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

/ 0评 / 0

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陶瓷产品,但你能分辨出哪些是陶瓷,哪些是瓷器吗?陶瓷和瓷器有什么区别?2021-09-28 边肖将介绍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陶器

1.陶器的原料是粘土,可以随处取用,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2.陶器的烧制温度相对较低,一般为800厘沲。

3.陶器密度低,吸水率高。

4.陶器一般由陶胎组成,后期上釉。

中国古代流传着“女娲土造人”的传说,说明人们对粘土在水中浸泡时的粘性和可塑性有一定的认识。因为用火,人们开始吃熟食,最早可以在柴堆上煮野生动物,或者挖坑、往热石头里泼水“煮”熟的植物,但费时耗火。最早的盛食物的容器应该是植物枝条的编织物,但是枝条的编织物不应该在火上烧烤。因为粘土不怕火,烧了就变硬了。启发人们制作粘土容器,并在火上烘烤。出土物品证明,最早的陶器是通过在编织或木制容器的内外盖上涂上粘土以使其耐火而制成的。后来发现粘土不一定要做成里面容器的形状。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陶器碎片,表明中国陶器出现在公元前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陶器上留下的手印很小,证明是女性做的。

长期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制作陶器的粘土不应含有过多的沙子,否则会很松散,难以成型。陶器成型:从最早在容器上涂粘土到手工成型,大约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制作粘土条和板的方法。也就是说,将适合干湿的粘土揉成条状,从下往上卷成圆形器皿,最早的装饰方法仅限于手工抹平。在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中,发明了慢轮,即在地上挖一个洞,插入一根顶部装有木板的木棍,使木棍转动。起初慢轮主要是用来修饰成型的陶器,旋转的陶器可以刮得更薄更均匀。可以说这是人类第一次掌握最简单的机械。后来发明了快轮,主要用来拉坯。直到现在,一些小型陶瓷窑仍然使用这种方法形成。随着制陶技术的逐渐提高,装饰方法也逐渐完善,尤其是慢轮发明后,陶器的壁可能会更均匀、更薄。为了美观,也受陶篮上泥陶画的启发,陶篮纹、垫纹、绳纹等装饰图案出现在陶器上,鹅卵石也用于打磨或彩绘陶器。

烧窑的方法有很多。一开始应该是露天烧制,这是最原始的烧制陶器的方法。后来改进为横孔式陶窑,即在平地上挖洞放置陶坯,相当于现在的窑室。旁边又挖了一个坑专门生火,在两个坑之间挖了一条狭窄的通道,也就是现在的火道,在窑室和火道之间放置了操作人(原创版权www.isoyu.com)员。这种陶窑比以前进步很大,火力相对集中,温度高且均匀。

这两个窑烧陶器可以提高陶器的质量。战国两汉时期发明了龙窑,即沿山坡筑窑,十几米长或几十米长,封闭,一次可装上百个坯胎;山上窑尾有一个烟囱,中间有甩木孔,窑口在下面。烧窑时,火像火龙一样上坡,故名。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首先,烧制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制温度普遍低于瓷器,最低的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的达到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相对较高,大多在120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400℃左右。

第二,硬度不同

陶器的烧制温度低,坯体没有完全烧结。敲的时候声音提问,胎体硬度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画出沟痕。瓷器烧成温度高,基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用普通钢刀很难在基体表面划出沟槽痕迹。

第三,使用的原材料不同

陶器可以用普通粘土烧制而成,而瓷器应该用高岭土通过选择特定的材料制成。如果烧成温度在德基绍所需的温度阶段,就可以成为陶器。比如古代白陶就是这样烧制的。在烧制瓷器所需的温度下,由高岭土制成的坯体变成瓷器。而通常用来制作陶器的粘土制成的坯体,烧至1200℃时不能变成瓷器,反而会熔化成玻璃。

第四,透明度不同

即使陶体很薄,也不是半透明的。比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但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是薄是厚,都是半透明的。

第五,釉色不同

陶器有两种:无釉陶和釉陶。釉陶釉可以在较低的烧制温度下熔化。瓷器有两种釉料,高温时可与胎体一次烧制,或在高温胎坯上挂低温釉,低温时二次烧制。

在以上几个方面中,最重要的条件是原料和烧成温度,其他条件与这两个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一旦陶工掌握了烧成温度技术,认识到高岭土和普通粘土的区别,他们就有条件发明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