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什么意思(因地制宜的解释及用法)

/ 0评 / 0

什么叫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的解释和用法)

康晨源

2020年7月22日,***总书记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路威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考察时指出,“我们一直在想办法,怎么去合作社。你们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合作社发展道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发挥了独特的土地优势,农业科技、农民科技素质、农业生产效率都有了很大进步,意义重大。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总结经验,继续推广。同时,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合作社,探索更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道路。“***”的讲话肯定了农民合作社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价值,突出了新时期农民合作社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意义。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原因

什么是因地制宜?定义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即“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入乡随俗,量体裁衣”,而不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刻舟求剑,削足适履,横扫一切”。回归主体农民合作社,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背景下,经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修订,对“空壳合作社”的清算,规范的诱导,社会力量的介入和支持等,,到2021年4月,全国农民合作社达到225.9万户,带动了全国近一半的农民,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农民合作社这么多,从经营类型的维度,可以列举出特色产业带动模式、土地股份合作模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劳务合作输出模式、社会化服务模式、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等。从组织结构的维度,我们可以列举传统的“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村党支部主导的技术资源网络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家庭农场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起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合作社联盟(联盟)等,但我们发现,仅从一个维度(经营类型维度、组织模式维度或其他某个维度),很难涵盖当前农民合作社的所有实践,包括农民合作社的现有类型、模式或格局

然而这恰恰反应了因地制宜发展的意义。

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合作社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受农业产业特征、政策特征、市场特征、村社民情等诸多主要因素的影响,涉及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多个范畴。因此,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不能“一刀切”、“一篮子”。而是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充分发挥服务农民、赞助农民、改善农民、富农的功能。

第二,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实践探索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实践的产物。作为舶来品,它们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进化、发展。它们形成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内在活力,有着丰富、多样、鲜活的国内实践。

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人才优势,加大高效产业推广力度。农民合作社的建立和运行,根本在于农村高效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尤其是贫困山区,交通陈旧,信息闭塞。没有高效的工业,经济发展将会很困难。组织和引诱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种养业;同时,支持非农产业发展,依托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特色产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手工艺合作社或旅游合作社,增加利润。青海省近90%是国家重点生态效益区。全省把生态产业作为生态经济的突破口,以成立生态畜牧合作社为突破口,启动生态畜牧业建设,发展生态畜牧合作社1000家左右,探索“梅陇”、“拉日”等模式。通过股份合作,实现生态、生产、事业的和谐共赢,让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因地制宜发展全要素合作,释放集聚势能。针对山区无资金、农村无劳动力、城乡结合部无土地、新村空院落闲置的情况,通过资源互补,实现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解决“人、钱、地”问题。比如土地股份合作社,就是在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老人负担不起重农的背景下产生的,实现了多要素流入合作社,农业范围经营。由于嵌入了村社,合作社自然带有地方印记。鼓励许多地方的村党组织领导合作社,以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合作社,将村党组织在政策诱导、群众动员方面的优势与合作社在技能、信息、市场、资金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实现村社协同发展。山东省高度重视伏磨村党组织领导合作社。2019年,山东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村党组织领导合作社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全省村党组织领导合作社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村党组织领导的合作社37802个,其中由村党支部书记挂帅的合作社30189个,占79.86%。村社兼容背景下,村干部创业更有底气,强村富民发展路子更宽。

因地制宜拓展多维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合作实际上是内生需求向外部延伸,以克服单个合作社资源配置能力有限、市场竞争能力不足的体现。比如水产养殖这种风险较高的行业,强调高低行供应链的整合;果蔬和农产品价格季节性波动,不易保持,所以想通过延长产业链来规避市场风险,提高附加值。纵向上,是指它是一个合作社的自办实体,或者它吸收加工企业成为合作社成员,或者它只是作为一个连接固定企业和成员的桥梁。横向上,是指为了追求区域和产业一体化,需要与区域合作社组成合作社和协会,协调区域内产业的合理布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合作社要组成合作社、协会,做大做强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塑造规模优势,提高谈资地位,强化市场话语权。这些都丰富了合作社的组织体系。此外,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合作示范社利用社会力量,为其成员提供品牌培训、配送销售、融资贷款等服务。,并通过企业赋能,扬长避短,借船出海;企业也通过对接服务农民合作社,加快农业农村市场布局,实现社企共赢。

