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案!(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 0评 / 0

天净沙秋思教案!(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北京外国语大学从属东坡外国语学校 杜朋骋

【学习目的】

1,知识与才能:懂得元曲的根本知识;积聚作家作品常识。

2,百思特网进程与办法:朗读训练,懂得诗意;剖析意象,把握情绪;描写画面,思考宗旨。

3,情绪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本曲描写的深秋晚景图,领会一个长期流浪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学习内容】

重点:学习白描手段;描写画面,领会情绪。

难点:学习白描手段,联合作品字词扩大想象,活泼描写情景。

第一课时

【四环导学】

1,历代文体,点明课题:历朝历代都有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汉乐府《观》、唐代的七言绝句《闻》和五言律诗《次》,最后要来学习一首元曲:《天净沙秋思》)

2,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年-约1百思特网321年至1324年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有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

3,解题: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标题。

4,文常:元曲(音乐性、表演性更强)

①元曲:剧曲、散曲

②剧曲: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

③散曲:用于清唱的歌词。分为散套、小令。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只有一支曲子,58字以下。

小结:课堂温习。

(初读感知)

1,齐声诵读,字音节奏,指点办法

2,自由诵读,讲述大意,图文对应

【参考】

天色傍晚,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贱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苦地前百思特网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单的旅人流浪在遥远的处所。

(研读领悟)

1,首句的三种景物创设出了怎样的气氛?(荒漠萧瑟)写景次序?

枯藤:照顾标题,秋冬时节,缺乏水分,没有活力

老树:盘根错节,软弱

昏鸦:傍晚时候,天色渐渐变暗,乌鸦叫声悲凉

—通过一系列特定景物,创设一幅“深秋晚景图”,荒漠萧瑟;写景次序:由下至上。

2,作者为什么还写“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画面是否与整体作风不符合?写作手段?

马致远常年在外,流浪无依。这时候看见精细的小桥,轻柔的流水,温馨的人家,他会想些什么?是一种什么心境?(寂寞、思家、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比较陪衬出游子的孤单悲凉以及对家人的怀念。(在这里就紧扣了标题:秋思。)

3,眼见一片萧瑟哀伤的气象,看见别人家的温馨幸福,马致远终于写到自己了:古道西风瘦马。(可他并没有涌现在画面中,这几个事物与他有关吗?能表示出作者哪些特色?)

古道:古老、破旧、曲折——夜晚之路坎坷,人生之路不顺

西风:秋风,寒冷肃杀凛冽——今夜无处安身,人生也大多是凄风苦雨

瘦马:无依无靠,没有行人陪同,唯一相伴的马也十分消瘦。可见在外生涯艰难不易。

——虽然没有直接涌现,但是与作者有关的一切不是破旧曲折,就是寒冷消瘦的,我们仿佛看见一个疲惫憔悴、孤单瘦弱的诗人,正牵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顶着深秋寒风,艰苦地跋涉。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出现的。

【弥补】白描: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不求过细,只求传神;不尚华美,务求朴素。

【举例】《三国演义》中,对赵子龙肖像的勾画:“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输赢未分。”仅用“身长八尺……”寥寥十二个字,就将赵子龙这位“威风凛凛”漂亮勇武的少年将军的神态突现了出来。

4,到这首小令最后,作者把视线放得很远很远(由近而远的写景角度),作者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写景与抒情相融会,我们怎么来赏析这两句呢?

第一步:想象描写: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单的旅人流浪在遥远的处所。

第二步:明白手段:应用了直抒胸臆、情景融合的手段。

第三步:情绪宗旨:写出了诗人孤寂愁苦、怀念故乡的情绪。

小结:元代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应用白描手段,勾画出一幅苍莽凄凉的深秋晚景图。小令前三句,共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九种个性鲜明的事物,营造了荒漠萧瑟的气氛,寓情于景,逼真地表示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怀念故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