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资料(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 0评 / 0

长征资料(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一)历史背景;

(二)根本路线;

(三)各阶段;

(四)长征的由来;

(五)将领职位年纪;

(六)主要会议;

(七)相干诗作。

(一)历史背景

1、

2、长征前奏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公民党军进行决战,丧失严重,形势危殆。

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树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斗。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离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公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到达目标。

10月初,公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快速占据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灵活盘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公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3、长征进程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解脱公民党部队的追击,被迫实施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依据地,进行长征。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达到陕北,与陕北红军成功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达到甘肃会宁地域,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此时标记着万里长征的成功停止。1934年9月8日,中革军委曾命令进行西征的红6军团在湖南省的城步、绥宁、武冈地域开展游击战斗;尔后转移至湘西,并和在川|黔湘边疆运动的红军第3军取得接洽。后因湖南省、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公民党军主力进至绥宁、靖县地域阻击红军北进,遂转兵向南,于10月1日进占贵州省的旧州。10月24日,红6军团在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地域同红3军会师,会师后,红3军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接着,红2、红6军团发起湘西攻势,至1935年1月,创立了湘鄂川黔苏区。红2、红6军团的攻势作战,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突围转移行为。

10月10日薄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带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瑞金云石山、九堡,福建长汀古城等地动身,开端战略转移,预备到湘西地域同红2、红6军团汇合。红军第24师及处所武装共1.6万余人,留在中央苏区保持奋斗。

10月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今于都)南渡贡水。

10月21日,中革军委以红1军团为左路前卫,红3军团为右路前卫,红9军团保护左翼,红8军团保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队编成的两个纵队居中,红5军团担负后卫,从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公民党军第1道封闭线,于10月25日全体度过信丰河(桃江)。

此后,中央红军持续以这种甬道式队形,携带大批的物质器材,沿山路迟缓西进,直到11月15日,才先后从湖南省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广东省的城口间、湖南省的良田至宜章间通过第2、第3道封闭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域。这时,蒋介石以16个师共77个团实行"追剿",并令粤军、桂军共9个师进行堵截,妄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域。而此时宜章至湘江之间宽大地域内,公民党军兵力软弱,且因派系抵触,动作不一,便于红军灵活作战。然而,博古、李德等引导人一味撤退逃跑,消极避战,持续使红军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议,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全州间西渡湘江,前出到湘桂边疆的西延山区。

11月27日,中央红军先头军队第2、第4师各一部,突破公民党军第4道封闭线,度过湘江。公民党军以优势兵力南北对进,在飞机的增援下向红军激烈进攻。红军在湘江两岸浴血奋战,经过新圩、直岭头、界首、脚山铺、咸水等战役,挡住丁公民党军的猛攻,保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队于12月1日菠过湘江。但是,红军却遭到惨重丧失,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就义。中央红军度过湘江后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湘江战斗后,蒋介石调剂安排,快速向湖南省西部的黔阳、洪江地域转移兵力,赶筑工事,妄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北去湘酉的路上。

12月11日,中央红军进至湘桂边疆的通道、下乡、长安堡地域。此时,中央红军若按筹划北去湘西汇合红2、红6军团,必定要和以逸待劳的优势公民党军决战,那将会有覆灭的危险。在此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依据当面军事态势,力主废弃原定筹划,改向公民党统治力气软弱的贵州前进,以解脱敌人,争夺自动。

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据贵州省黎平。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接收毛泽东的看法,决议在川黔边创立苏区,20日,中央红军分两路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域前进,(www.isoyu.com原创版权)接着连克剑河、台拱(今台江)、镇远、施秉等地,继而进至余庆、瓮安地域。

1935年1月2~6日,中央红军分离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度过乌江,7日晨先头军队进占遵义。