因地制宜探索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提升合作社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追随父亲脚步的“农戴尔”的出现,老主任们在受到合作社“接班人”的称赞后感到欣慰;也听说绝大多数技术资源网写手谈开发痛点,总会提到“人才匮乏”。其实这些问题集中在对学习能力和技能强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渴求上。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的渗透越来越多,许多合作社从买卖业务转变为为农民提供机械耕作、植保、施肥、弃料资源化应用、全程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激活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辉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以信息为主导、精准农业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技能体系,带动全县小麦、玉米种植机械化率达到99.6%,开创了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成功模式。赵县被评为全国第一个从根本上实现重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科技的强大还体现在农产品的销售上。带货直播这种新潮的销售方式并没有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而逐渐消失。连老导演都亲自上阵为自己的产品代言。合作社深谙“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市场特色强的合作社尤其在品牌建设和营销上下功夫,探索适合年轻人和上班族的小清新包装产品,玩转创意和概念,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让大家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有味道”。同时,不少合作社加大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和产业重组,打造新技能、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产业链,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实力。

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合作社,比如村劳动合作社,接受有兴趣但无技能、有才华但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农村闲散劳动力为成员,按照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机制独立运作,对外提供劳务服务。成员可以享受各种优惠的就业扶持政策,实现稳定精明的就业增收,保障农村社会的协调稳定。又如瑞安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社转型实践,引诱合作组织扩大服务效率,构建协作机制,促进农工、供销、金融、科技等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化水平、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毫无疑问,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完善了农民合作社的生态体系,丰富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路径,增加了农民获得收入的机会和方式,加强了城乡联系,传承了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促进了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了全社会的农业意识,体现了农业的多种价值。这些鲜活的实践和探索,也会因因地制宜的指导思路而不断丰富,各有各的美和美。

第三,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合作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因地制宜要符合合作社的根本原则。美国普渡大学农业经济学家Boehlje曾指出,合作社的特征与其所在的农业的特征是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反应。在国内外合作社近200年的发展过程中,农业在生产组织、现代技能、环境和气象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并不是机械地把某个国家或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合作原则套用到技术资源网络上,而是要遵守“向成员表示服务”和“掌握民主”的核心合作原则,这也是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应该立足的原则和要求,从根本上走出适合的国情、民情、条件。

其次,要因地制宜,符合合作社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推广行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农民合作社规范运作作为指导服务的核心义务,把带动农民合作社服务农民成才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把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衡量标准,实现从增加农民合作社数量到注重质量推广的转变。因地制宜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是应有之义,但绝不是盲从教条主义。在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同时,要注意农民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后,农民不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以交易量回报为基础的分配方式逐渐向以股份分红为基础的现实转变。“一人一票”与合作社中出资较多、对合作社决策权有更多需求的核心成员发生冲突;重大变更和贷款需要合作社全体成员签字,成员外出打工很难签字。在法律规范框架和指导下解决上述问题,也是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内在任务,也是实现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最后,因地制宜,要突出“农民就是农民”的鲜明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合作社不是为了新奇,而是实事求是,顺应农民意愿,不替农民做主,赋予农民自主经营和处理经济运动的权利。政府及时宣传农民合作社的示范做法,开展样板创建,引入合作社人才引进制度,与企业共同为农民合作社提供金融、金融保险、农业担保、人才培训等支持服务,达到政府、农民唱戏、企业和谐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人才,实现农民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全面振兴农村。

因地制宜什么意思(因地制宜的解释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