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儿子叫什么?(唐太宗的14个儿子与生母详细介绍:哪个儿子最得宠)

/ 0评 / 0

李世民的儿子叫什么?(唐太宗的14个儿子与生母详细介绍:哪个儿子最得宠)

恒山王李承乾:

母亲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极为溺爱和最为重视的儿子。

李承乾3岁时,唐太宗便让长孙皇后的侄子长孙家庆担负了他的侍读,承乾5岁时,唐太宗又让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秦王府十八学士教诲儿子儒学经典。唐太宗即位后没多久,就将年仅8岁的李承乾立为皇太子。从贞观4年起,唐太宗便开端让李承乾处置朝中庶务,以及在自己居丧或离京时担当起监国的重担,李承乾“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小小年事却干得相当精彩。

李承乾生病后,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却下旨请了天竺高僧波颇与道士秦英来为爱子祈福。承乾病愈后,太宗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恶,以此为承乾祈福。

又为了不让儿子太辛劳,唐太宗特殊准许承乾不用多读书,只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不过李承乾并没有借机放肆自己,反而更加展现出了治国安邦的卓著能力,有一次唐太宗让他试着写一写治国的策略,成果他很快便写满了三页纸,内容很有价值,唐太宗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们夸耀说:“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

贞观8年,李承乾加元服,唐太宗因此大赦逝世罪以下,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赐帛各有差。贞观9年,李承乾娶秘书丞苏亶长女苏氏为太子妃,唐太宗为此大宴群臣,赐帛各有差,通宵达旦的宴饮甚至还被褚遂良上谏了一番。贞观12年,李承乾的嫡长子李象出身,因为皇孙诞育之喜,唐太宗诏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

贞观13年,唐太宗在东宫为李承乾设立太子学馆——崇文馆,毫不忌讳承乾有可能会借此机遇培养威逼皇帝位置的私人权势。贞观15年,唐太宗为巩固承乾的太子之位,诏令三品以上官员嫡子皆事东宫,以保证朝中重臣对太子的鼎力支撑。贞观16年,唐太宗有下诏令皇太子出用库物不设上限。但这时的李承乾随着年岁渐长以及患了足疾,开端变得叛逆起来,不过是因事对父亲不满,就敢任性勇敢到一连几个月不上朝,而唐太宗不仅对此没有任何的责备与批驳,还特地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意在告知众人他是绝对不会废太子的。

就算后来李承乾犯下了谋反这等滔天大罪,唐太宗也不愿杀了这个儿子,朝中大臣也没人敢说太子谋反按律当斩之类的话。最后还是通事舍人来济进言说:“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这才合了唐太宗的心意,最终谋反案的一干从犯全体被赐逝世,身为主犯的李承乾却保住了生命,只被废为了庶人。而来济也因此得到了唐太宗的重视,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任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至中书舍人百思特网,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李承乾虽然被废,但唐太宗为了儿子将来的安危斟酌,在立新太子时以“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为由,武断立了年幼却性情平和的李治为太子,目标就要能够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贞观18年12月,李承乾病逝,唐太宗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唐玄宗开元27年,李承乾的嫡孙李适之出仕唐玄宗的左相,李适之因为祖父谋反被废,父亲李象又遭武后所黜,葬礼有阙,于是上疏要求归葬昭陵之阙内。唐玄宗遂下诏追赠李承乾为恒山王、荆州大都督,谥曰愍,陪葬昭陵;又一并追赠了李适之之父李象为越州都督、郇国公,伯父李厥及亡兄李玭等人也“并有褒赠”,“褒册典物,焜照都邑,行道为咨叹”。

事隔数十年后,李承乾终于重新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自此长眠于昭陵,永远陪同在父母亲身侧,再也不分别。

楚王李宽:

生母后宫某氏,武德年间过继给唐高祖李渊之子李智云为后,被封为从一品的嗣楚王,早夭,贞观初年唐太宗追封李宽为正一品的楚王,因为无后,国除。

郁林王李恪:

生母杨妃。杨妃在史书上的记录只有7个字:“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杨妃虽然名义上为隋炀帝女,看似出生高尚,然而连生母为谁、排行第几、封号为何都不知晓。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解释没有受过正式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阳,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更不用说还会特意记得要去册封一个留在长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杨妃的生母身份较低,且并不得宠,只是一名普通后宫。

而史官在史书中极为同情李恪,尽管完整列举不出李恪毕竟有何政绩和才干,但仍旧对李恪是各种溢美之词,所以在其传记里特殊提到“恪母,隋炀帝女也”这一句,就是为了表扬李恪生母身份与众不同。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炀帝女这个头衔,可见杨妃无论是在隋宫还是唐宫位置都不高——在隋宫里没有公主封号、在唐宫里嫔妃品级低到没有记录甚或是不值得史官记录。

同时依据岑仲勉先生的统计,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里,累计下来在长安待的时光只有186天,绝大部分时光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预备巡幸,所以想来杨公主若是受宠的话,理应同其长姐南阳公主一样,陪同在隋炀帝身侧远离长安才是。可事实却恰恰相反,根据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形来看,杨公主应该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宫。换言之,李渊在长安甫一登基,杨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后院的一员,很显然这位杨公主虽然说起来也是隋炀帝的女儿,百思特网却基本得不到父亲的看重和溺爱,所以才会被遗忘在长安,被新树立的李唐王朝顺手吸收。

何况李渊与杨广的母亲都是独孤氏,还是亲姐妹,独孤皇后曾对李渊颇为照拂;李渊树立的唐朝至少在名义上是从隋恭帝手上禅让过来的,成果李渊就这样将他表弟遗忘在长安的女儿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做妾。李渊若还算重视这位与自己多少有点血缘关系的前朝公主的话,怎么说也要将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无论是嫁给皇子还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该塞给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给当时看起来与皇位无缘的秦王李世民。究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还是太子的身份,若无意外的话,这位杨公主作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后怎么说也能混个五品以上的嫔妃当当,而给亲王做妾,最多只是个五品的孺人。

更何况依据杨广逝世于义宁二年三月(618年),李恪却在李唐武德二年(619年)就出身了的情形来看,杨公主很显著是在热孝期间怀的孕,竟然连为亲生父亲守满27个月的孝都做不到。由此可见这位所谓的“隋炀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毕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了,更别说还能得到怎样的礼遇了,若杨公主的身份还算尊贵,又怎会如此被人随便地打发,甚至连为父亲守个孝的机遇都没有。

而杨妃会被如此看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自古成王败寇,亡国之君的位置都摆在那儿了,更别说亡国公主了。想想秦灭六国后,六国“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悲凉模样;想想陈朝消亡后陈后主的几个亲妹妹,乐昌公主被赏给杨素做妾,宣华夫人、弘政夫人被没入了隋掖庭,还有几个被赏给了朝中大臣和皇子;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过的却是什么日子,便可知这些亡国公主在新王朝眼里不过是战利品一样的存在。

再看她在后宫中的封号。唐朝贞观年间的四夫人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韦贵妃的封号是非常明白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杨贵妃,贵妃的封号是逝世后追封,可见其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妃位,很有可能封号便是淑妃。而燕德妃是由贤妃升为德妃的,原因是阴妃之子李祐谋反被诛,阴妃也由此被降为了嫔。还有一位郑贤妃,是燕贤妃升为德妃后随之晋位的。所以杨妃生前并无妃位,不过是逝世后才被追封为“妃”,晋升了品级。

杨妃的长子李恪可谓是唐太宗14个儿子中待遇最差的一个。一生中不仅毫无得宠业绩,而且不过是犯了踩庄稼和赌博这样的小错,就持续2次被削去都督的头衔,先后削去实封共600户,只剩下200户的实封。李恪还因此遭到唐太宗的好一顿痛骂,甚至被比作了燕王刘旦(汉武帝之子,因为不能安分守己,遭到汉武帝的厌恶)。而李恪犯的这些毛病与受到的处分无论是在史书上还是李恪本人的墓志上,均有记录,互相印证。

