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的艺术特色

/ 0评 / 0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那么,梨园戏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呢?

由于梨园戏以泉州方言演唱,并结合了一些民间音乐,在梨园戏中形成了独特的南戏演唱风格。在一部戏里,可以和一种宫调里的曲调结合,也可以和不同宫调里的曲调结合。每个传统曲目都有一套专门的音乐卡,音乐卡的形式有收藏、慢板、介绍、诗。梨园戏也使用犯人动员曲,包括二犯、三犯、四犯、九联、巫山十(www.isoyu.com原创版权)二峰、十八学士、十三调等。比如《昭君出塞》中的【山陡】,又名【十三调】,有四门十三调。

梨园戏的音乐规律和乐器仍然沿用唐朝的旧体系,伴奏乐器有琵琶、东晓、二弦、三弦、唢呐等。打击乐器主要是鼓、锣和拍板。与其他戏剧的锣鼓不同,鼓用的是音色丰富的“南鼓”,伴奏时将左脚压在鼓面上,移动不同的位置,配合鼓槌打不同重量的鼓,用这种特殊的“压脚鼓”手法营造气氛,烘托情绪。

梨园戏在音韵学上保留了许多古代语言。泉州方言是方言方言的标准,但也注意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地方色彩,一些剧目中保留了地方方言和古音。在《在路上》的剧目《朱买臣》中,有许多朴实生动的片段和古泉州的民俗风情。小利源的剧词很美。显然是文人加工的。剧情的处理也很独特。总的来说,梨园戏的表演优雅、细腻、规范、纪律严明。

梨园戏的表演优雅精致,有一套极其独特严谨的基础节目,叫“十八步”,对手、眼、身、步等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举起手到眉,掰到肚脐,手到下巴”等。大大小小的梨园的表演只有粗糙和精致。除了十八家之外,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特殊的步数,如官与末“十八罗汉”,净与官“马背”,老一的功德,生与旦的扇法与眼法,各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其中有一些木偶动作,歌舞,简单优雅,精致独特。

梨园戏还根据人物和戏剧情节的需要,创作了《十八伞族》。比如孟姜女《送寒衣》中的单伞舞,表现的就是人物顶着风雨艰难行进的样子。其中有一些表演动作,如遇雨撑开伞,怕水怕泥踮着脚撑伞,顶着风撑伞,强风旋转伞,风雨起伏举伞,飘伞放伞等,构成了一套伞舞表演。

以上是梨园戏艺术特色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