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展会议。会议侧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根本原则,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决定》,制订了红军尔后的义务和战略方针。会议改组了中央引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议仍由中革军委重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为。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引导位置,使红军和中共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形下保留下来。这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逝世攸关的转折点。中央红军占据遵义后,蒋介石调集几十万部队分路向遵义地域进逼,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边疆地域。中央红军依据遵义会议肯定的方针,预备从四川省泸州以西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四川省西北部创立苏区,在红军第四方面军的配合下转入反攻,争夺赤化四川。

1月18日,中央红军分3路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域动身,向土城、赤水方向挺进。

1月29日,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这时,公民党军分路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并且增强了长江两岸的防御。

2月7日中革军委决议,中央红军暂缓履行北渡长江的筹划,改在云南、贵州、四川3省边界地域灵活作战。

2月9日,中央红军集结云南省扎西(今威望)地域进行整编。

2月11日,掉头东进,接着二渡赤水河,返回黔北,在娄山关、遵义地域击溃和歼灭公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成功。遵义战斗后,公民党军改取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联合的战法,妄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窄地域。

3月16日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蒋介石匆忙令其"追剿"军向川南追击。中央红军突然折向东进,3月21日四渡赤水河,机密折回黔北。

3月27日,中央红军以红9军团在马鬃岭地域牵制公民党军,主力向南急进。

3月31日度过乌江逼近贵阳,把"追剿"军甩在乌江以北。

4月8日,中央红军主力从贵阳、龙里之间突破公民党军的拦截,向西挺进,4月27日进入云南省,逼近昆明,接着转向北进。

4月29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指导各军团:"中央过去决议野战军转入川西创建苏维埃依据地的基本方针,现在已有实现的可能了","应应用目前有利的机会,争夺快速度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树立起苏区依据地"。

5月9日,中央红军主力从皎平渡度过金沙江。在此期间,在乌江北岸运动的红9军团,也从云南省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度过金抄江,随后与主力汇合。至此,中央红军解脱了数十万公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议意义的成功。红四方面军开端长征,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地域会师。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取得了嘉陵江战授的成功,掌握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始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公里的宽大新区,为巩固川陕苏区和持续向甘肃省南部发展发明了有利条件。但此时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重要引导人张国焘只看到苏区的艰苦和公民党军将要进行的大范围进攻,看不到保持苏区奋斗的重大意义,擅自决议废弃川陕苏区。

5月初,红四方面军、处所武装和苏区机关人员共约10万人,开端向西转移。至中旬,先后占据四川省茂县(今茂汶)、威州,理番(今理县)等宽大地域,并持续向西发展。中央红军度过金沙江后,为履行中共中央在川西北创立苏区的战略方针,于5月15日从四川省会理县城邻近持续北进。蒋介石命令薛岳、刘湘等部南追北堵,妄图凭借大渡河等自然障碍消灭红军。中央红军坚决履行中国共产党制订的民族政策,顺利通过彝族区。

5月24日先头军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攻占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5月25日,红1团第2连17名勇士在连长熊尚林率领下,乘船强渡大渡河胜利。但这里水流湍急,无法架桥,中央红军仅有4只小船难以在短时光内度过河去。因此,中革军委决议,红军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快速前进;第1师及干部团从安顺场持续渡河,尔后沿大渡河左岸北上,左右两路夹河而进,抢占距安顺场160公里的泸定桥。沿右岸前进的先头军队红l军团第2师第4团,于5月29日晨攻占泸定桥的西桥头。当日16时第4团发起夺桥战役,由第2连22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守军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击溃川军1个团大部的防守,攻占了泸定城。

6月2日,中央红军全体度过天险大渡河,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重大成功。中央红军度过大渡河后,持续北进,于6月7日占据天全。

6月8日,突破公民党军的芦山、宝兴防线。接着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重重艰苦,翻越长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这时,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军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军队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会师。

6月16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带领中央红军达到懋功地域。两大主力红军会师,为粉碎公民党军的进攻,首创新局势,发明了条件。1934年冬,公民党军40多个团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剿"和"清乡"。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依据中共中央的指导,于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动身,向平汉铁路(今北京一汉口)以西转移,开端长征,留下部分红军(不久组成红28军)保持原地奋斗。