贞观2年5月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www.isoyu.com原创版权)只有8州,李泰却是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多达22州。而且李恪受封的不过是都督,李泰却是大都督(《唐会要》记录,益州的大都督府于贞观二年二月二十日,去“大”字,直到唐高宗龙朔2年才由都督府升级为大都督府),所以李恪与李泰虽然同时受封,但李恪不仅都督府的范围远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近三分之二。

贞观7年李恪前往自己的封地时,唐太宗对他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是殊,须出作藩屏。”由此可见让诸王之藩是因为“家国是殊”,更是为了绝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但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实际上更合适身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究竟作为太子同母弟,李泰对储位的威逼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国是殊”面前却出于私心,不仅不让李泰之藩,甚至还想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李治就更不用说了,唐太宗一直将这个儿子亲自带在身边抚育,绝口不提之藩的事,贞观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让他上朝参政了,却偏偏将没什么威逼的李恪打发到封地上去。

唐太宗曾给李恪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这样一句话,然而就在唐太对李恪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以避免李恪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时,却在一转身面对李承乾与李泰时,又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唐太宗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对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撤消了他出用库物的限制。

而史官称李恪有文武才,但善骑射不过是身为关陇军事贵族最根本的素养,在唐朝这个连后宫才人都能陪帝王骑射的朝代里,李恪虽然善骑射,却没有丝毫的军功或突出的业绩可以证明。李恪的文才同样毫无记录,别的皇子具体到善于哪种书法有多少部作品都有记载,唯独李恪的“文才”连李唐皇室成员中最常见的书法专长都不见踪迹,而同样因为谋反被诛的汉王李元昌,却能够以书法、绘画、射猎著称于各部史书。

《册府元龟》:“唐汉王元昌,高帝子,性警悟,有勇力,工骑射,颇涉文史,兼能隶书。”

《唐朝名画录》:“汉王元昌善画马,笔踪妙绝,后无人见。画鹰鹘、雉兔见在人间,佳手降叹矣。”

《法书要录》:“汉王童年,自得书意。夙承羲、献,守法不二。”

《历代名画记》:“天人之姿,博综伎艺,颇得风度。自然超举,碣馆深崇,遗迹罕见。在上品二阎之上。”

一位专研经典名著,善于音乐,绘画精妙,射猎如神的多才多艺的俊美皇子便栩栩如生地在后人心目挺立起来,相比之下,李恪的才干无论是在史书还是墓志铭上,都没有分毫体现。

而唐太宗虽然一度有过改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但这件事不仅是在立了李治为太子后又过了7个多月的时光才提出来的,而且唐太宗只对最不可能赞成的长孙无忌一个人说过,被反驳后不但再也不曾提及此事,甚至对提名未果的李恪也毫无掩护办法。

还有人试图将李恪当不上皇帝的原因归结为百思特网是具有前朝血统的缘故,不过这种说法完整是无稽之谈,究竟李恪的两朝血统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历史上两朝一脉的皇位继承人比比皆是。比如后赵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赵的安宁公主;比如北周闵帝宇文觉的生母就是北魏冯翊公主;就连隋炀帝杨广的太子杨昭也是两朝一脉——杨昭的生母萧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

再说如果前朝血统真的是问题,是忌讳,那么唐太宗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统的情形下还想立其为太子?长孙无忌又为什么不用这样的理由来反对唐太宗立李恪?所以李恪与储位无缘,和他的生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基本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是因为李恪与杨妃均不得宠于唐太宗的缘故。

永徽元年,李恪作为唐太宗的庶长子,与唐高祖的庶长子荆王李元景一起被唐高宗封为三公,永徽四年又与李元景因谋反案被杀。

唐中宗在神龙年间大肆追封李唐宗室时追赠李恪为司空,至于李恪是否恢复了正一品的亲王爵位,《旧唐书》没有记录,《新唐书》同样也没有记录,而且因为一同谋反的李元景等人均有“复官爵”的明白记录,唯独李恪却完整无此一提,所以欧阳修在《新唐书》中提到李恪时,只称其为“郁林王恪”,而不是“吴王恪”。

