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悬棺葬 悬棺葬的历史来源

/ 0评 / 0

什么是悬棺葬?悬棺葬的历史来源你了解吗?悬棺葬有什么特点?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悬棺葬的相关知识吧。

  一、什么是悬棺葬

  崖葬又名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广居于南方的濮越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被认为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其葬法是利用天然岩缝或人工木桩把棺森林悬置在峭壁之上,或者将棺森林放在天然或人工凿成的岩洞这中。悬棺葬的葬地都是选在面临江河的绝壁高岩上,其葬具多为般棺,长度为2-3米,宽约半米多,形体似一只般,分为头、尾和仓三部分,头尾翘起,仓为棺柩,安放尸体。

  二、悬棺葬的历史来源

  悬棺葬地的选择必须依山傍水和船形棺的使用,反映出悬棺葬起源于江河湖海的水居民族。

  据历史文献记载和掌握的考古资料,福建、江西等东南地区的悬棺葬在我国悬棺葬年代中最早,且为古代越族之葬习。《汉书·严助传》:“越方外之地……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古代越人的经济生活“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民被发文身……短褚不袴,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

  上述记载表明,我国古代越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生活与江河湖海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的宗教观念产生以后,人们便根据鬼魂到另一世界去生活的幻想,将人的现实生活附加给鬼魂世界。因此许多民族的丧葬习俗都具有事死如事生的特点。基于这样一种宗教观念,古代越人便将悬棺葬地选在依山傍水的悬崖峭壁。人的生命虽已结束,然而死者的鬼魂与(原创版权www.isoyu.com)原先的社会群体尚继续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冥冥之中他依然与他的亲人在以前所处的地理环境中生活。

  船是我国古代越人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福建武夷山的船棺是迄今为止我国悬棺葬中最早的葬具。白岩、观音岩保存较好的两具船葬全长3.5至5米左右,宽约0.55米、高0.6至0.7米。无论从形状、大小等方面来看,武夷山船棺均与闽北江河及闽南厦门等地沿海所用的木船和渔船相似。这种情况表明,船形棺最早很可能就是实用器物。

  三、悬棺葬的特点

  悬棺葬突出的特点是葬地必选择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和船形棺的使用。这两个特点反映了悬棺葬与居住在江河湖海的民族密切相关。先民们根据灵魂要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的宗教观念,将人的现实生活附加给灵魂世界。所以悬棺葬地的选择几乎均在临江面水的悬崖峭壁上,表现出行悬棺葬的民族具有“水行出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