12月上旬,红25军突破公民党军的重重拦截,经河南省卢氏县境进入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地域。

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雒南县庾家河召开常委会议,决议在鄂豫陕边界创立苏区,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随后,红25军在鄂豫陕边界的郧西、卢氏、雒南、镇安之间地域,开展创立苏区的工作。至1935年7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淘口等战役,粉碎了公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开拓了鄂豫陕苏区。红25军长征,达到陕甘苏区与红26、红27军会师1934年冬,公民党军40多个团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剿"和"清乡"。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依据中共中央的指导,于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动身,向平汉铁路(今北京一汉口)以西转移,开端长征,留下部分红军(不久组成红28军)保持原地奋斗。

12月上旬,红25军突破公民党军的重重拦截,经河南省卢氏县境进入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地域。

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雒南县庾家河召开常委会议,决议在鄂豫陕边界创立苏区,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随后,红25军在鄂豫陕边界的郧西、卢氏、雒南、镇安之间地域,开展创立苏区的工作。至1935年7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淘口等战役,粉碎了公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开拓了鄂豫陕苏区。

7月16日,红25军为配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行为,并同陕甘苏区红军会师,从西安以南的丰峪口动身,经鄠县(今户县)、整屋(今周至)县境西进,持续长征,留下红军第74师保持原地奋斗。

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遂即北上,8月11日北菠渭河,进占秦安,威胁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

8月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

8月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阻之公民党军1个团鏖战,将其全歼。战役中,政治委员吴焕先就义。

8月30日,经华亭县安口镇北进。

9月16日达到陕甘苏区的永坪镇,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停止长征。

9月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二)根本路线

瑞金(1934年7月7日)→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据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布长征的成功停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长征时光大事记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喋血湘江。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百思特网会议。

1935年1月19日四渡赤水河。1935年3月28日强渡嘉陵江。1935年5月3~9日抢渡金沙江。1935年5月25日飞夺泸定桥。1935年6月12日翻越夹金山。1935年8月29日包座战斗。1935年9月16日攻占腊子口。1935年11月1日直罗镇战斗。

