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疾病的形成与疗愈)

/ 0评 / 0

精神疾病的治疗(精神疾病的形成和治愈)

现代社会,心理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焦虑、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等。但是关于精神疾病,众说纷纭,基本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要知道,人类是“因缘和合”的产物,也就是各种因素的聚合。最初“父精母血”形成胚胎,然后在母亲的子宫里接受母亲的营养生长发育。

人的身体70%以上是水,其余含有各种蛋白质技术资源网、维生素、金属元素等。所以,为了维持人的生命的生存和成长,就要保证各种需求的满足,比如人需要保持呼吸、吃喝,这叫物质需求或者生理需求。

除了身体,人还有心理,就像电脑手机一样,硬件和软件都有。硬件是各种要素聚合自然形成的,软件也是如此。众所周知,软件是由一系列代码组成的。同样,人的精力和心理也是因缘和合的存在,所以人也有心理需求。我们一般说的心理需求包括:安全感、接纳与认同、爱等需求。

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疾病的形成与疗愈)

当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对人来说就是一种危险。当面临危险时,人会本能地进入“应激状态”,即个体应对危险的情况。在应激状态下,人的重要条件是: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血液中肾上腺素流量过大,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耗氧量增加,肌肉紧张,胆汁和胃酸分泌增多,食物被迅速消化和排泄。

在压力下,人会本能地启动“战斗-逃跑-冻结”的行动模式,这是动物的生存本能。“战”就是解除危险,“逃”就是逃避危险。这两种方法都能保证个体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而“冷冻”实际上是指动物在既不能克服危险,也不能逃避危险的情况下,采取“冷冻”。

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疾病的形成与疗愈)

应激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以生理变化为主,具有心理成分的生存本能反应。当处于应激状态时,身体会瞬间积累应激能量,即将身体其他部位的能量转移到四肢,使个体有足够的能量“战斗或逃跑”,从而保证个体安全,同时消耗积累的应激能量。危险消失后,个体会停止压力,恢复正常。

如果个体的“应激状态”长期不能停止,个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就会导致身心状态紊乱,身心能量过度消耗,身体其他系统受到抑制,能量得不到补偿,各种身心疾病就会出现。

所以,其实很多人的心理疾病,本质上都是长期处于压力下,或者容易进入压力状态的人,比如焦虑、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等。抑郁症是在长期压力条件下,身心能量耗尽的一种状态。

那么,人为什么会长期处于压力之中呢?

一般动物不会得精神疾病,因为动物一般不会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除非那些被人类掌握的动物(实验动物)受到损伤。因为动物在面临危险时会本能地采取“战斗-逃跑”的动作,有效地化解危险,即使被“冷冻”,只要抓住机会也会逃跑,而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丧失了这种天赋。

因为,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人类的童年是相当漫长的,所以在这种脆弱的童年中,当面临危险时,人类无法“战斗-逃避”,往往会“冷冻”,但无法转化,或者当时的情境无法转化,所以长期处于“冷冻状态”,应激情境无法停止,即使危险已经消失,但对于

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疾病的形成与疗愈)

如果儿童的养育者没有给个体提供足够好的成长环境,反而总是把个体置于各种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的境地,个体往往会处于技术资源网络的“危险”之中,而个体由于自身的弱势只能“冷冻”,所以个体的需求始终得不到满足,始终处于“应激状态”,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心理疾病。

那么,治愈人的心理疾病的关键是停止“压力状态”,使人的身心回归正常状态。你怎样才能停止“压力情境”?正常情况下,当危险被清除后,个体的应激情境应该停止,但人的身心需要“认识和信任”的危险已经被清除,尤其是如何“信任”是一个核心问题,这不是意识的问题,而是本能的、非理性的问题。

比如一些恐惧症,患者自己明明知道现实中没有危险,但却是不自主的恐怖,还有一些强迫性疾病,比如强制洗手,患者明明知道自己的手是干净的,但就是洗不下去,这说明他们的身心还是认为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应激情境从未停止过。

其实人的生命很大一部分是无意识的,能量分析叫潜意识。

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疾病的形成与疗愈)

人的生命的本能部分是无意识的,依靠感觉、感受、情感和本能的行动,而意识对应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要停止“压力情境”,就必须从人的本能行动和情感感受的层面出发,帮助个体从“冻结”情境向“战斗-逃跑”情境转化,让个体感受和体验到“危险”的释放。

所以这里要注意的是,不是在意识层面,而是在本能行动和情感感受层面,帮助个体开始自己的行动来覆盖自己,是让他们觉得自己可以覆盖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精神疾病能力才能彻底治愈!