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昆明池(昆明池的历史典故及传说)

/ 0评 / 0

西安昆明池(昆明池的历史典故及传说)

沣河东岸到浐灞之滨,是黄帝时期杜康部落的运动之地。古杜方国即今天的郭杜镇及杜城村一带。到了西周,周武王建都于镐京,古杜国依然存在,潏(jue)河穿流其国而往北。秦时修阿房宫,汉时细长安城,斟酌到躲避水患,把潏河兴修水利一分为二,一支北流即今西安城西的皂(漕运)河,一支在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南与滈河会合而成洨河,由人工开凿筑堤而西行,在秦镇入沣河。因此沣河是八水绕长安中号称四水归一之河:沣,太,潏,滈。

镐京之南有镐池(滮池),是沣河故道,秦汉时修昆明池即是在此基本,引沣河,洨河水而注入。昆明池据说是汉武帝时修的,练水军以征昆明,养鱼鳖以供祀。

我认为在秦时昆明池已经存在了,秦时巴蜀之地是秦国的战略后方,修都江堰,灵渠两大水利工程,征百越,秦始皇设长沙,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何须到汉武帝时期又小来没息地修个昆明池以练水军?筑昆明池建上林苑,在周秦古都故址上,就是设风水布局,以兴龙脉。

昆者大且多,明者,日月同光,镜鉴之意。昆明池如葫芦状,有两个进水口,一个是从斗门引沣河水,一个是从埝头引洨河水百思特网在石匣入池。这个古渠道地位待考。

我总认为李仪祉民国时代修沣惠渠借用了古渠道的一部分。昆明池借自然地势蓄水,并无显著边界。只是在池北部,进行了大批人为疏浚。从南至北,仿天汉银河而修,并在池东岸设石人(石婆)是织女星,池西岸有石人(石爷)是牛郎星。汉家江山兴于汉中,以星汉为帝国祥瑞,故法天象地,筑池以兴帝都风水。

据说掘池时见底土发黑,人问东方朔,东方朔笑而不答,说将来有胡僧来,可问。后人问胡僧,说这昆明池底灰是天火大劫所留,其实就是丰镐遗址啊。

今人找不到丰京故址,其实原因有二,一是丰京原来陋小,未有大建,二是汉武帝掘昆明池损坏了。

昆明池有四个西湖大,十六平方公里,汉长安城也不过十二平方公里。昆明池水在北部落水村跌落出口向北流与皂河会合,流入汉长安城宫墙。昆明池南岸为细柳原毕原,史传周文王逝世后葬于毕原,我愿望有田野考古发明,证明这位《周易》八卦的在为者,最后的栖息地在沣河之滨。

斗门镇在现在的沣河之东岸,我疑惑沣河商周时在斗门之南,向北流,镐京丰京都在沣河之西岸。这样好说明丰镐二京的很多历史疑案。

西安昆明池小资料

昆明池在汉代修建了两次,根本奠定了西汉昆明池的范围。西汉以后,昆明池持续应用,后秦末年(公元415年)关中大旱,昆明池曾一度枯竭。而公元440年的北魏年间,曾对昆明池进行了一次修浚。后来到了唐朝,曾先后三次修建昆明池。专家推测,因为唐代以后未再修浚过昆明池,所以现在的昆明池遗址应当是唐昆明池的遗址。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讨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曾于2005年4月至9月对昆明池遗址做了详细的考古调查,经钻探、试掘和测量,根本探明了遗址的规模、时期和进水渠、出水渠等。据他们在《西安市汉唐昆明池遗址的钻探与试掘简报》上泄漏,依据钻探成果,昆明池遗址恰在汉长安城西南约8.5公里处的斗门镇、细柳镇一带,池岸周长约17.6公里,池内面积约16.6平方公里。实测的周长和面积略大于史籍的记录,考古学家以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古今在测量精度上存在着误差,另一方面是因为唐代在重修时,将有些处所的池岸(如南池岸)扩展了,致使其范围较汉代有所增大。考古学家在昆明池岸边发明了大批的加固池岸用的鹅卵石,也都是唐代扩建时所用。

也就是这次考古发掘,考古学家肯定了昆明池遗址的具体方位:大体位于斗门镇、石匣口村、万村和南丰村之间,遗址内有普渡、花园、西白家庄、南白家庄、北常家庄、常家庄、西常家庄、镐京乡、小白店、梦驾庄、常家滩、太平庄、马营寨、齐家曹村、新堡子、杨家庄、袁旗寨、谷雨庄、五星村、北寨子、南寨子、下店等20多个村落,遗址周边有南沣村、大白店、万村、蒲阳村、石匣口、堰下张村、斗门镇、上泉北村、落水村共9个村镇。

诗圣杜甫曾有一首诗《秋兴八首昆明池水》:“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则是对昆明池的历史变迁的最好概括。

北京昆明湖名字起源于长安昆明池

昆明池的光辉延续了近千年。虽然它后来干枯了,但它的影响却并没有中止。

北京颐和园内也有一个昆明湖,其实和长安的昆明池有着不解之缘。乾隆皇帝在瓮山一代兴建清漪园(后改建为颐和园),将里面的天然湖泊开辟成现在的范围,联想到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也想到了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所以给湖命名为昆明池。光绪皇帝后来也曾在昆百思特网明池训练水师,年青的光绪帝遥想汉武帝,思绪万千,写下“水战原非陆战同,昆明缅想汉时功”的诗句。

而南京大名鼎鼎的玄武湖,也曾在南宋年间被改名为昆明池,原因也很明朗,宋孝武帝借用此名,正是意在自比汉武帝,雄百思特网心勃勃地想实现大一统,昆明池的影响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