(三)各阶段

长征预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保持北上和南下决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各军队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动身,1935年10月19日达到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动身,1935年9月15日达到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达到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废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动身,向岷江地域西进,1936年10月9日达到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动身,1936年10月22日达到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红一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1934年10月初,博古等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引导人决议废弃中央苏区,将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共中央机构向西转移至湖南西部与红二、六军团汇合,这一决议未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机关直属队共七万五千至八万一千人,从长汀、古城向西转移,由此开端了中央红军历时两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二十四师和处所军队共1.6万余人则被留下在项英、陈毅等人引导下进行游击战,开端了南方三年游击战斗。蒋介石预感到中央红军的意图,在红军前往湘西的必经之路上集结大批兵力组成四道封闭线。10月21日晚,中央红军在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一带突破公民革命军第一道封闭线,25日全体度过信丰河,携大批辎重沿粤赣、湘粤、湘桂边迟缓西行。1934年11月5日至8日,突破了广东城口与湖南汝城之间的第二道封闭线。13日至15日,在郴县、良田、宜章、乐昌之间突破第三道封闭线。25日,中央红军决议从兴安、全州之间西渡湘江。中央红军面对公民革命军全面进攻,于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历时5天,从广西兴安县至全州县间,才度过湘江,突破百思特网第四道封闭线。湘江战斗之后,动身时的八万余中央红军仅剩下3万余人。1934年12月上旬,红一方面军从广西老山界翻越了越城岭。1934年12月14日,占据贵州黎平县,打开通向贵州的门户。12月28日,尚未恢复权利的毛泽东在黎平会议上力主废弃与红二、六军团汇合的筹划,提议向四川、贵州边界进军,树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苏区。这个筹划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同意。1935年1月1日-1月3日,强渡乌江。红一方面军主力达到陕甘苏区,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一部南下川康边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依据全国形势和当面情形,提出了创立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张国焘却主意红军持续向青海、新疆或西康(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地域)等省偏远地:区转移。为统一战略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6月26日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召开会议,会议作出丁关于战略方针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首先取得甘肃南部,创立川陕甘苏区,使中国苏维埃活动放在更巩固、更宽大的基本上,以争夺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国的成功。据此,中革军委制订了牟取松潘的战斗筹划。7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21日,中革军委决议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任总指挥,陈昌浩兼任政治委员。另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但是,张国焘延宕红四方面军的行为,使松潘战斗筹划未能实现。8月上甸,中共中央决议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周恩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了持续贯彻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中革军委决议进取甘肃南部的夏河、洮河流域,尔后向东发展。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带领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军组成的左路军,从卓克基地域动身,向阿坝地域开进;21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带领由第1、第3、第4、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域动身,向班佑、巴西地域开进。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随右路军行为。右路军历尽干辛万苦,通过人迹罕至、气象变更无常的茫茫草地,于8月底全体达到班佑地域。左路军先头军队也于8月20日达到阿坝地域,但后续军队行为缓慢。29~31日,右路军第30军和第4军一部,采用围点打援战法,在包座全歼公民党军第49师5000余人,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门户。红军右路军达到班佑地域后,中共中央为了抓住甘肃南部公民党军兵力软弱的有利机会,首创新局势,一再致电左路军向右路军靠拢,共同快速北进。张国焘制作借口,拒不履行中共中央的指导,并命令已进到墨洼邻近的军队返回阿坝。接着,张国焘提出红军主力南下川康边的天全、芦山、道孚、丹巴等地的筹划,并背着中共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妄图决裂和伤害中共中央。在此情形下,中共中央于9月IO日带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之第1、第3军先行北上,并发出《中央为履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12日,红一方面军主力达到甘肃省迭部县的俄界(今高吉村)。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扩展会议。会议赞成中央关于同张国焘奋斗所采用的步骤及持续北上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关于张国焘毛病的决议。会议还决议,将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7日,红军陕甘支队牟取天险腊子口,18日乘势占据哈达铺.27日进占甘肃南部的榜罗镇和通渭。在榜罗镇,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依据陕北尚有相当大的苏区和红军等情形,决议率陕甘支队进至陕北,和当地红军一起,守卫和扩展陕甘苏区。会后,陕甘支队突破公民党军渭河封闭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达到陕甘苏区的吴起镇(今吴旗)。至此,中共中央及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1年、转战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成功停止。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扩展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义务是树立西北苏区,引导全国的革命奋斗。11月初,陕甘支队在甘泉邻近地域同红15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15军团。21~24日,红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投的成功,歼灭公民党军1个师叉1个团,彻底粉碎了公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直罗镇战斗的成功,给中国共产党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办了奠基礼。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后,9月中旬,张国焘命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之第4、第30军共约8万人分离从阿坝、包座地域南下。宽大指战员不顾饥疲与险阻,再过草地,下旬全体集结于党坝、松岗、马塘地域。

10月5日,张国焘在理番县卓木碉(今四川省马尔康县足木脚)另立党的"中央",公然走上了决裂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途径。髓左路军行为的朱德、刘伯承同张国焘的决裂运动进行了坚决奋斗。为打开通往天全、芦山的途径,10月8~20日,红军南下军队进行了绥崇丹懋战斗,击溃川军6个旅,攻克绥靖、崇化、丹巴、懋功等地。接着,又发起了天芦名雅邛大战斗。

