奏。在民音吹打乐或地方戏曲乐队中,唢呐经常作为领奏乐器使用。

  唢呐音量宏大,声音粗犷,宜于表现欢快、热烈、雄壮的乐曲和热烈奔放的场面,可以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还可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声。大多用于民间节庆、婚丧嫁娶和戏剧场面,常与打击乐配合。

  演奏风格上大之分南北两派。南派大部分用于吹奏戏曲曲牌或作戏曲伴奏。北派流传较广,演奏技巧也十分复(www.isoyu.com原创版权)杂。唢呐善仿人声及其他动物鸣叫和自然音响。北方有种咔腔,成套的模仿戏曲、歌曲的任务唱腔,甚至连模仿念白台词都十分逼真。演奏技巧主要有:滑音、颤音、吐音、花舌音、气拱音、气顶音、三弦音、箫音等。此外,唢呐由一种循环换气法,即在吸气时鼓腮使长音不断的呼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