濮王李泰:

母亲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最为溺爱的儿子,各种得宠业绩在史书上比比皆是。

武德3年,李泰刚出身就被封为宜都王,次年又进封为正一品的卫王与上柱国。贞观2年,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22州。而除了都督的头衔外,李泰还是雍州牧与左武候大将军(这是贞观时代李泰独有的殊宠,除了李泰之外,只有胞弟李治有这样的待遇——李治除了都督的头衔外,还是右武侯大将军)。

贞观7年,与李泰同龄的李恪按例去了封地,而唐太宗不仅长期没让李泰去封地,甚至还下诏让李泰搬进武德殿居住,被魏征谏止。不过唐太宗因为疼爱儿子而做出的种种出格举措,并没有因为大臣们的极力劝谏而就此作罢。

有一次李泰对父亲埋怨说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臣对自己不够尊敬,成果唐太宗一听自己心爱的儿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话不说,立马把那些大臣召进宫来严词质问一番。房玄龄等人被吓得是不敢说话,唯有魏征梗着脖子据理力争。最后唐太宗承认自己是因为对李泰的私爱而忘公了,然而事后对这只青雀的溺爱依然是该怎么来还是怎么来,大臣们也无可奈何。

又依据史书的记录,李泰“腰腹洪大”,不过唐太宗见到爱子如此圆滚滚的模样,担忧的却不是太胖的话会影响身体,而是认为儿子这样上朝参拜的时候必定会很辛劳,心疼之下特殊准许他乘着小轿子到朝所。又因为李泰喜好文学,唐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学馆,任其引召学士。至于大名鼎鼎的芙蓉园,与东都洛阳中尽占了惠训坊一坊之地的大宅,都是唐太宗赐给宝贝儿子的,而李泰于洛阳都城修建的魏王池与魏王堤,也因此闻名于世。

贞观14年唐太宗亲临李泰在长安延康坊的府邸,并因此特殊赦免了雍州及长安逝世罪以下的罪犯,又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赋,还赏了魏王府的官员以及同住一坊的老人很多东西。说到李泰的这座府邸,早在还没有正式搬进来入住之前,便因为盛修府邸一事而被岑文本进谏。而唐太宗照旧是对岑文本的上疏称赞赏赐了一番,却唯独不见对李泰的行动有任何的不乐意与禁止。

贞观15年,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非常愉快,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珍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批的财物,数目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劝谏。成果唐太宗是乐嘿嘿地表现赞成他的观点,却并没有因此削减李泰的开支,而是撤消了太子的开支限制,等于是变相地保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销。

唐太宗不仅对李泰百般溺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不说,甚至不过短短一日见不到他,就要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如此鸿雁往返数次。就连李泰的长子也因为父亲的原因“特为太宗所爱”,受到了唐太宗的特殊溺爱,四岁的时候便被接进宫中抚育,并赐名为“欣”。

贞观17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声称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而唐太宗一见圆滚滚的青雀投进自己的怀中,立马心就软了,再一听这样的保证,当即便承诺要立他为太子。不过这样的假话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唐太宗沉着下来也明确杀子传弟的事基本不可能产生,于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三个爱子能够同时活下来,武断地立了李治为太子。

虽然不得不贬斥李泰,但唐太宗仍在诏书中说道:“魏王李泰,是我极为心爱的儿子,我对这个儿子实所钟心。此子年幼的时候就很聪敏聪颖,又十分喜好文学,我对他的溺爱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就在李泰被贬后不到四年的时光,唐太宗将他重新进封为濮王。不仅如此,唐太宗还拿着李泰的上表对周围的大臣说:“泰文辞俏丽,岂非才士,我心中有多记挂他,你们也是知道的。但也只能忍痛割爱,这也是保全他们三个兄弟的两全之法。”