10月24日,翻越长年积雪的夹金山,分两路发展进攻,至11月12日先后攻占宝兴、天全、芦山,歼灭川军一部。19日,在名山东北百丈地域同川军10几个旅鏖战7昼夜,虽歼敌1.5万余人,但本身也伤亡近万人。红军持续作战,缺乏粮、弹,不断减员而无弥补,战役力大为减弱,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1936年2月,南下红军撤离天全、芦山、宝兴地域,向西转移。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折多山,于3月进入西康省道孚、炉霍、甘孜地域。这时,红军南下军队减至4万余人。

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是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由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引导,1931年11月7日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2年5月遭遇公民党军围剿,于9月突围西行五千里,于12月过大巴山入川北,1933年1月占据通江,树立川陕依据地,这是第一支长征的红军。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张国焘战略配合红一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斗,令红四方面军废弃川陕依据地,强渡嘉陵江,向西挺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5月中旬占据了茂县、理番。6月,抵达岷江以西的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6月17日,张国焘、陈昌浩反对向东向北发展的川陕甘方针,复电中共中央,以为"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军队行为","敌已有预备"、不宜过岷江东打。提出向西发展,"组织远征军,占据青海、新疆"。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达到阿坝后,谢绝持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愿望能在西康创立依据地,但屡遭挫折,军队丧失严重。1936年7月,张国焘最后赞成红四方面军主力向毛儿盖集中,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停止。期间嘉陵江战斗、土门战斗、包座战斗、绥崇丹懋战斗、天敬雅邛大战斗等战斗,公民革命军伤亡5万余人。

红二方面军

红军长征路线图红2、红6军团长征,同缸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域会师1935年9月,公民党军130多个团对湘鄂川黔苏区进行新的"围剿"。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议,红军转到外线追求灵活,创立新苏区。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从湖南省桑植地域动身,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端长征,向南度过澧水和沅江,于11月底进占淑浦、辰溪、新化、蓝地步区。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湖南桑植刘家坪开端展开长征,于1936年4月在云南丽江度过金沙江,翻越玉龙雪山。1936年7月2日达到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936年7月5日,奉中央军委指导,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之后跟进,1936年10月22日在甘肃静宁县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行程近两万里。尔后转向西进,1936年1月12日占据黔东的石阡、江口地域。20日,红2、红6军团废弃在石阡、江口创立苏区的筹划,持续向西挺进。2月2日,度过乌江上游鸭池河,进占黔西县城,接着展开于黔西、大定(今慷慨)、毕节地域,进行群众工作。27日,红2、红6军团再次西进,进入乌蒙山区,同优势的公民党军进行了1个月的山地盘旋作战,3月28日突破重围,进占贵州省西南部的盘县、亦资孔地域,并预备在此地创立苏区。30日,接到红军总司令部要红2、红6军团北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电令,遂于31日分开盘县地域,分两路向西急进。4月25~28日,红2、红6军团分离从云南省西北部的石鼓、巨甸两地度过金沙江,向北挺进,接连翻越几座大雪山,于7月2日达到甘孜地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5日,红2、红6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32军归红二方面军建制。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地域会师,长征成功停止1936年夏季,中共中央连电张国焘,要红四方面军在同红二方面军会师以后,快速北上甘南.同红百思特网一方面军一起创立西北抗日依据地,增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6月6日,张国焘被迫撤消另立的"中央",并于10日复电中共中央,表现赞成北上。但张国焘仍预备向夏河、洮河西北行为,妄图在青海、甘肃、新疆边远地域另创一个局势。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持续进行决裂运动,受到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的抵制和反对。经任粥时等进行团结工作.红二、红四方面军预备共同北上。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分离从甘孜、炉霍、绥靖动身北进。红二方面军分为两个梯队,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之后跟进。红二、红四方面军宽大指战员以惊人的革命毅力,战胜重重艰苦,通过茫茫数百里草地,于8月上旬达到班佑、包座地域。

