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整理介绍

/ 0评 / 0

虽然近几年柑橘面积不断增长,但是由于管理不全面,相应的病虫害在部分地区已经程集中性爆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整理介绍。

(原创版权www.isoyu.com)

    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整理介绍

    柑橘全年防治(七阶段)

    11-2月:(休眠;花芽形态分化)清园,主要防治对象:螨类、蚧类等。

    3月:(春梢萌芽----现蕾----花性细胞形成)主要防治对象:红蜘蛛、蚜虫、炭疽病。

    4月:(初花盛开期——谢花期)主要防治对象:红蜘蛛、黑刺粉虱。

    5月:(第一次、第二次生理落果期)主要防治对象:红蜘蛛、蚧类虫、粉虱、炭疽病。

    6月:(第二次生理性落果夏梢抽发)主要防治对象:锈壁虱、蚧壳虫、天牛等

    7-8月:(果实膨大期)主要防治对象:锈壁虱、粉虱、炭疽病。

    9-11月:(果实膨大后期——采收)主要防治对象:潜叶蛾、锈壁虱。

    1、柑桔红蜘蛛

    体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3~0.4毫米,椭圆形,鲜红色。幼螨体长0.2毫米,初孵时淡红色,足3对。若螨形状色泽均同成螨相似,但个体略小,足4对。幼螨脱皮则为前若螨,再脱皮为后若螨。后若螨脱皮则为成螨。

    为害症状:

    为害幼嫩组织。成螨、若螨群集在幼嫩叶片、枝梢及果皮上吸取汁液,以为害叶片最为严重。被害叶片正面呈现许多粉绿色、后变成灰白色的小斑点,失去光泽,终至枯黄脱落。红蜘蛛是周年为害性害虫,年发生代数多,一般为15-20代且世代重叠,主要根据年积温度的高低。高则多。以成螨或卵在多年生老叶、枝条缝隙或潜叶蛾为害的卷叶内越冬。

    发生规律:

    红蜘蛛在田间的发生和生长,受温度、光照、风雨、天敌、营养条件和越冬虫口基数等综合影响。当旬均温达到12℃,叶片上虫口开始增长;4月上旬升到16℃左右,则虫口成倍增长;5月超过20℃虫口盛发;当温度超过30℃时虫口下降。由于4—5月间温度适宜,又是春梢叶片展开、转色期,营养充足,导致红蜘蛛普遍为害严重。6月以后,温度高湿度大,常有暴风雨;田间杂草和绿肥作物成长,各种捕食天敌大量出现;同时春梢叶片趋于老熟,营养水平下降。这些因素都将引起红蜘蛛种群衰退,虫口迅速下降。以后随着温度的适宜,特别是遇上长期干旱,加上秋梢生长,营养条件丰富,虫口急增,为害严重。红蜘蛛以4—5月和9—11月为害最烈。因此需掌握虫情喷药防治,春季当每百片叶成、若螨数超过100头,花后每百片叶成、若螨数超过600头时开始喷药防治。

    常用药剂:

    季满止(5%唑螨酯),安德瑞普满克(16%四螨?哒螨灵),安普原浆(18克/升阿维菌素)等。

    2、柑桔锈壁虱

    体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1~0.2毫米,形似胡萝卜,前端宽大,后端尖削。初期淡黄色,后变橙黄色。卵圆球形,灰白色,透明,表面光滑。若螨初孵时乳白色半透明,蜕皮后变为淡黄色,形似成螨。腹部光滑无明显环纹,足2对。

    为害特征:

    以成、若螨群集在果实、叶片背面及嫩枝上为害,主要为害果皮、叶片,刺破表皮,吸取汁液。被害果实表皮油胞破裂,油脂外溢,在空气中氧化,变为褐色至污黑色。被害果实表面粗糙,满布网状细裂纹,失去光泽,逐渐变成黑褐色,成为“锈皮果”。果小、皮厚、味酸,品质低劣。被害叶片背面呈黄褐色,后变成黑褐色,易脱落。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成螨和若螨均喜荫畏光,在叶上以叶背主脉两侧较多,叶面较少。以成螨在腋芽和卷叶中越冬。4月开始迁移至新梢,5月上果为害,8—9月为害最为严重(高温干旱,有利于锈壁虱生长发育)。锈壁虱的活动和各虫态的历期与温度变化关系密切,10℃以下停止发育;15℃左右开始产卵。田间发生的适温是25-30℃以上,相对湿度60—80%。7—8月高温季节,畏阳光直射,大多群集在树冠下部、内膛阳光难以直射到的叶片背面和果实背阴部。在果实上为害时,先在果蒂周围。再蔓延到背阴部乃至全果。9—10月气温降低,才逐渐转移到上部和外部果实及秋梢叶片上为害。

    药剂防治:

    用15倍扩大镜检查叶片、果实上的虫口数,当每视野平均有虫2—3头,或巡视全园发现有个别果实呈暗灰色,且气候又适宜该螨发生,有迅速蔓延迹象时,应及时、细致、周到喷药防治。

    主要防治时期:6-10月。

    防治药剂可参照柑橘红蜘蛛。

    3、柑桔介类害虫

    壳虫是同翅目,和其它昆虫有很大的不同。虫体比较细小、软弱。多数介壳虫身体上覆盖有一层蜡质的介壳。其它昆虫能走会飞,介壳虫则多数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成虫差别很大。雄成虫有翅能飞,雌成虫没有翅膀;雄成虫头、胸、腹分界明显,雌成虫分界不明显;雄成虫口器退化或者不完全,雌成虫口器发达。

    主要种类:有矢尖蚧、黑点蚧和糠片蚧。

    为害症状:

    幼虫、若虫和雌成虫,用它们针一样的口器刺入脐橙的叶片、枝条、果实等组织,吸取汁液。叶片被害以后,变黄脱落;枝条被害,表面十分粗糙,以至枯死,果实被害,果面斑斑点点,不能正常着色,果皮干缩,汁少,风味淡。被害植株树势衰弱容易诱发烟煤病,严重时会植株枯萎死亡。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3代,多以受精雌成虫越冬。

    各代若虫出现时期(一般):

    4月底—5月底,第一代若虫盛发期,主要为害枝叶。

    6月下旬—8月初,第二代若虫盛发期,主要危害果实。

    8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三代若虫盛发期,主要危害果实。

    田间有世代重叠现象,各代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防治方法:

    掌握田间虫情,在孵化高峰期和幼蚧扩散前喷药防治。越冬后的第一代幼蚧孵化高峰比较明显,因此生产上要重点加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防治,是全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