永徽3年,李泰去世。唐高宗对此十分伤心,特殊以最盛大的丧葬规格来为李泰举哀——不仅将其追赠为太尉与雍州牧,谥曰恭,还为之辍朝,又下令“班剑卌人,羽葆宣传,赙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赐东园秘器,葬事官给,务从优厚”,并特意请了法藏禅师来为哥哥的往生祈福。

李泰本人才干横溢,史载其“聪敏绝伦”,因为他不仅对文学十分精通,所藏书籍甚至和皇室的藏书楼一样多,还写得一手绝妙的行书、草书,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依据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记录,李泰有两枚书画鉴赏印,分之为“龟”、“益”二印,而周穆王的《八骏图》亦是因为李泰才得以传播下来。

而李泰主编的《括地志》旁征博引,保留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甚深,创建的新的地理书体裁也为唐宋总志体例开了先河。李泰去世后还留下了二十卷文集,只不过惋惜的是,这些文集至今已经失传了。

庶人李祐:

生母阴嫔。据推测其封号本来应为淑妃或德妃,因其子谋反而被降为了嫔。其父阴世师因效忠隋朝而被唐高祖李渊处逝世,阴世师之子阴弘智等人由于年幼而免于一逝世,作为女眷的阴氏则被没入掖庭充为宫婢。也许是因为阴世师与李渊有着相当的仇怨,而阴氏又成了李世民的妃嫔,所以许多人爱好臆想李世民与阴氏之间有着一段隔着国仇家恨的虐恋深情。然而就史实而言,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毫无依据的,究竟后宫中作为罪籍没入的女子不在少数,上官婉儿即因祖父上官仪之事被没入掖庭;而作为宫婢被主子临幸的更不在少数,章敬皇后吴氏便是在没入掖庭后得到了唐肃宗的临幸,从而生下了唐代宗。

而且若是对阴氏这个所谓的仇人之女心存芥蒂的话,李渊就不会在武德八年将阴氏之子李祐册封为宜阳郡王,李建成等人也会借此机遇大肆鞭挞李世民。所以李世民与阴氏之间所谓的隔着国仇家恨的爱情,不过纯属后人的YY罢了。更不用说阴氏在史书中只得一句“阴妃生庶人祐”后,便再无只言片语的记录,甚至单就其子李祐谋反一事来看,阴氏在李世民心中能有几分分量也是可以掂量得很清晰。

同样是谋反,李祐的结局是被诛后废为庶人,生母连坐遭降;而李承乾虽被废为了庶人,却保全了一条生命。这样的差距很显著可以看出阴氏与李祐是否真的深得李世民的溺爱,若阴氏真的与李世民有过一段所谓的超出国仇家恨的轰轰烈烈的爱情,那么想必李祐绝不会落得个身逝世的下场。究竟阴氏只有李祐这么一个儿子,处逝世了他就相当于毁掉了阴氏下半辈子的依附,李世民若对其有情,再怎么对李祐处以重罚也好过将其处逝世。而阴氏一夜之间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即使还能够留得一条生命,也是从此生不如逝世。

李祐生平最爱和一群小人厮混,还经常狩猎无度。由于李祐的表示十分不好,唐太宗以为是齐王长史薛大鼎教诲无方,于是将权万纪任命为新的齐王长史。

贞观10年李祐改封齐王,受到舅舅阴弘智(担负正七品下的尚乘直长 )的挑唆,私下招募壮士意欲谋反。而唐太宗见李祐不能悔悟,“数以书责让”,几次写信责怪李祐,权万纪见状唯恐自己也会像当初的薛大鼎那样被连累受罚,于是自动上京向唐太宗信誓旦旦地保证李祐必定会改过。成果李祐以为只有自己被叱责了,对权万纪极为不满。而权万纪“性又褊隘”,只知道一味地严防逝世守,不准李祐这个不准李祐那个,惹得李祐大怒甚至想杀了他。不过权万纪事先得了风声,将意图谋杀自己的几个人全体关进牢里,并将此事上报给了朝廷,最后唐太宗令人将李祐与权万纪带回京城,权万纪奉诏先行,却被李祐在半路中射杀而逝世。