中共中央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表现极大的欣慰和关心。7月22日,中共中央指导红二、红四方面军,"以快速出至甘南为有利","取得三个方面军的完整会台,开展西北巨大局势"。27日,中共中央同意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任命张国焘为书记,任弼时为副书记,统一引导红二、红四方面军的北上行为。8月5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从包座地域动身持续北上,通过腊子口,击溃公民党军的拦截进入甘南,于9月中旬掌握了漳县、洮州、泪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_8座县城及邻近宽大地域。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地域南下,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9月21日,张国焘违反中共中央关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尔后向宁夏发展的决议,命令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渭等地西进,拟从兰州以西之永靖、循化间度过黄河,单独向甘北发展。27日,中共中央电令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快速实现3个方面军会师。30日,红四方面军折返北进,10月9日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4日,红二方面军依据中共中央的指导,从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域开端北移,22日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地域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成功停止。

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五军1931年10月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4年10月依照中共中央指导,红二十五军主力和鄂豫皖省委从河南省罗山县向西转移,进入陕南,11月创立了鄂豫陕革命依据地。此时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顾问长戴季英、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郑位三。1935年7月,为策应中央红军,西进甘肃东部,9月达到陕甘苏区,与刘志丹陕北红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会于延安邻近,成立第十五军团,共约七千人。在红一、三军团达到陕甘苏区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留了力气约3万人。

同年年底,红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约一半)加上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组成"西路军",约两万人,在虎豹口渡过黄河之后,向甘肃河西地域前进,买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失败,全军仅剩四百余人,在李先念等人的率领下,达到新疆星星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缴械投降。

中国工农红军的巨大长征,转战14个省,冲破公民党军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翻越长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战胜无数艰苦险阻,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难义务。红军长征的成功,为开展抗日战斗的新局势发明了主要条件。

(四)长征的由来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端实施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导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为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部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长,"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定中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巨大事业"。

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毛病的决议》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

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达到陕北吴起镇,成功停止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依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白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国土,以一年多艰难斗争不屈不挠的精力,最后成功的达到了中国的西北地域,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汇合"。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载。随着红军长征的豪杰事迹广为传播,这一巨大豪举的影响不断扩展,"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五)将领职位年纪

一、中央红军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参谋:李德34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27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34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41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司令朱德48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委周恩来36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29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28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36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邓发28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28岁红军总顾问长刘伯承42岁

1、军委纵队司令员叶剑英37岁 政委陈云29岁

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27岁

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何长工34岁

第三梯队司令员兼政委武亭29岁(后为李维汉38岁)

