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纹饰及象征性

/ 0评 / 0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十五个世纪。那么,青铜器纹饰及象征性是什么?

  一、夔龙纹

  夔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都称之为夔或夔龙,这与古籍“夔一足”的记载有关。“夔,神也,如龙一足。”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二、龙纹

  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龙是(原创www.isoyu.com版权)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象,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

  三、蛟龙纹

  蛟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是两条或两条以上龙的躯干相互交缠的纹饰。结构多有不同,有单体接连式,龙的躯干有规律的向同一方向交缠连接的,也有甚多的龙体交缠在一起,成多叠式的。“诸侯画蛟龙,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复也”是蛟龙为龙交缠的图像。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四、蛇纹

  蛇纹是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主纹的,见于商代青铜器上。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旧称“蟠虺纹”。蟠虺纹,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蟠虫离纹,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斜口,卷尾,蟠屈。盛行于春秋战国。

  五、鸟纹

  鸟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西周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

  以上就是青铜器纹饰及象征性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