李祐射杀了自己的长史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谋反,但他治下的青州、淄州等地的士兵并不听他的命令,而兵曹杜行敏号令众人抓住李祐,士兵们却纷纭响应。于是杜行敏带兵包抄了李祐等人,堆积柴草预备点燃,李祐不得不束手就擒,他的党羽全体被杀,李祐被带回京城赐逝世,并被废为了庶人,齐国国除。

随后,唐太宗将敢于当面数落李佑罪恶并试图杀了李佑的齐州百姓罗石头追赠为亳州刺史,而痛斥李佑的高君状被封为榆社县令,将李佑捉拿归案的杜行敏由兵曹一下子被选拔为了巴州刺史,其他协助杜行敏擒住李佑的众人也一并得到了丰富的赏赐。

蜀王李愔:

生母杨妃,是唐太宗14个儿子中唯一被骂作禽兽不如的。

贞观10年李愔改封蜀王,担负益州都督一职。也许是李愔还未之藩前就表示得不好,再加上之藩后表示得也很不好,所以直到贞观13年,李愔才得到了亲王应有的800户实封,比其他一同之藩的皇子整整迟了3年。

不过李愔并没有因此汲取教训有所收敛,仍常常在封地上毫无理由地殴打县令,又因为打猎无度,在庄稼地上肆意蹂躏,惹得当地百姓是怨声载道。他的属下杨道整曾谏言阻拦,成果被李愔从马上一把拽了下来,好一顿捶打。而在听闻了李愔种种胡作非为的事情后,唐太宗曾十分厌恶地说:“就算是禽兽,只要好好征服还能让其听命于人;就算是铁石,只要好好炼制也能做成可用之物,只有像李愔这样的人,连禽兽和铁石都不如!”当即便削去了李愔一半的封地和蜀王府中的官员,以及400户实封,又将他贬为虢州刺史,刚刚上任没几个月的蜀王师盖文达也因此被免官。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不到一年的时光,李愔就因为肆意妄为被御史大夫李乾祐弹劾了,唐高宗因此很感叹地对自己的皇叔李元景等人说道:“蜀王打猎过度,侵扰百姓民生,他的县令、典军也经常无罪被罚。别人奉承阿谀他,他就愉快,别人不遵守他的意思,他就发怒,这样的人作为一州长官,又如何能够治理百姓?……李愔如今被法司弹劾,朕实在是引认为耻。”于是李治召见曾极力劝谏过李愔的杨整道,将之任命为匡道府折冲都尉,并赏赐一番,同时又将李愔贬为了黄州刺史。

永徽4年,李愔因为连坐李恪的谋反案被黜为庶人,后来又改封为涪陵王,不过再也没有担负过任何官职——这对于李愔所在之地巴州的百姓来说,绝对是喜闻乐见的。究竟李愔先前无论如何被贬,总要担负一州长官的职务,如今李愔没了刺史的职衔,巴州的百姓就再也不用担忧自己的庄稼总是无缘无故地被踩,巴州的大小官员更不用时刻提心吊胆着会被无故殴打了。

乾封2年,李愔去世,咸亨初年被准许陪葬昭陵,李唐王室也算是对这位徒有王子皇孙之名的蜀王仁至义尽了。

蒋王李恽:

生母王氏,贞观10年改封蒋王,封为安州都督,赐实封800户。李恽分开安州的时候器物服饰装了四百辆车,当地百姓不堪他的压迫,李恽因此被弹劾,但唐高宗还是赦免了他。

李恽与皇叔滕王李元婴是宗室中出了名的贪财暴敛,有一次唐高宗赏赐宗室各位亲王五百段帛,唯独没给李恽和李元婴二人,而是说:“滕叔、蒋兄能够自取财物,不须要赏赐,我就给你们一人两车麻来串钱好了。”李恽与李元婴闻言十分惭愧。

上元年间,有人诬陷李恽意欲谋反,李恽畏惧之下自杀身亡,唐高宗对此十分伤心,一怒之下将诬告李恽谋反的张君彻等四人全体诛杀,然后追赠李恽为司空、荆州大都督,并将他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