第四梯队司令员陈赓31岁

政委宋任穷25岁

2、红一军团

军团长林彪28岁

政委聂荣臻35岁

政治部主任罗荣桓32岁

顾问长左权29岁

守卫局局长罗瑞卿28岁

第1师师长李聚奎30岁

政治部主任谭政27岁

第1团团长杨得志24岁

第2团政委邓发24岁

第2师政委刘亚楼23岁

第4团团长耿飙24岁

政委杨成武20岁

第5团政委赖传珠24岁

第15师(原少共国际师)师长彭绍辉28岁

政委萧华18岁

3、红三军团

军团长彭德怀36岁政委杨尚昆27岁

李富春34岁

顾问长邓萍26岁

第4师师长张宗逊26岁

政委黄克诚32岁

第5师师长李天佑20岁

政委钟赤兵20岁

第10团政委杨勇22岁

第11团政委张爱萍24岁

政治部主任王平27岁

第12团政委苏振华22岁

4、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39岁政委李卓然35岁

顾问长陈伯钧24岁

第13师政委朱良才34岁

5、红八军团中央代表刘少奇36岁

军团长周昆32岁

政委黄苏26岁

顾问长张云逸42岁

6、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31岁政委蔡树藩29岁

顾问长郭天民29岁

二、红二方面军

总指挥贺龙38岁

副总指挥萧克26岁

总政委任弼时30岁

副总政委关向应32岁

顾问长李达29岁

7、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31岁

第5师师长贺炳炎21岁

第6师政委廖汉生23岁

第18团政委余秋里20岁

8、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26岁

政委王震26岁

顾问长谭家述25岁

三、红四方面军

军政委员会主席张国焘37岁

总指挥徐向前33岁

副总指挥王树声29岁

政委陈昌浩28岁

政治部副主任傅钟34岁

9、红四军军长王宏坤25岁

副军长许世友29岁

政委周纯全29岁

第11师师长陈再道25岁

第12师师长张才千23岁

10、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22岁政委李先念25岁

政治部主任李天焕22岁

11、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兼)29岁

12、红九军政委詹才芳27岁

政治部主任王新亭28岁

13、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47岁

四、红二十五军

军长程子华29岁

副军长徐海东34岁

政委吴焕先27岁

(六)主要会议

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会议

通道会议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召开临时紧迫会议。会议听取了毛泽东的看法,转变了原定的去湘西同二、六军团汇合的路线,而取西入贵州。

黎平会议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县召开会议,再次接收了毛泽东的看法,废弃了北上与二、六军团汇合的筹划,而改向黔北的遵义进军。

猴场会议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县猴场镇召开会议,通过了在川黔边展开战略反攻,树立新的苏区的决议。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展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的毛病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中央引导岗位上。

鸡鸣三省会议1935年2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接壤处的一个村落(尚示确实考证)召开会议,决议反攻遵义,并且博古向张闻天正式交出中央引导权。

扎西会议1935年2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云南扎西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遵义会议决定,决议恢复白区工作,总结了土城战斗的失利原因,重新整编了红军并肯定了回师遵义的战略方针。白沙会议1935年2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古蔺白沙召开政治局会议,决议中央红军二渡赤水。

苟坝会议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苟坝村召开政治局扩展会议,讨论了是否进行打鼓新场战斗,并肯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事决策三人团,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的引导位置。

会理会议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会理县召开政治局扩展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批驳了军队中的"右倾情感",并点名批驳了彭德怀、林彪、刘少奇、黄克诚等人。

泸定会议193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泸定县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议中央红军过雪山与四方面军汇合,并且由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地下党组织。

两河口会议1935年6月26日,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小金县城两河口召开会议,决议红军北上陕甘树立依据地,预备实施松潘战斗。

黑水芦花会议1935年7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黑水县(亦称芦花县)召开常委扩展会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集中讨论了四方面军的工作问题。

沙窝会议1935年8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毛儿盖地域的血洛寨(藏语叫作沙窝)召开政治局扩展会议,增补了几位四方面军将领进政治局,同时决议履行《夏洮战斗筹划》。

毛儿盖会议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儿盖召开扩展会议,决议左右两路军快速履行北上东进的发展筹划。

牙弄会议1935年9月8日,中共中央重要引导人和徐向前、陈昌浩在四川阿西牙弄召开非正式会议,决议联名催促张国焘及左路军尽快北上。

巴西会议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巴西召开紧迫会议,决议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单独北上。

俄界会议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迭部县高吉村(亦称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展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毛病的决议》。

榜罗镇会议1935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通渭榜罗镇召开会议,决议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为陕北。

吴起镇会议1935年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陕西省赤安县吴起镇召开会议,总结俄界会议后红军的行为,肯定新形势下陕甘支队的行为方针,决议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义务是树立西北苏区,以引导全国革命,从而宣布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停止,首创了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新的历史时代。

(七)与长征相干诗作,均为毛泽东所作

1、七律长征

(毛泽东1935年10月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1934年至1935年作)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想,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跑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3、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1935年2月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4、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1935年10月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英雄,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征不仅仅因为是两万五千里的跋涉,还有多次的与敌人作战,突破多次封闭线,期间的缺衣少粮,甚至水也不能满足,艰苦重重,突破重围,最终取得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成功。奇迹与必定并存,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的大胆拼搏,他们不畏艰险,不怕就义,坚定信心的精力永远被我们后代所颂扬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